美國攝影師戴維維布托拍攝的圖片《紐約一角》
美國人捨得花錢,這一點從他們收入高而銀行儲蓄率低的現象可以看出。美國個人儲蓄率一直較低,而且越來越低。1995年的儲蓄率約為4%至5%,2005年降至負數,而到去年12月份已連續第21個月呈負數。儲蓄率負增長表明美國人不僅將全部稅後收入用來消費,而且還動用了以前的儲蓄或是貸款。
這裡所謂的捨得花錢,並不是指美國人大手大腳、肆意揮霍,而是說他們有錢就花,不刻意存錢。
捨得花錢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口袋裡有錢;二是無後顧之憂。
美國人口袋裡的錢從哪裡來?據新華網報導,以2005年為例,當年美國個人稅前收入總計10.24萬億美元,其中包括工資、僱主支付的養老金和保險金在內的薪資收入為7.03萬億美元,佔總收入的近70%。個人收入與整體經濟形勢息息相關。如果經濟繁榮,則就業市場興旺,失業率下降,個人收入增加;反之,就業崗位和個人收入就縮減。因此,經濟持續和穩定增長是美國人有錢可花最根本的保證,因而也是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標。
其次是投資收益。美國人擁有多種多樣的投資工具,股票、債券、外匯、期貨以及住房市場都是美國人追逐財富的理想場所。這些市場成熟、規範,並得到有效監管,投資者可以放心選擇和使用符合自己條件和要求的投資工具。
在花錢方面,美國人的後顧之憂很少,最關鍵的原因是政府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絕大多數美國人在退休後可以領到退休金,這筆錢保證基本生活一般沒有多大問題。他們平常生病住院有醫療保險,失業可領到救濟金。孩子到公立學校上學是免費的,上大學可以先貸款等工作以後再還,等等。這樣一來,美國人基本沒有必要為退休、看病或孩子上學等去存錢,自然可以放心地花錢。
同時,美國人的消費還得到政府積極誘導和鼓勵,在宏觀經濟狀況欠佳的情況下尤其如此。比如,布希政府近年來實行赤字財政政策,通過大規模減稅措施,使美國人每年無形中增加了數千億美元收入,從而有力地刺激了消費。再比如,在經濟陷入衰退和遭受「9「11」事件打擊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多次降息,利率水平降到了罕見的歷史低點,這不僅推動了消費,而且促使住房市場迅速繁榮。
刺激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政府促進個人消費增長的主要手段。由於個人消費開支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因此刺激個人消費始終是美國政府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
此外,良好的消費環境也使美國人可以放心地花錢。美國商家真正視顧客如「上帝」,以誠信為本,崇尚以高質量的商品、合理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吸引消費者,極少出現坑害欺騙消費者的現象。國家法律法規也對消費者權益給予充分保護。由於商業誠信度高,商家不時推出的各種商品和服務促銷活動往往能激發美國人的花錢慾望。
總之,儘管影響美國個人消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經濟增長和社會安全制度的相對完善,確實是消費者捨得花錢的先決條件,而這兩者都需要政府的得力措施予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