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 下次別這麼一不小心

發表:2007-01-12 02: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央視向來是以正面報導而著稱的。可是,央視也有不小心的時候,在不經意中就揭露了社會的陰暗面。這種情況的出現,不知是編輯的水平有限,還是節目製作人有意而為之。

昨天收看央視一套的東方時空節目,播出了西安市為了方便市民出行,從2003年起,投資十多億改造背街小巷的故事。

在西安市民的家裡,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你還可以見到在一般市民家裡不常見到的家什,一個是高腰皮靴,一個是大功率抽水機。因為市政設施不健全,背街小巷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地泥。雨下得大時,水就會漫進居民屋裡。所以,皮靴和抽水機就成了西安市民家中的必備品。

西安市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了近半個世紀,直到2003年才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才開始得到改善。就這樣一個本應該早就解決的事情,竟成了央視大肆宣揚的政績。

如果說現在的西安市官員是以人為本,為老百姓謀福利的話,那麼,以前的政府官員都幹什麼去了呢?在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活動中,官員們為什麼就沒有改造背街小巷的靈感呢?

更何況,在時下的中國,還有多少像西安這樣的城市一樣,老百姓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呢?央視為什麼不下功夫去報導這樣的新聞呢?難道非要等到這些地方官員們睡醒了,做出了成績,央視的記者才會扛起攝影機前去採訪嗎?

可以說,當人們看到這樣的新聞的時候,許多人對地方官員的行為不是讚揚,而是憤慨。可以說,央視的這種新聞報導手法已經顯得太陳舊了,本來是想正面宣傳,可弄巧成拙,播出後倒成了不折不扣的批評。

其實,央視一不小心就揭露社會陰暗面的新聞還有很多。比如溫總理到重慶視察,碰到了農婦熊德明說起自已丈夫索要工錢難的問題。在總理干預下,農民工的工錢在數小時內得到瞭解決。這本來是個好新聞,可人們透過這個好新聞的背後會看到什麼呢?人們看到是,在總理勤政的映襯下,折射出來的是地方官員的失職和不作為,看到的是地方官員的懶政和對人民生活困難的麻木不仁。

再比如溫總理到河南洛陽視察了,看到了洛陽果農賣棗難的問題,在他的過問下,果農們順利進城賣棗了。為這事,央視也曾給予了大量報導,可央視的記者們不知是否意識到,在此之前,洛陽市的地方官員幹什麼去了呢?而擔負輿論監督職責的記者們又幹什麼去了呢?

在中國,記者們的最重要職責就是為官員作好新聞報導。無論是大官小吏,只要一出動,屁股後面肯定跟隨了大量的記者。就連一個小小的縣委書記,沒有記者隨從他也是不肯下基層的。原因很簡單,為民辦事是幌子,為已爭光才是真的。現在評判一個官員是否為老百姓真心辦事,看一看他的身後有沒有記者就可以了。

從央視一不小心就揭露了社會陰暗面的事實看,中國的新聞媒體在社會上的處境是相當尷尬的。當媒體監督功能退化,歌頌功能增生的時候,媒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新年伊始,我們從《南方週末》遭炮轟的事實看,媒體太監化的現象很是讓中國人失望。(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