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盈利的基礎是壟斷特權

作者:胡少江 發表:2006-12-25 01: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幾天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透露,二零零六年中國國有企業主營業務的銷售額達到了八萬億元人民幣,預計利潤額將超過七千二百億元人民幣,淨資產收益率可達到百分之十左右,這些指標都達到了歷史最好記錄。而根據另一位元國資委研究中心官員提供的消息,中國國有企業的總利潤將突破一萬億元,其中中央直屬企業為七千多億,地方所屬國企為三千多億。

國有企業的盈利大幅度上漲是從二零零五年開始的,那一年,國有企業的盈利在一年間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五,不僅大大高於中國總體的企業盈利增長速度,也大大高於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國有企業在連續兩年的時間內實現了盈利的高速增長,似乎並不是一件壞事。不少為國有企業辯護的人也正在試圖以此證明,國有企業還是有生命力的;以產權改革核心的國企改革似乎已經成為一個過時的目標。

在我看來,這種結論不僅僅是下得過早;而且還下得太荒唐。對國有企業的評價,不能只看企業盈利的最終數字,更重要的是要看這個盈利是怎麼得來的。具體地說,要看是什麼企業在盈利?靠什麼盈利?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位,中國共有中央和地方各類國資企業十二萬多家。而國企盈利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來自於一百六十一個中央直屬企業。而在這一百多個中央直屬企業中,排名前十位的企業的盈利佔到所有中央直屬企業盈利的絕大部分。以二零零五年為例,當年十家中央直屬企業的盈利佔到全中國十二萬多家國有企業總盈利的百分之五十五。

中國國有企業的盈利大戶主要集中在五個行業,他們是電信、石油、電力、冶金和汽車。而在這五個行業中,這兩年貢獻最大的又集中在三個行業,他們是電信、石油和電力。寫到這裡,中國國有企業盈利大幅度上升的奧秘也就不言自明瞭。第一,中國國有企業的盈利絕大多數來自於那些由國有企業壟斷的行業,也就是說來自於那些不准民營企業進入的行業;第二,近年來,這些行業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價格的大幅度上漲。這種價格上漲,部分來自於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部分來自於國內過渡的投資需求。

依靠壟斷和依靠漲價得來的盈利,完全不同於在競爭中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帶來的盈利。首先,這種盈利是靠通過損害消費者的利益而得來的。這樣的壟斷企業,依靠國家的力量來排斥競爭者,在市場上自行定價。這無異於在大白天從消費者口袋裡搶錢。

其次,維持國有企業在這些行業的壟斷,是對資金、自然資源等的最大的浪費。由於國家人為的壟斷政策,那些有效益的企業無法進入這些行業,這種狀況使得大量寶貴的資源無法通過市場競爭來實現有效的配置,而生生地被那些效益低下卻享有壟斷特權的企業揮霍掉了。

第三,這樣依靠保護得來的盈利是不可能持久的。沒有來自私營企業的競爭,這些行業無法提高經濟效益。在這種保護性環境下生存的國有企業是無法面對未來的競爭的。

正因為如此,當我再次從中國的官員們口中聽到國有企業利潤增長的消息的時候,便情不自禁的為中國廣大的消費者,為中國那些苦心經營卻飽受國有壟斷企業積壓的民營企業發出一聲嘆息。

──轉自《自由亞洲電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