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有兩群協助分解食物的細菌,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兩者共佔腸道細菌的九成以上。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發現,胖子體內的擬桿菌門比率低於瘦子,卻有更多對從食物分解熱量特別有效率的細菌,而隨著體重減輕,這些超級消化細菌所佔比率也會減少。
用老鼠做進一步實驗,發現胖老鼠不僅體內的擬桿菌門較少,能更有效分解難以消化的食物的細菌也較多。把胖老鼠的腸道細菌移植到瘦老鼠體內,瘦老鼠也會開始發胖,更加證明這些腸道細菌對調節體重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人員強調,這種理論需要進一步研究證明,不能輕率使用抗生素或益生菌產品試圖控制這些腸道菌群。但是,這些發現如獲得證實和更深入瞭解,可能對全世界最重大的健康問題提供深遠的新知識。
一般認為已開發國家肥胖問題不斷惡化,是數十年來改吃高脂肪、高糖飲食及四體不勤所致。不過,科學家仍希望尋找其他因素,以說明肥胖危機何以出現得這麼快,以及為什麼有些人比較容易長胖。
主持實驗計畫的葛登說,控制這些微生物社群的結構和功能,可能可以防止和治療肥胖。
有些研究人員認為新發現可能對肥胖流行問題提供尋求已久的另類解釋,並顯示或許只要一些改變,像是使用食品添加劑或抗生素,就會使腸道菌群根本改變,使許多人更容易長胖。
研究人員說,在更廣泛層面,這些發現強烈反映人類與其體內的無數微生物的共生關係,顯示這些人體內固有的微生物可能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
来源:聯合晚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