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1-05 12:23:53作者:方德豪
近期的美臺互動,有兩點十分奇怪的地方:一是美國突然一改中立立場,在吳淑珍被起訴前夕這個最遭的時機挺陳水扁;另外,美國行事講求效益,這次事件卻是反其道而行,開罪支持臺灣軍購案的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無端搬石砸自己的腳。在這現象背後,可能涉及臺灣政局的突變,但也不能排除有白宮內部的博弈。
臺灣檢方11月3日偵結國務機要費弊案,以共犯結構為由,起訴扁嫂吳淑珍。奇怪的是,在之前數天,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國竟然公開挺扁當總統至2008年,成為近期美臺互動最大的「拍案驚奇」。
10月26日,美國在臺協會的臺北辦事處處長楊蘇棣舉行記者會時提到,「他們和陳水扁政府的互動,廣泛而良好,而且希望與陳水扁維持這樣的互動,到他任期屆滿」;10月27日,楊蘇棣的發言得到美國國務院的背書,強調楊蘇棣是重申美國立場,「表現稱職」。
楊蘇棣當天的發言,主要是談及對臺軍購問題。楊蘇棣認為,臺灣加強軍事防衛能力的議題不應受到國內政治的挾持,軍購案是送給全體臺灣人民,美國會密切注意軍購議題的發展,「看誰利用軍購案搞個人的政治利益」。臺灣媒體形容,楊蘇棣「以形同下最後通牒的說法」,目的要求臺灣在秋天前通過軍購案。
分析指出,近期的美臺互動,有兩點十分奇怪的地方。
一是美國突然間接挺陳水扁,公開祝福他做到2008年5月任期屆滿為止,跟其之前一定保持中立的立場有所不同;可是,當時吳淑珍案還未到攤牌的關鍵時刻,美國按道理不會不知道或沒有評估其潛在的政治風險。
另外,美國行事講求效益,這次事件卻是反其道而行。美國若要對臺軍購案過關,要「搞定」的並不是一定會支持軍購案的執政民進黨,而是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可是,楊除了發言強硬被指為揠苗助長外,他無端改變中立轉為公開挺扁,更是立即開罪了泛藍陣營。在楊的發言後,據稱原本支持軍購案的國民黨決定先要拖著,待風頭過後再算;也就是說,美國這回可謂是欲速則不達。可是,這並不是美國政府一般的行事風格,其背後因由實在耐人尋味。
在現階段,公開的資料仍不足以作出合理的判斷,但以下幾點,卻是可以留意的。
有理由相信,在美國挺扁的時候,美國政府是以為臺灣司法調查是無法找到足夠證據起訴吳淑珍的。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3日指出,吳淑珍涉及的國務機要費一案是到10月31日才有突破的。該報引述承辦吳淑珍案的檢察官陳瑞仁形容,10月31日是「攤牌日」,當時有一名關鍵證人本來還意圖作偽證,但檢方當場出示證據,並強調有四名相關人士已經從實招了,於是該關鍵證人才「攤牌」;之後,專案小組信心大增,並以餘下三天完成起訴書。
另外,臺灣的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10月23日在臺立法院曾表示,「總統陳水扁已經說過了,只要他本人或總統夫人吳淑珍涉及弊案會下臺負責」,以此判斷,邱義仁當時可能也以為臺檢方查不到甚麼具體證據。邱義仁一向負責跟美方溝通,因此不能排除,在10月時邱曾跟美方通氣,暗示或明示扁妻不會被起訴,因而美方才會研判並決定挺扁,讓這名充滿爭議的人物做滿餘下20個月的任期。
當然,也不能排除,美國挺扁涉及其內部的宮廷角力。美國的尼爾遜報導稱,楊蘇棣的發言是由美國副總統切尼的辦公室核定的。若報導屬實,則切尼所代表的保守派也許是對傾向統一的藍營有所不滿,因此強力操作挺扁,並以之作為一種平衡的措施。陳水扁近月拋出「修憲」計畫,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湯姆•凱西4日對媒體說,希望臺灣領導人陳水扁在今後涉及「修憲」問題時遵守對美國所作的「四不」承諾,因此,美國鷹派不高興也不奇怪。但必須指出,這只能算是一種假設,現階段並無足夠理據支持。
在吳淑珍遭起訴後,美國國務院自然不敢再重申挺扁立場。11月3日,美國國務院表示,尊重臺灣的司法體制,美國不涉入任何內政議題。不過,美臺後局的發展,應該仍是觀察家極為留意的焦點。
臺灣檢方11月3日偵結國務機要費弊案,以共犯結構為由,起訴扁嫂吳淑珍。奇怪的是,在之前數天,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國竟然公開挺扁當總統至2008年,成為近期美臺互動最大的「拍案驚奇」。
10月26日,美國在臺協會的臺北辦事處處長楊蘇棣舉行記者會時提到,「他們和陳水扁政府的互動,廣泛而良好,而且希望與陳水扁維持這樣的互動,到他任期屆滿」;10月27日,楊蘇棣的發言得到美國國務院的背書,強調楊蘇棣是重申美國立場,「表現稱職」。
楊蘇棣當天的發言,主要是談及對臺軍購問題。楊蘇棣認為,臺灣加強軍事防衛能力的議題不應受到國內政治的挾持,軍購案是送給全體臺灣人民,美國會密切注意軍購議題的發展,「看誰利用軍購案搞個人的政治利益」。臺灣媒體形容,楊蘇棣「以形同下最後通牒的說法」,目的要求臺灣在秋天前通過軍購案。
分析指出,近期的美臺互動,有兩點十分奇怪的地方。
一是美國突然間接挺陳水扁,公開祝福他做到2008年5月任期屆滿為止,跟其之前一定保持中立的立場有所不同;可是,當時吳淑珍案還未到攤牌的關鍵時刻,美國按道理不會不知道或沒有評估其潛在的政治風險。
另外,美國行事講求效益,這次事件卻是反其道而行。美國若要對臺軍購案過關,要「搞定」的並不是一定會支持軍購案的執政民進黨,而是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可是,楊除了發言強硬被指為揠苗助長外,他無端改變中立轉為公開挺扁,更是立即開罪了泛藍陣營。在楊的發言後,據稱原本支持軍購案的國民黨決定先要拖著,待風頭過後再算;也就是說,美國這回可謂是欲速則不達。可是,這並不是美國政府一般的行事風格,其背後因由實在耐人尋味。
在現階段,公開的資料仍不足以作出合理的判斷,但以下幾點,卻是可以留意的。
有理由相信,在美國挺扁的時候,美國政府是以為臺灣司法調查是無法找到足夠證據起訴吳淑珍的。臺灣《中時電子報》11月3日指出,吳淑珍涉及的國務機要費一案是到10月31日才有突破的。該報引述承辦吳淑珍案的檢察官陳瑞仁形容,10月31日是「攤牌日」,當時有一名關鍵證人本來還意圖作偽證,但檢方當場出示證據,並強調有四名相關人士已經從實招了,於是該關鍵證人才「攤牌」;之後,專案小組信心大增,並以餘下三天完成起訴書。
另外,臺灣的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10月23日在臺立法院曾表示,「總統陳水扁已經說過了,只要他本人或總統夫人吳淑珍涉及弊案會下臺負責」,以此判斷,邱義仁當時可能也以為臺檢方查不到甚麼具體證據。邱義仁一向負責跟美方溝通,因此不能排除,在10月時邱曾跟美方通氣,暗示或明示扁妻不會被起訴,因而美方才會研判並決定挺扁,讓這名充滿爭議的人物做滿餘下20個月的任期。
當然,也不能排除,美國挺扁涉及其內部的宮廷角力。美國的尼爾遜報導稱,楊蘇棣的發言是由美國副總統切尼的辦公室核定的。若報導屬實,則切尼所代表的保守派也許是對傾向統一的藍營有所不滿,因此強力操作挺扁,並以之作為一種平衡的措施。陳水扁近月拋出「修憲」計畫,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湯姆•凱西4日對媒體說,希望臺灣領導人陳水扁在今後涉及「修憲」問題時遵守對美國所作的「四不」承諾,因此,美國鷹派不高興也不奇怪。但必須指出,這只能算是一種假設,現階段並無足夠理據支持。
在吳淑珍遭起訴後,美國國務院自然不敢再重申挺扁立場。11月3日,美國國務院表示,尊重臺灣的司法體制,美國不涉入任何內政議題。不過,美臺後局的發展,應該仍是觀察家極為留意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