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的腐敗擴散令人心驚

作者:孫立平 發表:2006-09-29 19: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近來,行業腐敗這個概念開始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流行起來。前一段時間,一些行業中的福利腐敗問題,曾引起人們的廣泛抨擊。如一些公交、地鐵等行業的職工甚至家屬可以免費乘車,一些鐵路職工出門坐火車不用買票甚至可以享受臥鋪待遇,一些電力行業職工享受福利免費或優惠用電,一些電信行業領導、職工免費裝電話、優惠打電話,某些燃氣行業職工免費或優惠使用燃氣,一些醫院內部職工看病免掛號費等。然而,福利腐敗只是行業腐敗現象中最表面的部分。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行業腐敗的現象已經相當廣泛地滲透於我們經濟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之中。網上搜索一下「行業腐敗」這個主題詞,就可以發現,在諸如交通行業腐敗、電力行業腐敗、醫療行業腐敗、教育行業腐敗、房地產行業腐敗、金融行業腐敗、司法行業腐敗這樣的主題詞下,都有相當數量的條目。

我們這裡所說的行業腐敗不是指這些行業中存在的一般性腐敗現象或腐敗分子,而是指其作為一種行業行為所具有的腐敗特徵,這種特徵的基本之點是濫用公共資源,侵犯公眾利益。在此要申明一點的是,在當前社會保障制度高度不健全,整個社會福利水平很低的情況下,人們將福利腐敗作為行業腐敗的一種來加以抨擊,並不意味著對某些行業職工享有較高水平的社會福利加以否定。問題是,福利腐敗中的福利是以濫用公共資源、侵犯公眾利益的方式獲得的。比如,當一些行業的職工免費或以優惠價格使用本行業產品時,其成本就會轉嫁到消費者的頭上,典型的做法就是變相提價或違規收費。而行業腐敗的問題之所以值得重視,不僅僅是在於行業腐敗在這些特定的領域中造成了社會生活的紊亂,更重要的是,這些行業腐敗在不斷侵蝕著可以作為社會生活基礎的某些基本的普適性準則,從而導致社會基礎秩序的崩解和社會生活底線的失守。

值得警惕的是,近些年來行業腐敗現象具有一種不斷擴散或泛化的趨勢。在前些年,行業腐敗還主要是集中在某些擁有公共權力或處於壟斷地位的行業或部門。從媒體報導來看,涉及的主要是建設、交通、國土、金融、工商、稅務、海關、公安、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但最近這幾年,一些平時很少為人們所關注、似乎也不擁有公共權力的「冷門行業」,也不斷曝出行業腐敗新聞。

比如,殯葬行業幾乎是一個冷得不能再冷的行業,但在最近幾年中,行業腐敗的消息卻頻頻傳出。一位在四川從事骨灰盒製作生意的人自揭黑幕:「骨灰盒的成本和售價比例大體為1比5,也就是說100 元出廠的盒最少要賣500元。而一些高檔盒的利潤甚至會達到1000%,甚至更多。」在井岡山一些旅遊景點,私分門票款的現像一度相當普遍。據說,除了大景點掃地的人,其餘所有在這些景點工作過的人員,無一倖免地參與了私分作案。而類似現象,絕非這個地區所獨有。孤兒院也是人們很難將其與腐敗聯繫在一起的地方。然而,在一些地方,孤兒院變成了搖錢樹,甚至成了一本萬利的生意。媒體曾披露,某孤兒院院長的座駕竟然是奔馳600。這說明,在我們現實社會生活中,腐敗現象已經深深浸透到社會生活的一些邊遠角落。

在不同的領域中,儘管腐敗現象產生的條件和運行的機制有著明顯的差別,但無論哪一種腐敗,都是以權力為核心的。需要注意的是,行業腐敗中的權力已經不僅僅是狹義的政治或行政權力,而且也包括上述權力泛化所形成的一種准權力。與之相聯繫的是,行業腐敗也就成為權力腐敗擴散過程的一部分。這種擴散或推延所波及的首先是某些擁有公共權力的部門,由此,這些部門也就成為腐敗頻發的領域。有資料表明,從1998年到2004年,國土資源、建設、交通、金融、工商、公安、稅務、海關等八大系統已有8000名處級或以上幹部因經濟犯罪被判刑,有 1350多名官員外逃或失蹤。接著波及的是壟斷部門,比如電力、電信等行業。

壟斷行業之所以常常成為行業腐敗的集中地,也許在於我國壟斷企業的特殊性,即我國目前情況下的壟斷並非是一種純粹的市場壟斷,而是帶有權力背景的壟斷形式。最後所波及的則是憑藉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或技術霸權擁有市場權力的部門,這種市場中的權力使得他們具有一種使他人屈從的能力。其中醫療行業中的腐敗是人們議論最多的一種。

在反腐敗的過程中,人們對權力腐敗寄予足夠的關注無疑是必然的。但不具有直接政治、行政權力的行業腐敗,卻表明瞭另外一種嚴重性,即權力腐敗的原則和邏輯正在向整個社會滲透,這是一種不能忽視的現象。

由於權力腐敗現像在向整個社會蔓延,導致了一系列我們必須予以關注的現象:

首先是腐敗和非腐敗的邊界在模糊。這不僅在社會認知的層面上如此,甚至在法律層面上也如此。比如,前一段發生的醫生收取「紅包」是否屬於商業賄賂的爭論就是一例。北京市衛生局治理商業賄賂領導小組負責人稱,「紅包」是指醫患之間收送的禮金,收送「紅包」是不正之風,也要認真進行治理,但與商業賄賂是不同性質的問題。而更多的媒體輿論則認為,醫生收受「紅包」絕不僅僅是行業不正之風,而是一種嚴重的受賄行為。因為公立醫院應該屬於公益性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可以成為受賄罪的主體。更有媒體稱,衛生管理部門的上述說法「是個危險信號」,按照這個邏輯,衛生局怎麼可能有力打擊醫生收受甚至索取「紅包」的行為。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負責人則指出,國有醫院普通醫生利用處方權收取藥商回扣的行為,屬於「從事公務」,以受賄罪論處是沒有任何疑義的。因為處方權是醫院藥品管理權的延伸,醫生的處方行為對國有單位的藥品採購、銷售和民事責任承擔有直接的影響,屬於「從事公務」,其利用處方權收受藥商的回扣,構成受賄罪。但在裁量決定刑罰時,完全可以綜合考慮諸多情節,對其做出適當的裁決。這裡所說的「諸多情節」,其實也佐證了界限模糊的存在。

由於腐敗與非腐敗之間界限的模糊,歷來被抨擊或被譴責的腐敗似乎在社會中開始具有某種「正當性」。行業腐敗與一般權力腐敗的差異之一是受益者的眾多,以及腐敗手段似乎不像貪污受賄那樣惡劣。這樣就很容易使得行業腐敗被社會所接受,儘管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奈地接受。在這裡,不要小看一些行業為行業腐敗行為所作的辯護。當一些公司或管理當局用國際慣例為公交、地鐵等行業職工及其家屬免費乘車問題辯護的時候,當一些企業或管理當局辯稱其職工免費或以優惠價格使用本行業產品是為了培養職工的企業認同感或榮譽感的時候,我們看到,原來不能上桌面的東西已經開始在桌面上羞羞答答地露臉。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腐敗原則正當化的過程。去年曾發生一件趣事,廣州地鐵公司總經理解釋為什麼職工甚至其親屬可以免費乘車問題時,說這是「反恐」的需要,因為「地鐵員工的力量畢竟有限,而地鐵公司又希望每趟列車在碰到任何情況時都有人能夠及時地指導救援,那麼這些地鐵職工家屬就義不容辭地擔負起地鐵義務安全員的重要職責」。此事曾引起輿論廣泛抨擊。其實,僅僅看到這些理由荒謬的一面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理由實際上起著強化腐敗的正當性的作用。

腐敗與非腐敗邊界的模糊,以及腐敗的「正當性」的形成,既加快了腐敗的擴散速度,也增加了反腐敗的難度。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一種腐敗文化的形成。在這種腐敗文化中,人們不得不接受和認同腐敗,不得不習慣用腐敗的觀點看問題,用腐敗的觀點指導生活,最後導致社會生存基礎徹底被瓦解。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
── 原載 經濟觀察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觀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