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世界

作者:辛在臺 發表:2006-08-12 20: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公視三集李登輝影片給人意猶未盡之感。許多人物傳記類的作品,往往忽略了人的意志、信仰、價值、理想等的超越作用,可使個別事件產生有別於事件本身的意義。

李登輝曾談到一本以他為主的暢銷書,說它:「有對各種行為的內發性表達不足的所在」。作為虔誠的基督徒,對李登輝來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自己,而是基督在我生命裡活著」。「不再是我自己」體現了,尤其是執掌國政以來的李登輝,以不斷覺醒的姿態活躍於歷史舞臺,它在歷史發生當時的表現,就如歷史當時的一般要求,似乎與其他的人沒有兩樣,但李登輝同時也認識到歷史事件的過渡性質,而致力於突破自已受制於時空的侷限性,看到了未來的可能辯證發展,看到未來必將出現的不是過去的我的我。

人們必須將李登輝這種超越意識,視為他面對歷史事件的內發性因素,藉之領悟個別而言並無特殊意義甚至個別言行之間互相矛盾的合理性。李登輝超乎時人的視野,使他總是站在政治的制高點,召喚別人無法呼引的力量。包括最近的政治亂局,他經常像先知般洞燭機先,一如以西結書所記載的:於是我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

不過,瞭解李登輝「這個人」,不能只憑政治面向,掌握他的宗教體驗和哲學探索,更有助於透視他的政治經歷。除了「不再是自己」,李登輝自少年時代起對死亡的思考,就早熟地促使他一直懷抱超越自我、否定昨日之我的欲求,「在超出自身的提高中見出了生命的本質」,「生命把它自己的更高可能性拋到自身面前」。想要遊覽李登輝世界的人,務必牢記「我是不是我的我」所構成的路徑圖。

在李登輝的自我評價中,精神突破恐怕比現實事功更為重要。他在執掌國政期間的言行,以及卸任之後的轉折,由此也才能釐清其恩怨情仇之外的理路脈絡。他對臺灣及臺灣人民的走向,有其百折不悔的毅力且一往直前,絕不容忍停滯甚至倒退。愛憎李登輝的人皆應感佩,他給了自己一個沈重的使命:以自我揚升,帶動臺灣人民全體性的揚升,他不僅要確立臺灣的主權國家地位,且志在指引臺灣人民「以新的生命內涵實踐一切價值的價值轉換」。



来源:自由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