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醜聞是《中國青年報》首先揭出的湖南上千考生為高考加分在體育證書上作弊的事件,此後又爆出海南、河南、福建、陝西等各地在各種加分名目上的舞弊內幕。醜聞曝光之際,馬上又有人反思現行加分制度的種種漏洞,提出關於嚴格考核程序的種種建議,或者呼籲為高考公平,乾脆取消一切加分政策。
兩年前,陝西就因為出現大規模舞弊而取消了二級運動員加分政策。同樣的事情現在在湖南上演。6月16日湖南省體育局宣布,決定暫停各市州行使二級運動員證書審批權一年。(《瀟湘晨報》6月17日)
取消一切加分政策,用一個分數去裁判所有考生,自然是最「沒有漏洞」的制度了。設計高考的加分政策,本意是要讓僵化的高考制度有所變通,以更符合人性的要求。但國人的某些心理和行為特徵,使得某種制度一旦被賦予變通的可能,便可能演變為作姦犯科、秘密交易的腐敗狂歡,陷於公正公平無法維持的困境。然後,讓我們退回改良前的起點吧,看來我們只配享有最僵硬也即最「沒有漏洞」的制度!
現在談國民性已經不時髦了。每遇此類弄虛作假、作姦犯科欺騙制度的舞弊案,時評家們都是要談論制度漏洞的。是的,現在的體育特長加分制度有漏洞,藝術特長加分制度有漏洞,三好生加分制度有漏洞……每一種制度都還有更嚴格的餘地,每一種制度都還需要增加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嚴厲懲罰力度——但其實,你為嚴格某一制度而提出的每一種新制度,都存在被欺騙和愚弄的新的可能,世界上存在毫無漏洞的制度嗎?
有的話,那一定是給機器人和死人準備的。
就連每年全國總動員、最嚴陣以待的高考,不還是年年都有舞弊案嗎?防範措施已嚴密到要採用手機信號屏蔽設備了,隨著作弊技術手段的日益進步,未來的高考考場也許將武裝得如同反恐戰場。
我不是說制度不重要,制度永遠需要變得更好(現在尤其需要),這個更好包括更公正、更陽光、更科學,也包括更人性化、更適合人的健康發展需要。但是,制度不是萬能的。堅硬而無法變通的制度,可能可以減少舞弊,卻可能同時扼殺人性;而更具有靈活性的以人為本的制度,需要更高的執政能力和執政責任心,需要有自覺維護制度、信奉公平競爭的人,需要置身其中的人不能太「靈活」。
問題是,國人向來不憚以僵硬的制度約束別人,對自己卻向來以 「靈活」為能事,我們沒有信仰公共規則和公平競爭的傳統,倒有信奉特權和關係的深厚習慣。中考和高考加分舞弊案,以及社會上流行的大大小小的弄虛作假、作姦犯科,展示的社會景象正如那句著名廣告詞:Impossible is nothing(沒有什麼不可能)。
捫心自問,交易和作弊的想法做法只發生於少數人身上嗎?拿高考加分作弊來說,每一個作弊考生背後,站著多少作弊的家長、官員、老師?但凡手中掌握一點資源,只要有需要有機會有能力,多少人都會去弄虛作假、欺騙規則?父母為孩子上學,那更是一個「可以理解」的幾乎感人的理由。
這種風氣不變,任何具有變通性的制度都可能被我們敗壞——實際有能力破壞公正公平的雖然是少數人,但其破壞性是擴散性的,隨後多數人的憤怒將使制度回歸僵硬,增加種種監管程序也可能只不過是增加了制度成本和尋租機會,結果是所有人一起分擔制度落後的成本——也許這樣人們心理平衡些?
談論國民性之所以不時髦了,是因為現在我們知道那沒用。改變人性比改變制度更難,我也知道。
關於制度和人性,我們不用做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辯論遊戲。
其實每一個人,都可能處於制度與人性相互敗壞這一循環過程的某個節點。改變別人難,你可能無力干預外界和別人的大大小小的敗壞循環,但把握自己呢?獨善其身,至少你可以中止自己置身的某一敗壞循環,然後可能將獨善的影響擴散開來。獨善其身,首當其衝的是掌握權力和資源的人,因為他們是眾多敗壞過程的共用節點,如果他們堅持公正使用權力資源,便斷絕了作姦犯科的源頭。
宣揚人的自覺,不是不要制度進步。從制度上,對掌握權力資源的作姦犯科者應該施以最嚴厲的懲罰。比如,像對湖南高考體育加分舞弊案的首要反應,應該是去調查和嚴懲造假的官員,而不應該是暫停或取消特長加分制度。制度及其執行應該起到良幣驅逐劣幣的示範作用,而不是相反,也不能簡單地將良幣劣幣都驅逐出去。
如果一個社群中缺乏從我做起的公正心、獨善其身的堅持心,需要多麼嚴密的制度才能防範舞弊和腐敗?而在執政能力低下的情況下,所謂制度嚴密的結果往往就是讓所有人淪為制度剛性的犧牲品。
中國社會無孔不入的腐敗之風,還要將多少制度改良逼入困境?我們還要把自己逼到什麼份兒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