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低價製造「印度醫生」

發表:2006-05-25 17:0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當今中國醫科大學的高技術實驗室裡,正在「製造」著該國向印度輸出的「最新產品」——印度醫生。

  自2004年以來,有20多所中國大學開始積極招收印度學生。許多有志於學醫的印度人,基於種種原因未能入讀本國醫學院,中國就成了他們理想的求學之地。

  中國醫科大學的平均學費為每年2000∼3000美元,外加1000美元的食宿支出。來自欽奈的天津醫科大學二年級學生艾什瓦爾亞.巴布解釋:「在印度,至少要200萬∼300萬盧比(1美元約合46盧比),這裡的費用要低得多。」

  來自昌迪加爾的曼普瑞特.考爾(Manpreet Kaur)入讀天津醫科大學還不到一年,他補充說:「在印度,還沒考試,名額就被佔滿了,我們即使拚命學習,也撈不到一個機會。」

  由於行醫在印度很吃香,中國的大學迅速意識到,其鄰國是一個能帶來收入的「金礦」。

  目前,共有230名印度學生在天津醫科大學就讀。據該大學國際交流處處長郭鳳林(音譯)介紹,印度的申請人數量遠遠超出學校的招生名額。

  2004年,東南亞教育服務公司的中介維什瓦吉特.薩加爾安排107名印度學生去蘇州大學學醫。去年,蘇州的印度新生人數增至200名。

  薩加爾說:「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他表示,在中國學習使得「許多遭到淘汰的優秀學生」,能有機會繼續醫學夢想。對中國大學而言,印度學生的到來,增加了中國作為教育中心的國際聲譽,而這是中國政府努力推進的目標。

  印度醫科學生在俄羅斯和東歐的經歷,致使外國醫學學位的質量遭嚴重質疑。許多學生發現就讀的學校不夠檔次,教學設施落後,回國後無法通過印度醫學委員會的資格考試。

  天津醫科大學郭教授強調,印度學生回國後,完全可以通過印度醫學委員會的資格考試。他說:「我們的教學大綱和課程安排,很接近印度醫學委員會的要求。另外,我們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

  在天津醫科大學,學生還有機會到附屬醫院實習。不過,在這之前,他們必須掌握漢語。除了學習醫學課程外,到中國學醫的外國學生還必須上漢語課,但大多數學生感到很難掌握這門語言。

  大多數中國醫科大學都有過硬的基礎設施、便利的實驗室和配有尖端設備的附屬醫院,這是吸引印度學生的地方。來自戈勒克布爾的天津醫科大學一年級學生迪潘卡爾.米斯拉說,甚至印度的全印醫學院(AIIMS)都無法與之相比。

  再過3年,這些在中國接受醫學教育的首批印度學生將回國。只有到那個時候,這項試驗是否成功才能見分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