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指控薩達姆嘗試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是2003年3月20日對伊動武的主要理由。但這些武器迄今一件都找不著。前中情局特工瓦萊麗-普萊姆的丈夫、美國前駐尼日大使約瑟夫-威爾遜在2003年7月6日出版的《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指控美國布希政府「誇大了伊拉克的威脅」,好讓出師有名。威爾遜的結論也使布希在2003年《國情咨文》中的論斷,即「薩達姆近日尋求從非洲購入大量鈾」備受質疑。
新公開的法律文件披露,受中情局所托,威爾遜曾於2002年前往尼日協助查清薩達姆政府是否曾嘗試向尼日購買鈾,以完成秘密製造核武器的計畫。威爾遜赴尼日計畫事先未經白宮批准,由當時的中情局女特工普拉姆從中策劃成行。
菲茨傑拉德在上週五遞交的法庭文件中披露,在普萊姆身份被泄露前8天,切尼和利比閱讀了威爾遜的評論文章,並給予了極大關注。切尼當時在報紙上作了措辭強烈的批注,表示出非常不滿。
菲茨傑拉德在法庭文件中指出,切尼看完威爾遜的這篇文章之後在報紙上寫道:「他們此前也做過類似的(荒唐)事情嗎?竟然派遣一個大使去解決疑問?我們平日是不是通常都派無償服務者替我們工作?或者是她的妻子派他這麼做的,全當公費野餐旅遊?」他隨後又將報紙傳給了利比,並對利比透露了普拉姆的身份。而利比後來竟然與兩名記者討論起了威爾遜和普拉姆婚姻,最終直接造成了普拉姆的秘密CIA特工身份被曝光。目前,利比已經因涉嫌向媒體泄露普萊姆中情局特工身份而被起訴。
這一文件再次顯示,切尼對於派遣威爾遜前往伊拉克調查其核野心的合法性甚是不以為然。批注同時表明,正是由於切尼的質疑最終導致威爾遜的公信力由於他與普拉姆的特殊關係而遭到破壞,進而使得威爾遜調查結果的可信性遭到質疑。
菲茨傑拉德在新法庭文件中並未指控切尼命令利比泄露普拉姆的身份。但是他表示,切尼的批注促成了利比此後的一系列言論和行為。菲茨傑拉德並計畫在明年1月案件正式開審後,向法庭出示這份寫有切尼批注的《紐約時報》的複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