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9月15日於聯合國大會上宣揚:「和睦的世界」,並希望來自不同「看法」的國家能夠和平共處。儘管胡本人沒說,但中國媒體認為胡的說法就是部分用意是在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並作為新的世界接班人。
對於中國的崛起,布希並也沒有響應,只是在APEC會議上讚揚中國的眼中釘--臺灣的民主經驗,故意惱怒中國。
在公開場合裡,兩國元首都表示:「我們相同點多於相異點」,但無疑地,兩國的主要癥結還是來自於經濟與戰略上的考量。
戰略上:
美國國會最近長達263頁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有計畫的擴軍措施正不斷地危及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安全利益,這使得美國鷹派人士十分擔憂;這其中還包括中國每年在沿海區域佈置了100個彈道飛彈對準臺灣。美國雖然承認一中的立場,但同時也允諾臺灣在受到攻擊時會給予援助。
中國同時拉攏與其鄰近國家如俄羅斯、北韓的關係。8月,中國與俄羅斯打著「反恐」的名義進行聯合軍演藉此對攻臺做準備。同時北京與一些石油產國,如:伊朗、蘇丹和委內瑞拉不斷打交道。更讓華府擔憂的是,北京讓北韓覺得它才是北韓人的唯一朋友,藉以要挾美國。
經濟上:
美中除了在軍事上各自較勁外,龐大、糾葛不清的經濟範疇問題才是北京與華府想要取得進展的主因。根據最近的哈里斯民調(Harris Poll)顯示,4成的美國民眾認為10年內中國的強大就會危害到美國經濟利益。雖然現階段中國的經濟規模不到美國的1/5,但貨幣卻低估。不斷增溫的中國經濟危及美國工業,引起更多的失業問題,並使得美國經常帳赤字加劇。
今年中國外銷盈餘約佔經濟成長率8%,預估外匯存底累積超過7500億。因此許多美國國會議員威脅中國出口至美國產品關稅增加至27.5%,直到中國將其貨幣升值到相同幅度為止。
貿易戰中,美國雖然擊退了中國國營的中海石油購併Uncoal案,不過布希仍然對中國輸美紡織配額展延至2008年。這顯示華府與中國的互動仍有微妙的互動關係。
文章說,即使中美觀點相左,但策利克在京都時仍強調,布希總統會繼續施壓敦促中國改善人權與政治自由。所以儘管布胡會中兩國重申兩國相同立場多於差異點,但不難看出差異點並非這麼微不足道,同時兩國領袖也需要在爭奪世界唯一的超級強權中盤算,並找出合適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