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念城中僅有幾家花店的那個時期,入夏後很容易買到粉紙或綠紙包著的茉莉鮮花,而且竟然買者寥寥。崇文門花店是2角一小包,總有十幾朵。護國寺花店是3角一大包,花則比前者多上一倍。那時經常去買,然後放在一隻杭州竹編的小巧花籃裡,終日相伴,覺得是挺平常的事。
在古書中,茉莉花亦名鬘華,因為常用來裝飾美麗的髻鬘。至少從晉代開始,這便已成風尚。到唐宋,無論長安婦人還是海南黎女,都時興簪帶茉莉花,由此引出了許多動人的詩句,有「倚枕斜簪茉莉花」的白描,也有「花香如夢鬢如絲」的詠嘆。
白色的茉莉花相當嬌小,又「冰葩淡不妝』,沒有驚人的艷態,但配著光潤的翠葉,自有其素雅的美。尤其雙瓣的花朵,宛如精緻的玉色小荷,確實堪以飾鬘。想來古人採簪茉莉花應該多在晚上,因為她的蓓蕾一般要到晚8時左右開放,雙瓣花比單瓣花還要晚一兩個小時。蓓蕾沒有香味,開放後才冉冉散香,晚10時後花香最濃,自然吐香可持續20個小時,逐漸變淡。
茉莉的花香很有幾分似茶香,茉莉花也確實能薰製出馨香馥郁的上好花茶,而且還專門為此誕生了一個薰時同音字--「窨」。
「荔枝鄉里玲瓏雪」,真是對茉莉花極美的妙喻。但我國南方雖多植茉莉,卻並非她的原產地,她是在漢代從古波斯、古印度千里移植而來。
「風韻傳天竺,隨經入漢京。」古印度的茉莉花是隨佛經一起來的,她與佛門實在有著很深的因緣。
茉莉,「佛經作抹利」(《本草綱目》卷十四)。可能茉莉真如佛家所言,是淡泊名利的花。因而宋人王十朋有詩云:「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到中華。老來趾逐名和利,故向禪房覓此花。」
意味深長的是,茉莉又一名「抹麗」。「抹麗」何意?「謂能掩眾花也」。(《廣群芳譜》卷三十四)在江南民歌裡就是「滿園花香香也香不過她」了。
人們品賞花香,公認有四標準:濃、清、遠、久。許多有名的香花,也只能符合其之一二。 而茉莉的花香,濃郁、清雅、悠遠、持久,兼具四者之長,所以宋代詩人江奎揮筆寫出詠茉莉的名句:「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
也許,茉莉花這香掩眾芳的「抹麗」,正是由於她遠離銅臭的「抹利」,她那無與倫比的人間「第一香」,正出於她刻玉琱瓊般的至純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