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查格調查報告選出的紐約10家頂尖餐廳,法國菜佔了5家,榜首是名廚Eric Ripert經營的法式海鮮餐館Le Bernadin 。在前20名中,日本餐館佔了5名,包括美國收費最昂貴的餐廳Masa。
新報告明確反映日本菜已凌駕其它主要的亞洲菜,有22家日本餐館的排名高於評鑒成績最好的中餐館。
報告中說:「日本菜一飛衝天,自1990年起成為美國最主要亞洲菜的中國菜,過去15年卻停滯不前。不僅紐約如此,在每一個城市,日本菜都輕易超越中國菜。」
而據中新社洛杉磯十月十一日電,美國中餐館數目比大名鼎鼎的連鎖快餐店麥當勞多兩倍以上,堪稱「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
著名華裔電視烹飪秀主持人甄文達說,據統計,全美共有四萬一千三百五十家中餐館,每年創造一百七十五億美元營業額,每天替美國家庭提供二百五十萬份營養餐。許多中餐館的一份豐盛午餐僅需四至六美元,超過七成的中餐館全年無休。中餐館已走出傳統的中國城,遍佈美國五十州大小城鎮。
衛生讓人頭痛
中國飲食的美味世界聞名,但中國廚房的衛生也經常讓人頭痛。中餐館在美國尤其常常出現與主流餐飲衛生標準不符的情況。近來,洛杉磯衛生檢查部門就質疑當地部分中餐館的衛生條件。不少中餐業者認為,烹飪方法和習慣不同是主要原因。
據鳳凰衛視報導,洛杉磯衛生檢查官員上月檢查當地一批中餐館,對部分中餐館的衛生條件提出質疑。檢查人員指出,這些中餐館的廚房,玻璃杯沒有乾淨地擺放,洗手池邊沒有紙巾,冰箱散發著難聞的味道,很多食物材料還長時間地暴露在外面,而根據美國餐飲制度規定,當食物在室溫下暴露三個小時以上就會滋生細菌。對此,中餐業者表示,中餐式樣千變萬化,某些傳統製作方法與西餐有很大出入,因此,提升中餐館形象,還需要增加溝通。
美國中餐協會會長李宇澄辯解說:「我們中國人其實也不是他們所說的那麼髒,關鍵是在於你怎樣去管理它而已,只要我們把方法,把思想溝通一下就好。」
中餐在變化
紐約時報2005年9月21日發表的文章說,隨著時代的變遷,海外中餐在不斷變化,現在多為混合式中餐。在美國的中餐已經完全不同了。40年前,中餐是蛋卷、「雜碎」 和插著紙傘的飲料。後來,中餐就是左公雞和芝麻面。可是在過去10年間,隨著印度人、秘魯人、韓國人、特立尼達人和蓋亞那人的社區紛紛在紐約形成,紐約人不得不開闊他們對中餐的認識。
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到過中國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移民美國,越來越多的正宗中餐館在紐約開張。追逐那些新開的中餐館成了不少紐約人的愛好。 中山日報10月18日農先安文章則說,美國其實有兩類中餐,一種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菜,多半只能在唐人街的部分商店吃到,而其他的,則都已經是「本土化」了的美式中餐了。
所謂美式中餐就是只有炸和炒的中國菜。味道也通常比原菜要濃烈。但美國人似乎對此樂之不倦。在康奈爾大學燒菜的一個上海廚師說,他曾經有一階段按照華人的口味做菜,卻沒想到被美國學生投訴。結果改用這種「偷懶」的方法做,反而大受歡迎。每天排了長隊的美國學生通常都要拿上大半盆才肯收手。
中國菜的美國化恐怕不可避免,因為美國人口味偏重,愛油膩,很多中國菜如果不加重料,就引不出那種意味來。另外,美國人工作和學習都是快節奏,很講究效率。中國菜如果一味的追求功夫,食客等不了,拍拍屁股就走了。
世界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