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房地產?中國投資者「想說愛你不容易」

發表:2005-08-18 18: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亞洲時報在線吳敏儀撰文/中國人的儲蓄習慣令全世界嘆服:全國儲蓄存款總額達到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多年來,人們總習慣把錢押在床墊底。在銀行誕生後,人們逐漸接受了這種風險更小的儲蓄方式。現在,這種儲蓄習慣也正在改變。

近些年來,中產階層隊伍不斷壯大,在那些沿海開放城市情況特別明顯。據估計,10%的中國人掌握著全國66%的銀行存款。「先富起來」的這些人崇尚西方的消費主義。他們握著時尚手機,身著名牌服飾,開著豪華轎車,住著高級洋房。而儲蓄利率低(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25%,而五年期僅為3.60%)讓這些追求高利潤的人們轉向了其他投資渠道。他們不再滿足銀行的微薄利息,急切希望能從投資中獲得切實回報。

上海近年出現不少中產階級。中國的外匯市場並未完全開放,老百姓尚未能通過買賣外幣賺取差額,國內的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就成為投資的僅有渠道。不幸的是,股市和房地產市場都是舶來品,遠沒有西方國家的成熟;中國投資者視野狹窄,對上市公司的背景並不瞭解,以「低價買入,高價賣出」的短期套利者為多,不像西方國家股民那樣做「低價買入,長期持有」的長線投資;而且,中國人投資時往往隨大流,一窩蜂。這在99-01年的股市泡沫和最近的房地產泡沫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過去4年裡,股市的走勢和房地產的發展趨勢可謂南轅北轍。儘管中國經濟持續走強,有著1,400多家上市公司的滬深兩市流通市值卻從2001年6月的 18,866.36億元跌至9900.92億元(今年5月底數字),縮水近乎一半。造成股市低迷的原因有:1、上市國企業績不容樂觀;2、資訊發布不透明,股市存在結構性「硬傷」;3、大量投資者血本無歸,造成股市恐慌。

然而,房地產市場卻一路飄紅。上海是中國房地產最熱的地區,2004年房地產市場投資增長較上一年增長60%,近兩年當地房價增幅超過200%。在上海這樣人口眾多的大城市,強勁的市場需求推動了該產業的蓬勃發展;銀行對房地產開發商和購房者實行的寬鬆貸款政策無疑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無怪乎,儘管中央 2004年起採取多種措施,以防過熱的房地產業出現「崩盤」,中國國家統計局依然預測,今年的房產價格將比上年上升8.3個百分點。

中央抑制房地產發展,是出於兩方面考慮:1、避免經濟發展過熱出現「硬著陸」;2、疏導資金,使其從房地產市場流向股市。未有跡象表明,後一目標者正在實現。今年7月,深圳華鼎市場調查公司在全國20個主要中心城市,對2,792名投資者進行了上半年收益狀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上半年中小投資者虧損面由去年的80%上升至85%,表示將「增加資金投入」的人數僅佔3%。

滬深兩地股市分別建於1990和1991年。同銀行儲蓄相比,投資股票的回報似乎高出許多。所以,股票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熱捧。既無替代投資工具,又無專業的背景知識,中國投資者僅憑著一份狂熱,便紛紛扎入了股市,最終把股市推向了低迷的深淵。

1998年到2000年,中國的上市公司從931家增至1,171家,但可流通股的市值翻了兩番,從5,740億攀升至16,100億元。同期,滬市A股(針對國內投資者發行)市盈率從34.4漲到59.1。

同美國90年代末的IT泡沫一樣,中國股市過熱,長期發展的勢頭難以維繼。2000年以前,公司能否上市的主要決定因素,並非公司業績,而是能否得到政府的垂青。當時,經過同各省市多輪的討價還價後,中國證監會宣佈一個配額制,規定各個地區上市公司的數目。在挑選自己的「明星企業」後,各省市將它們的資料上交,以待批復。整個過程非常不透明,導致此期間成功上市的公司良莠不齊。湧入股市的投資者對這些內情毫不知曉,常常被上市公司發布的虛假資訊所矇蔽。

2001年中國股市經歷了多次地震。(譯者按:4月26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對聯合操縱億安科技股價的廣東四家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沒收其違法所得4.49億元,並罰款4.49億元。中國「第一百元股」的秘密由此揭開。對億安科技的查處,引發股市多家莊股紛紛跳水。

國有股減持暫行辦法的出臺和最終暫停執行,是2001年中國股市最為重大的事件。6月12日,國務院發布了《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暫行辦法》,確立了國有股減持主要採取存量發行,原則上採取市場定價方式。這令投資人看淡後市而紛紛拋售,致使7月24日滬深兩市大跌。10月23日,

8月上旬,市場績優藍籌股的代表銀廣夏A造假案被媒體曝光,再次引起股民恐慌。經中國證監會查實該公司虛構利潤高達7.45億元,之後多支績優股陸續被證監會立案稽查。同時,數家仲介機構或瘋狂造假或出具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的行為,也被大白於天下。)

月上旬,市場績優藍籌股的代表銀廣夏造假案被媒體曝光,再次引起股民恐慌。經中國證監會查實該公司虛構利潤高達億元,之後多支績優股陸續被證監會立案稽查。同時,數家仲介機構或瘋狂造假或出具嚴重失實的審計報告的行為,也被大白於天下。)

在這一連串的打擊下,投資者不但損失慘重,更完全喪失了對中國股市的信心。2000年末到2004年末,滬深兩市可流通股的市值從1.61萬億跌至1.17萬億元,雖然上市公司的數目從1,171家增加到1,372家。

目前,上市公司總市值為3.2萬億元,但僅有31%,也就是9,900億元的股票可以流通。其餘的股票不可流通,由政府持有。今年4月29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希望藉此為社會保障制度提供資金。

該改革方案按三個步驟來實施:1、挑選4家上市公司作為試點企業,要求它們就股權分置改革如何賠償與流通股持有者商議,並將最終方案提交股東大會。5月9日試點公司推出後的這一週內,三家上市公司的方案已獲得股東大會多數通過,另一家被否決。

2、6月19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第二批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公司名單,42家上市公司步入第二批試點,寶鋼股份、長江電力等大型國有企業榜上有名。逾30家公司的改革方案已順利通過,長江電力、寶鋼股份兩傢俱有標桿性的大盤藍籌股公司的股改方案(每10股流通股送2∼3股)均高票通過,其餘公司也將在近期審議完改革方案。

3、若前兩步皆能圓滿實現目標的話,政府將把它們的成功經驗向其餘的上市公司推廣。目前,中國已暫停所有的新股發行及二次上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