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女聲」點中你我哪個穴?

發表:2005-08-08 13: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喜歡『級女聲』,我支持何潔!」說這話的是一位已屆不惑、有著博士學位、喜歡古典音樂的大學男教授。

  這不禁讓記者有點瞠目結舌──原以為「超級女聲」這樣的節目所吸引的觀眾頂多隻是一群喜歡流行音樂的少男少女們。

  「超級女聲」的紅火反襯著傳統傳播學的寒磣,同樣顯示了在網際網路時代大眾對媒體的巨大反哺力量。2005湖南衛視「超級女聲」上週五(8月5日)已經決出六強,選手李宇春在新浪網上的支持率已經超過172萬票,位居第一。Google上搜索出的「超級女聲」有82.4萬條,加上許多人誤寫的「超級女生」,24.6萬條,「超級女聲」已經吹起了今夏比颱風「麥莎」更猛烈的流行風。

  文化的多元性與張揚的個性

  「看到這群年輕人在舞台上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處處彰顯個性,散發魅力,我非常感動。」那位教授解釋道。

  「許多中年觀眾喜歡這個節目可能是希望從中找到他們年輕時的已經錯過的『放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孫瑋如此解釋「超級女聲」令中年人痴狂的原因。

  20年前,當那位教授還是如今「超級女聲」們的年齡時,謙遜、收斂成為中國整個社會所推崇的品格。「那時候個人的性格和想法習慣性地受到壓抑,整個社會是非常沉悶的。」孫瑋說。

  20年後,芙蓉姐姐出現了,博客作家出現了。中國社會對不同的文化現象,不同價值觀的包容度不斷上升。「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已經成為年輕一代自主和獨立的宣言。

  「社會對個性、個人奮鬥和個人成功的贊同和追求為「超級女聲」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社會基礎。」孫瑋說。

  另外,這些年中國的文化產品也不斷多樣化,電視節目從單一的新聞發展到如今的肥皂劇、情景喜劇、綜藝節目、體育直播、脫口秀、相親欄目、才藝比賽以及 「超級女聲」這樣的真人秀等。「中國內地媒體在市場化過程中走著一條依托功能擴張來提高差異化程度的道路,以滿足人們對文化多元化的需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喻國明表示。

  相反,這樣的節目在香港和澳門等地不會引起很強反響「這類節目需要一定的地域和市場,不管人與人差別多大,一部分觀眾總可以在某個選手身上看到自己可以認同的地方。」孫瑋說。

全球為娛樂而瘋狂

  「超級女聲」其實只是全球電視全程直播的平民選秀節目熱潮的一部分。其電視形式與如今風靡全球的Idols電視模板非常相似。

  2002年2月9日,當WillYoung和GarethGates在英國獨立電視臺PopIdol總決賽上狹路相逢時,有1400萬的觀眾在電視機前為他們吶喊助威,佔當時收視觀眾的57%,而其中16到34歲青年觀眾的收視份額更是達到了72%。

  那天晚上在兩個小時內有900萬個電話參與偶像投票,刷新了英國電話投票歷史記錄。

  其他國家也正遭遇著Idol「颶風」的侵襲。目前已經有30個國家和地區獲得Idols模版特許,擁有全球1.1億電視觀眾和超過15億張觀眾選票。美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捷克、土耳其、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法國……Idols同樣所向披靡,當地收視記錄頻頻被刷新。

  「超級女聲」瓦解了權威,展示了最草根的凡俗真實。「不限年齡,不限地域,不限職業,不限長相」的零門檻讓平民百姓有了上電視的機會,表演慾望得到滿足,同時還有可能簽約唱片公司,名利雙收。

  在英國的那場比賽WillYoung成為冠軍並獲得了價值100萬英鎊的唱片合同;而同年,亞軍GarethGates也因一首UnchainedMelody登上了英國排行榜冠軍,並獲得了英國音樂獎最佳電視表演獎,還受到英國女王的接見。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中國。「超級女聲」冠軍安又琪簽約天娛傳媒有限公司,兩個月後就推出同名專輯《安又琪》,創下2004年國內最快簽約及發行唱片記錄。

  對觀眾而言,這樣的節目類型新穎,互動性強。「投票支持自己喜歡的選手能夠讓她留下繼續參賽,這讓觀眾有『當家作主』的感覺,而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電視觀眾總是『被迫接受』編輯內容。」孫瑋說。

  另外,觀眾像看球賽一樣,在娛樂性節目中看到了不確定性。簡訊投票的變化,讓每位觀眾期待結局。「我無法預測比賽結果,這裡懸念很多。這也吸引著我看每一場比賽──到底誰這輪會被淘汰?」觀眾陳婧告訴記者。

  裁判的爭議性也成為節目的看點之一。英國PopIdol的評委之一SimonCowell就是因為言語刻薄不留情面而聞名。

  在新浪網上「超級女聲」專題裡,有關爭議裁判柯以敏的評論達到170萬條。一位電視製作人告訴記者,「這樣的節目製作時通常有意造成裁判的爭議性,一些唱紅臉,一些唱白臉,而且可以因為民意而調節,始終把握一個比較好的度。」柯以敏自海選以來一直以評論尖刻而飽受觀眾的非難,但自總決賽以後又改變態度,以激情鼓勵為主。8月3日,柯以敏又辭去「超級女聲」評委職務,一度又成為新聞焦點。

  同時,投票結果的爭議性也讓這個節目的人氣不斷上升,最後的結果肯定不會讓每一個觀眾都贊同,這就引發許多猜測,而網際網路和手機等新媒體又為他們提供了討論的場所。日前有關「超級女聲」黑幕傳聞在民間流傳,甚至有人聲稱知道比賽結果是內定,這使得許多觀眾帶著考證的態度去觀看節目。

  回歸電視的大眾性

  「『超級女聲』為什麼會這麼火?」記者問起這一問題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正榮說:「這說明中國電視回歸了大眾媒介的本質。」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節目研究中心主任鮑曉群也表示:「電視文化就是大眾文化。『超級女聲』現象是個很正常的現象,只是媒體對它的態度有些偏離了方向。」

  「電視的任務首先是娛樂,然後是教育和信息。很多觀眾看電視就是為了消遣。電視文化就是一種流行文化,『超級女聲』的流行說明中國電視正在回歸到娛樂性和大眾性的本質上來。」胡正榮說。

  「超級女聲」已經成為了一個大眾的娛樂場所。「我就是通過看海選才喜歡上『超級女聲』了,裡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太好玩了!」觀眾胡曉峰說。

  Idols在國際上都取得了成功;而如今的嚴肅文化在過去都曾作為流行文化風靡一時。「站在國際的環境看電視,站在歷史的長河看文化,『超級女聲』的紅火也就不足為奇了。」胡正榮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