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是富有聲望的學者,更是中國問題的專家,專精於中共政治、中共外交、國際政治、兩岸關係、政黨與選舉等社會科學研究)
會館主席、丁委員、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們 ,大家好
非常榮幸在這個時候,來到巴黎地區跟各位談談我對抗戰勝利六十週年的個人的一些觀察。在談這個題目以前,我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臺灣大學政治系的教授,我在台大政治系教書大概已經快二十年了,我的專長呢,一個是[對]中共研究,一個是國際關係。我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當中啊,有幾個題目是最關切的:
第一個是中國大陸的發展。中國大陸怎麼樣從1949年一步步走過來,中間做了哪些好的事情,哪些不好的事情,今天走到什麼樣子;
第二個比較關切的問題呢,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從1912年孫中山創建之後,怎麼樣遭逢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一步步走過來。他的內政外交各方面,我都非常關注。
當然到最後呢,讓我關心的,就是當中國分裂以後,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怎麼樣互動。這也是大家關切的題目。出於對這些題目的關切,我的觸角慢慢開始延伸,其中相當關鍵的一個部分,就是中華民國的外交史,或者說中國近代的外交史,這是我在台大開的課之一。也就是說,從1840年,從鴉片戰爭談起,那麼中國的外交是怎麼樣一步步走過來。對日本的關係呢,一直是個很關鍵的題目,所以我在這上花了一些時間。
今天,我想用一小時左右的時間,把我的一些想法呈現出來,請各位指教,然後留下一點時間跟各位交換一下意見。
剛才說到,在中日兩大民族在近代史上,一直是關係非常複雜的兩個國家或兩個民族。剛才主席也好,丁先生也好,今天我們講的好像都是說八年抗戰,也就是中日雙方呢,打的是八年的戰爭,其實遠遠不止。我看了日方的記錄,日方有些也說八年戰爭。但是日方有一種新的說法,他說中日雙方是十五年戰爭。他為什麼說中日雙方是十五年戰爭啊?他從1931年,從民國二十年九- 一八開始算起,剛剛開始聽的時候不習慣,後來仔細想想,我發現還有道理。中日雙方直接兵戎相見,還真是十五年,一點都不錯。所以日本方面還是有一些有良心的學者,他們的一些見解呢,其實比我這些中國人還要高明一些。但是如果要往前看的話,日本在近代史上侵華,又豈止這十五年?!絕對不止。
所以現在就讓我把這個題目拉大,也帶著各位跟著我的敘述,我們回到歷史上去。中國在近代史上,接受西方的挑戰是在1840年,我剛才提了,是在鴉片戰爭時候。在鴉片戰爭時候,西方力量開始入侵,帝國主義開始侵略中國,剛剛侵略的第一場戰爭呢,叫鴉片戰爭。
各位都很清楚吧!鴉片戰爭中國被打敗之後,割讓香港,五口通商,然後賠款多少多少怎麼樣,讓出了一些權利,中國人沒有感覺,中國人覺得,這個跟吐蕃打我沒什麼差別,跟突厥打我沒什麼差別,跟回族打我沒什麼差別,我強大了就再打回去。但是中國這眼光是錯的,中國人在做夢,在當時,160年前的中國人,我們的老祖先,做夢也沒有想到,他這個觀察是錯的。為什麼呢?因為,再過十幾年之後,英法聯軍打進來了,英法聯軍打進來之後,我們再度被打敗,再過兩年,當英法聯軍再度打進來的時候,我們還是[被]打敗。所以,當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敗的時候,我們有些人才奇怪的說,我們為什麼老是[被]打敗。我們如果這樣數下來,從1840年開始到滿清結束的1911年,在這最後的71年當中,中國人跟外國打仗,幾乎都[被]打敗。除了非常少數,對不起啊,在對法國打仗曾經打贏過,我在法國嘛不好意思得罪各位了。(眾笑)劉永福的黑旗軍在越南跟這個法國軍隊曾經打勝過。好了,所以這麼一來呢,我們就提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為什麼從1840年到1911年這71年當中,滿清這71年當中,中國每次跟外國打仗都[被]打敗。大家很簡單的說,我們中國人愛好和平。不是的!如果你愛好和平的話,可以解釋說你不發動戰爭,但是,你光憑愛好和平這句話,你沒辦法解釋說為什麼你這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人家打你,你竟然沒辦法守護自己,為什麼你每戰必敗,對不對?所以他背後一定有更大地原因。
我們看到更可怕地就是,在滿清的最後71年當中,我們跟英國打仗會失敗,跟法國打仗會失敗,跟德國打仗會失敗,跟俄國打仗會失敗我們都認了,我們跟日本打仗都失敗,為什麼?日本在中國人眼裡他們不是東西,有些話可能講得重了點,可能真的很不舒服,可是為什麼這麼小的國家,居然三番五次打我們,我們會[被]打敗?這是第一個問題,我們得回答。第二就是為什麼他們可以三番五次打我們,我們竟然基本上沒辦法抵抗?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現在讓我幫各位把眼光拉大一點點。日本會打敗我們,跟英國會打敗我們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我現在談這個問題。
為什麼在「滿清」最後71年當中,中國碰到外國人每打起仗來,逢戰必輸?為什麼會這樣子?中國人不勇敢嗎?很勇敢哪!當時英法聯軍打中國的時候,法國的軍官曾經寫過一個日記,他說,「我們在廣州附近跟中國的軍隊碰面了,打起來了。中國兵相當勇敢!前仆後繼!可是我們照樣打贏!為什麼,他們是把上衣一脫,光著膀子,拿個大刀就舞上來了!我們這邊的機關鎗開始響了,啪……,開始掃了。你這把大刀舞的像雪花一樣紛飛,你抵得過『馬克心』機關鎗嗎?抵不過。」所以簡單說,我們一百多年前的老祖宗認為,西方人打贏我們,因為他們船堅炮利。真是這樣的嗎?不是!絕對不是!絕對不止!
我現在就講講其中的道理。在18世紀的下半葉,也就是1760年到1780年的時候,英國出現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大概在生產方式方面一個最大的突破。也就是說,最早我們是用獸力耕種的、用人力耕種的、用簡單機械耕種的。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我們可以用機器工作啦,用機器生產。我們不但在田裡面用機器生產,我們發明瞭工廠,非常大規模的工廠,很有系統的,非常大量的在生產著現代化的東西。英國就是第一個國家。所以從1760年到1780年,英國的約翰.森改良了飛梭,美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聰明的英國人把這結合起來,煉鋼冶鐵的技術開始進步,然後挖掘運河的技術開始進步,所有這一切基本上在英國產生,所以英國變成人類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當這個國家工業化成功之後,他把新得到的財富基本上老百姓都得到享受了,抽出一小部分來建軍,把英國建成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強大的軍隊,那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呢?差不多是1790年到1820年,這段歷史跟各位就有點關係了。1792年到1812年,請問各位,歐洲在幹什麼?我已經講清楚了,1792到1812,偉大的拿破崙在打歐洲,拿破崙在歐洲開展了一場二十年的戰爭,基本上所向披靡。他如果不去打俄國的話,今天的歐洲可能是拿破崙五世或者是七世的統治。但是,拿破崙當時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他跑去打了俄國,最後打敗回來。就在這個時間,英國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發展了工業革命,變成了世界第一強國。所以到1812年,歐洲把拿破崙打敗, 1815年徹底解決拿破崙之後,大家回頭看,喲!怎麼英國變成世界第一強國。因為他的整個工業基礎跟別的國家不一樣,別的國家是農業經濟,英國已經變成了工業經濟,所以英國就變成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新型帝國主義國家。為什麼?他是工業革命國家,他是工業強國。
所以,各位回想一下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來侵略中國的西方國家是誰?是英國!就是我剛剛講的鴉片戰爭。第二個跟著來的是誰?是法國,英法聯軍。這些帝國主義來到中國的順序是有關係的,不是說它們排隊來,而是說它們工業化成功的先後順序。當這些國家都變成工業化強國之後,它慢慢地就變成了新型的帝國主義國家。
所以,各位現在請在腦袋裡打開歐洲地圖,工業革命首先在海峽的對岸英國爆發,然後很快在1815年1820年的時候傳到歐洲大陸上面來,所以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西班牙,北歐各國都先後開始工業化,差不多二十年到三十年時間,這些國家第一撥工業化都成功了,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不是特別成功之外,其它大部分都成功了。所有這些成功的大部分西歐國家跟少部分北歐國家,後來在外交政策上面,全部採取的是帝國主義政策,也就是這一批國家,新興的工業化強國,以西歐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擴張。如果以西歐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擴張的話,它向南,就到南歐,跨過地中海等等。
我先說向東吧,向東就到中歐,到波蘭、匈牙利、捷克這些國家,在過去呢,就進俄羅斯地界了,對不對?!然後,向北呢,就到達北歐,芬蘭、丹麥、瑞典、挪威、冰島這些國家,然後向西呢跨過大西洋就到北美洲去了,北美、美國、加拿大跟墨西哥這些地方,然後如果在歐洲向南走的話,就先過地中海,過了地中海就到了北非,這是歐洲白人很熟悉的地區,跨過撒哈拉沙漠向南走,就是中非、南非跟印度往下就是整個非洲大陸吧,然後我們再走水路,當時西班牙也好,葡萄牙也好,跟後來英國的海軍也好,對這些海路都非常熟悉的。所以穿過南非的好望角,向東走就到達那個小島,叫馬達加斯加島。順著馬達加斯加島向東非走,就到了東非海岸,到達了肯尼亞,蘇丹這些地方,然後再向東北走,就到阿拉伯半島,然後穿過阿拉伯半島再往那邊走呢,就到達伊朗這些地方,再向東走呢就到印度了。走印度的南邊過來,穿過南邊再過來一點點就到泰國,然後再向南呢,就到馬來亞,當時叫馬來亞,英國把它叫海峽殖民地,我們今天把它叫新加坡,穿過新加坡就進入到中國的南海,就來到中國。這是水路的部分。然後,水路從歐洲向西走,我剛講到達北美、加拿大、今天的美國,然後到墨西哥,然後來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然後再穿過南邊的這個角,然後再向這邊走,就是一大片太平洋,最後到日本,再來到中國。
所以,我們現在所描繪的是什麼呢?就是帝國主義在19世紀末下半葉到20世紀這五十年當中,不到一百年當中,它的全球發展。從民族主義的角度看,就是帝國主義怎麼樣擴張,怎麼侵略的過程。從人類文化史發展的過程,我們看見的就是工業革命的力量怎麼樣橫掃全球。所以,這兩百年來的歷史,我剛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勾勒。這兩百年來的歷史呢,就是首先爆發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怎麼樣造就了一批新型的帝國主義國家,然後這些新型帝國主義國家怎麼樣向外去擴張跟發展的過程。
這兩百年來,這個過程到今天為止,還沒有結束。今天在法國講這個話,不太好意思。法國也是一個強大的殖民國家,阿爾及利亞、越南,都曾經屬於法國的殖民地。還有很多地方,還有現在非洲的很多地方講法語,都是法國人當時到達的地方,講英語的,是英國人到達的地方。一小部分,中東地區有些地方,會講德語,那是德國到達的地方。我現在講的就是新興的工業化強國怎麼樣變成了全球性帝國主義國家,怎麼樣進行全球擴張的過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面,中國並不特別。
中國是什麼呢?中國就是這無數亞、非、拉國家,這些被侵略國家當中的一國而已,但是中國又有一點點特別,因為它比別人要大,要強,所以它不會一下子就死掉,它死得很慢,死得很痛苦。我剛剛所說的1840年到 1911年,最後這71年,就是滿清王朝死亡的過程。非常緩慢,非常痛苦。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剛剛講說,英國、法國這些力量就開始向外擴張了,比較晚來的帝國主義國家是誰呢?是美國。
美國在1870年代才算是比較強大,可是大家都不認為它很強大,1880年它再強大,大家也不覺得什麼, 1896年,1897年它打敗了西班牙,大家另眼相看,不過你把一個三流強國打敗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最多你是二流強國,當美國把西班牙打敗之後,這邊割取了波多黎哥,割取了古巴,在亞洲它拿到什麼呢?它拿到了菲律賓,所以美國的力量在1898年到達菲律賓的時候,美國力量才開始進入亞洲。但在這個之前,美國的商船已經在全球活動了,我剛講是兵力的發展,海軍的發展,在這個之前呢,美國的商船已經在四面活動了。所以我剛剛提到說,1840年的時候,英國的軍艦來到中國把中國打敗,美國的軍艦開到日本把日本打敗的時間,比來到中國的時間晚十三年。
所以按照日本人說,我覺得他們形容得很傳神。他們說1841年的時候,英國人的力量打到中國的時候中國被「驚嚇」了,中國人驚嚇之後呢,翻個身又去睡覺了,而當美國的黑船來打我,靠關,開關之後呢,我日本人是「驚醒」,一字之差,形容得非常好,這是日本人自己的形容。他說中國人受到驚嚇,而日本人受到的是驚醒。所以1853年日本人驚醒之後,他的諸侯就開始「尊王攘夷」。他們用的語言都是我們的語言。 「攘夷」就是要把西洋人打出去。要「攘夷」,那要怎麼辦呢?就要「尊王」。王在哪裡呢?找來找去,天皇在那。
天皇以前不是一個很強大的君主,到這個時候,才有人覺得說應該把天皇造就得強大一點,所以日本這些諸侯開始慢慢合併,開始進行「尊王攘夷」。那麼有一些比較聰明的諸侯,就打起「尊王攘夷」的招牌去解決別的藩王,所以許多藩王都在「尊王養夷」之下被打敗或者獻出權利,所以日本就開始慢慢快速整合。說是慢但非常快,過程非常曲折。到了 1867年左右,王權開始統一,明治天皇開始出現。明治天皇說,我要開始維新,我不維新,不足以救我這個國家。所以,1867年大政奉還,1868年「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之後,還有兩項事情非常成功,中國人落後很多。第一點,就是它快速地工業化,中國人不肯。我等會再說中國人那一塊。它快速工業化,它很快就認識到,如果我們日本人還用過去的那種辦法種田,還用過去那種辦法用手工做東西,我們一定會被人家打敗,我們如果要變成強國的話,一定要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在農業方面和工業方面都加以改造,而且,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們要發展我們的工業,所以日本開始建立工業。中國人有這個認識是很晚的事情,日本人快得多。日本人第二個優秀的見解,對於西方對它的挑戰,它的第二個優秀的見解就是我要快速的改造我的教育。
日本人在這個以前是讀中國書的,讀四書五經的,讀線裝書的。日本人從1868年之後呢,他決定:我讀西洋的書,我不讀線裝書,我不讀中國書了。因為讀中國書對我解決西方問題好像沒有幫助。所以它很快就拋棄了中國的傳統儒學,一下轉向西洋之學了。它就開始學英文,學法文,學德文,然後呢,去學新的科目。以前,是考四書五經,也差不多像是我們的科舉考試,後來不是了。從1870年之後,日本開始教什麼東西呢?開始教天文、物理、算學、化學這些東西,教一些新的科目。所以日本的現代化從 1860年代開始到1870年代已經向現代科目轉型。在座很多是受過許多高深教育的,你們想想看,在你們大學的學校裡所有的科系,不管是三十個系,五十個系,或者是像我們台大,一百多個系。這些系的名稱也好,還有這些系所教的科目也好,有多少知識是在工業革命前的?工業革命以前有電機系麼?有物理系麼?有化學系麼?沒有,都沒有。換句話說,今天眼睛看到的大部分東西,我們眼睛看到的絕大部分書,我們所吸收的絕大部分知識,乃至大學裡教的絕大部分學問,各位想想看,都是這兩百年以來工業革命以後的新的知識。日本人在一百年以前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整個教育方式改變。這麼一改變,日本人的進步非常之快。所以我剛剛說,日本人的「明治維新」是1868年,然後1869年、1870年就開始快速發展,發展到1874年的時候,日本的國力已經相當可觀了,僅僅五年的時間。可觀到什麼地步呢?它覺得「我國力強大,可以向外稍稍擴張了」。想像不到吧,日本這麼小的一個的國家,相當於中國一個中等省份這麼大小。日本的面積是36萬平方公里,中國一個中等省份差不多是30萬到40萬平方公里,在幾年之內,國力已經強大到可以擴張,所以在1874年,日本初試啼聲,向外擴張。擴張的第一個地方,第一個目標--臺灣,細節我就不講了。
當時中國的兵力依然強大,所以清廷派了瀋保貞下來跟日兵輕輕打了一仗,雙方不勝不敗,但是滿清賠償白銀十萬兩,等於是買掉倭寇,讓你不要再打了,那一年是1874年。第二年,日本船就跑到朝鮮去看,測量水文,去畫地形,朝鮮當時是中國的藩屬國,每年對中國入供幾次的,大家記得袁世凱麼?大家記得明成皇后麼?我不知道各位在海外有沒有看過這個片子,袁世凱發跡的地方是在朝鮮,一個中國人為什麼會在朝鮮發跡呢?因為當時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中國可以派兵派到那裡去的。所以,翻成現在白話是什麼呢?袁世凱是當時中國派駐朝鮮的當地駐軍的最高指揮官。他有點像美國的太平洋軍總司令一樣。
不過,袁世凱的兵權更大,美國駐太平洋軍總司令他至少不能管日本的內政,袁世凱可以管韓國內政。大家看看明成皇后那個樣子就知道了,她就想說我們不要驚動袁世凱,我們要怎麼樣怎麼樣。袁世凱當時就是最高帶兵官,他做到中國駐朝鮮方面最高帶兵官是幾歲?!29歲,所以,的確是很優秀的人才,所以我剛想說1874年,75年的時候,日本已經派船在江華島附近去窺視,結果被中國跟韓國趕出去,趕出去了,那一年是1875年,日本人退回去之後就認識到一點,如果我真的要在亞洲擴張,要在全球擴張的話,我必須要打敗中國,我要想打敗中國的話,我的經濟必須要再上一個層次,那麼另外,我必須要有海軍,所以日本在1880年代左右開始下定決心擴建海軍,中國呢,還渾然無知。日本開始建海軍了,中國在晚了幾年以後才想起來說我可能也要建海軍,因為憑自己的能力造船呢,大概不行,所以,中國開始向外國訂船。在1880年代左右,工業革命以後的第二代新船開始出現,這些船呢用當時的話叫鐵殼船或者鐵甲船。以前的船是木頭船對不對?!後來變成鐵殼船,就是木頭為芯,外麵包鐵皮就叫鐵殼船,後來變鐵甲船,根本整個船是鋼鐵造的。在這以前,人們不認為鋼鐵船能在水面上浮起來,他們覺得鋼鐵這麼重的東西,你做成船,那不是整個沉下去了麼?後來就做成小船實驗一下,哎啊,可以啊,再做點看,還是可以走,再做大點看,還是可以走,所以就變成鐵甲船。
工業革命以後的第二代戰艦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第一代鐵甲船,第一代鐵甲船當時在歐洲剛剛出現,我們看見,日本也看見,所以我們就向歐洲各國去訂船。那麼,在18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的時候,中國當時看中了一艘很好的船,就向歐洲去訂了,訂完之後我們付了訂金,那麼那個船造起來要幾年嘛,所以歐洲就慢慢造,造到最後差不多該買船了,該付款了。到1893年,1894年的時候我們講說我們不買了。為什麼不買呢?因為過兩年1895年是慈禧太后生日,我們要拿這些錢去給太后過六十大壽,這些錢不買船了。日本一聽,啊!趕快去把那條船買下來,所以他們立刻全國籌錢,把那條船買回來了,那條船呢,叫吉野號。吉野、速浪、秋津洲這三條船是中日甲午戰爭當中打傷打沉中國船最多的三艘先發艦艇。我不能說我們買回吉野號一定打贏,我當然不敢這樣講,但是少了吉野號,中國的勝算少了很多。所以那條船就被日本人買走,買走之後,日本的艦隊開始成形。
中國以李鴻章一臂之力建立了一個北洋艦隊。所以,當時李鴻章已隱隱約約看見我跟日本可能要打仗,可是李鴻章決心不夠,準備也不夠,最後到1894,95(年)雙方一打的時候呢,我們一戰而敗。
也就是中日兩國的這個衝突,我(明居正先生)這樣一路慢慢勾勒下來各位明白一點,中日兩國的衝突不是1937年開始的,而是在1870已經開始了。當明治天皇決心成為亞洲第一強國的時候,中日兩國已經注定要衝突了,只是中國還沒有完全看見罷了,中國反應非常慢,日本的計算非常快。所以1895年中國一戰而敗,中國簽《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我先說南邊,南邊我們割掉了臺灣和彭湖,北邊割掉了遼東半島還有朝鮮的主權。我先說遼東半島,遼東半島是一小塊地方,我們割出去之後呢,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割了。割完之後,俄國、德國、法國三國反對,為什麼?你日本拿了遼東半島,那麼我們這三個國家還有什麼立足點呢?不行,你得還回去!所以日本人說我們明治大帝忍著錐心刺骨的疼痛把遼東半島含淚交還中國。他把從我們從這邊拿到的東西還給中國,他說他忍著錐心刺骨的疼痛,那我們怎麼辦?!回過頭他跟中國要求加賠3000萬兩白銀,因為你贖回遼東半島。中國沒有辦法,再賠3000萬兩白銀,多花3000萬兩白銀,目的就是把遼東半島贖回來,等著給俄國侵略用,那一年是1895年。
日本在南邊拿了臺、彭,北邊拿了朝鮮的宗主權,各位回想一下,日本看中國是什麼?日本北邊拿了朝鮮半島,南邊拿了臺、彭,它對中國形成鉗形攻勢,請各位注意,這件事情雖然發生在將近150年前,100多年前,到今天為止依然有效,也就是日本看中國始終是鉗形攻勢的觀察。當日本南邊割取了臺、彭,北邊割取了個朝鮮之後,它還沒有併吞朝鮮,它只是取得朝鮮的宗主權,所以它的軍隊開始登陸朝鮮,然後日本就以朝鮮為跳板,一跳進入中國東北,那個時間差不多是1900年。
當日本力量1900年進入到中國東北,中國固然很不安心,因為發現日本越來越強大,開始慢慢擋它不住了。而且還有一個國家,更讓中國不安心----俄國,俄國當時正好是強大的時候,它正好從北邊南下牧馬,所以下來的時候,俄國的力量跟日本的力量在中國東北碰到,雙方要衝突了,日本的外交一向很優秀,到今天為止都還是這樣,各位聽了不要不舒服,我們必須實事求是。日本當時看見它恐怕要和俄國打仗,所以它去尋求盟友,找來找去找到了一個傢伙--英國。英國當時跟俄國在全球爭霸,看到日本起來跟俄國衝突,非常高興,就跟日本同盟,所以1902年日本跟英國簽訂《英日同盟》,《英日同盟》簽訂之後,全世界都知道日本準備跟俄國打仗,俄國也看見了,所以加強遠東總督府的權利,讓它自由行事,隨意用兵,然後第二呢,修筑西伯利亞大鐵道,一推呢,推到海參崴(俄國港口城市),準備運兵了,所以大家看到英日同盟,看見俄國準備宣布加強遠東總督府,修筑鐵路,大家曉得,日俄戰爭準備爆發了,那一年是1903年。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俄戰爭為什麼爆發呢?不是日本討厭俄國,俄國討厭日本,當然也是,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日本跟俄國要爭奪中國的權益而打仗,所以這個才是問題的核心。它們彼此看不順眼是一回事,但是彼此都想侵略中國,因為這樣子發生利益的衝突,而準備參戰。所以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就像打中國一樣,日本打俄國也打得非常漂亮。
日本的海軍提督海軍總司令東鄉平八郎(音譯)派了日本的艦隊出來跟海參崴的艦隊作戰,一戰而勝。海參崴艦隊損傷並不嚴重,但是海參崴司令官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初戰失利後他立刻退回海參崴港。東鄉平八郎一看,好,我立刻派兩條船去。兩條船封鎖海參崴港,海參崴艦從此沒有出來過,東鄉平八郎立刻調集了所有的其它的海軍艦隊,快速南下,他知道俄國應該會派波羅地海艦隊來打。波羅地海艦隊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走了大半個地球,包括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來,準備在日本海面,日韓之間的海面跟日本海軍決戰。東鄉平八郎把船擺在臺灣的南部,呂宋島的北部,在那邊埋伏。中間有一個修煉的小故事,我可以說一下,東鄉平八郎的參謀長,我忘了什麼名字,反正也是四個字的。這個四個字的參謀長啊,平時有個打坐的習慣,他打坐的時候可以看到東西,很奇怪。後來這個參謀長在打仗的時侯,他就天天在家打坐,然後在想,想什麼呢?他在看俄國的軍隊現在在哪裡。他居然看得見,所以他就看見俄國軍隊現在應該穿過馬六甲海峽了,然後應該在這裡補給淡水,然後再過去呢,他應該到達哪裡?三天之後他應該到達呂宋島的西北角,我們要在那裡等著他們。因為波羅地海艦隊司令官應該會想到在日韓方面跟我決戰,我不會在那裡打,我會在這裡打。
所以日本海軍在這邊埋伏,等到俄國艦隊一穿過南海,要向這個臺灣方面走的時候,日軍突然出來一下子把這個波羅地海艦隊全部殲滅,波羅地海艦隊全軍覆沒,所以俄國的海參崴艦隊被打敗,波羅地海艦隊被殲滅。日本的陸軍表現同樣優秀,在中國的旅順、大連去攻俄國的基地,細節我就不說了。他們只有打一個高低,日本兵反覆衝鋒,最後把那個基地打下來了,俄軍殺的殺、降的降。俄國在中國打敗之後,拱手把俄國在中國的權力全部讓給日本,雙方簽訂《扑茨茅斯條約》,那一年是1900年。我現在講的是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在中國裡面爭霸的結果,就是日本勝,俄國敗,俄國退出去。所以俄國力量退出中國東北,日本力量開始進入中國東北,那一年是1905年。
那一年(1905)是孫中山先生到達這邊(法國)附近的時候,在這邊北邊一點點。孫中山先生到達布魯塞爾,跟留學生演講,留學生挑戰他,結果留學生跟他講說,「我告訴你,孫文,你這樣革命是不會成功的」。孫文說:「為什麼不行?」,他們說,你老是靠黑社會,這樣是做不了事情的。你必須怎麼樣呢?你靠黑社會沒有關係,什麼三和會、三頂會、哥老會(音譯),都沒有問題,但是呢,你要吸收我們這些人,吸收留學生參加。孫文一言驚醒夢中人,從此開始大力發展留學生。所以國民黨這個早期的同盟會裡邊,跟後來的早期的國民黨裡面,依我看,基本就是兩支力量,一支是華僑,另外一支就是留學生。華僑裡面又有兩個力量,這裡我們就不細說了。
好了,那麼現在回到1905年,1905年的時候,中國力量開始進入中國東北,而中國當時風起雲湧,準備革命了。日本看見中國革命,就開始加大對中國的力度,開始努力經營中國東北。中國東北在滿清統治的時候,因為視為關外龍脈所在,所以一直不准漢人過去。漢人每次在關內碰到凶年的時候,就跑關外,跑得最多的就是山東人。所以常常講的「走關外」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山東人大量移民過去,但是東北基本上還是人煙稀少的地方。 1911年,孫中山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而這個中華民國呢,是個軟弱無力的中華民國。為什麼呢?孫中山在中國的政黨上面基礎不夠強大,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孫中山創立的新中會是一個比較鬆散的組織,同盟會是一個大同盟。同盟會是很多會的合作,它不是一個單一組織。所以孫中山只是像這個很多個會的共主,他並不能夠號令天下,大家只是遵從他作為一個共同領導人罷了。所以同盟會呢,本身不是一個堅強的組織。
這個不是一個很堅強的組織在國內發動革命,並不是很有效,然後就不小心革命成功,結果到接掌政權的時候發現我沒有實力接掌。為什麼?我根本沒有這麼多人才。所以很多人一看情況不對了,啊!革命!滿清被推翻了,就效忠孫中山,就宣布我這邊共和了,我這邊推翻帝制了等等,所以各省開始光復反正,是這麼過來的。簡單說呢,是口頭上遙奉南京政權,遙奉孫中山,實際上我是大權在握。好了,等到孫中山準備接(掌)過來,但真的接不過來,他實力不夠。誰實力夠呢?袁世凱。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領袖,他為什麼起家我們就不詳細講了。那麼,到最後滿清要垮臺的時候呢,袁世凱已經是新軍領袖,北洋軍旗領袖,他才是實質的有權利的人,所以孫中山跟袁世凱去商量,商量來商量去哪,商量不下來。最後袁世凱說,我幫忙推翻滿清,但是大總統給我做,孫中山不肯,可是同盟會很多人肯。為什麼?那不用打仗了。孫中山是在這個情況下真正失掉對中華民國的主導權。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旅居法國的巴黎各界華人為還原抗日戰爭歷史真像,於2005年7月10日下午,在巴黎臺灣文教中心舉辦了《紀念七七盧溝橋事變暨抗戰勝利六十週年》座談會,主辦單位法國中華會館特別邀請了來自臺灣大學政治系資深教授明居正,明居正教授生動真實、還原歷史真相的演講讓所有與會者為之震撼。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是富有聲望的學者,更是中國問題的專家,專精於中共政治、中共外交、國際政治、兩岸關係、政黨與選舉等社會科學研究)
(接上篇)
後來,袁世凱當上總統之後,他就要去復辟,他就要去興建他的帝制。在帝制過程當中,孫中山跟國民黨起來反對。他就一個個削平。孫中山打敗之後,才退到廣州去的。那麼,這段國內的我就不講了。
我現在開始講日本,雖然日本在1905年進入中國東北之後,他就開始努力經營中國東北。它的勢力不斷進入中國東北,中國東北當時在誰的掌控之下呢?張作霖。張作霖呢,一方面是地方的軍閥,但他手上的實力沒辦法完全掌控,而日本人進來他又擋不住,所以他採取跟日本人合作的政策。所以,張作霖,等於是被日本籠絡的一個地方軍閥。他在日本的支持下想要進到北京去爭天下,進出幾次,有勝有敗。到了1920年代,我剛剛講,孫中山被打到廣州去,就決定北伐,自己北伐沒有成功,最後是蔣中正北伐。蔣中正北伐,各位想一想他的路線,他從廣東打出來,打到江西,湖南跟福建一帶,兵分幾路往上走,中間產生分共的事件,然後再一路往上打,打孫傳芳、吳佩孚,一路打上來,最後打到北京。當他打到北京的時候,號稱中國統一了。
其實,當時蔣中正所統一的中國僅僅是東半部的三分之一。等到1928年,張學良宣電:我擁護中央,降我的這個五色旗,然後升中華民國旗的時候,號稱中國統一,也不過統一三分之一。但是,當時的中國已經夠強大了。日本一看,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加速對中國侵略,那一年是1928年。
1929年,爆發世界經濟大恐慌,日本也受到非常大的波及。所以日本就開始想辦法來解決我[自己]的問題,怎麼解決我[自己]的問題呢?看來看去,侵略中國。把滿洲徹底吞下來,這樣可以解決我日本問題。因為大滿洲是我大日本的兩倍大。中滿洲是80平方公里,大滿洲是將近120萬平方公里,是我 [日本] 的三倍大,而且滿洲人少,資源非常豐富,土地非常肥沃,如果整個拿下來的話,那我日本不得了了,我日本變四倍大。所以日本努力經營東北,那時侯是1920 年代末1930年代初期,1931年日本人有人決定,吃東北。所以關東軍發動對東北的戰爭。當時老蔣總統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決定說先不要抵抗,結果東北糊里糊塗丟掉了。日本人做夢沒想到一下子把整個東北給吃下來了,欣喜若狂。所以關東軍的少壯派高興極了。但是,日本裡面有一個人說,「吞滿洲如吞炸彈」,講這句話的人叫幣原喜重郎。幣原喜重郎原來做過日本外交部的部長,這個人也想侵華,只不過他不想用武力快速侵華,他要慢慢吃中國。
關東軍的背後是誰呢?田中義一,田中派,所以當時日本國內出現這兩派的大辯論,一派是田中派,一派是幣原派。幣原派是要慢慢吃中國,田中派就是要快速吃中國,雙方都要吃中國。但幣原看得比較準,幣原說,「如果我們很快地把中國吃下來的話,日本會跟西方各個國家衝突。所以,最後我們在中國會贏,但在世界會輸」,這是幣原當時的論斷。田中說不是,他說,「我們將來還是要跟西方各國打仗,但跟西方各國打仗之前先吃中國,先把中國整個吃下來,我把中國消化了,我日本強大了,然後再去打俄國,等到我日本把俄國打敗之後,人家就拿我無可奈何了。這樣英美各國想打我都不能打了」,這是田中派的想法。所以田中派跟幣原派辯論了十幾年,最後是田中派動手贏了,但是幣原派的理論贏了。他講話那年是1932年,日本剛好在那一年建立偽滿洲國。各位看過一部電影叫作《末代皇后》,講的就是那一段。那個皇后最後有點瘋有點精神不正常,最後在那裡吃花,講的就是那個故事。
講到這段,就講一個我家裡的小故事,臺灣幾年前不是播一個連續劇很有名嗎?叫《阿信》,它很有名,好多人都在看,我也跟著看。哎啊,看到一幕:侵略中國。為什麼看到這一幕呢?因為日本當時說阿信生活多麼困苦啊,日本國內經濟又不好啊,阿信怎麼勉強生活啊,全場都很同情啊什麼的,然後阿信的先生叫什麼名字?叫龍三。龍三說,這樣子吧,我們在日本生活不下去,那你在這裡好好帶著小孩,侍奉公婆,我出去外邊闖天下,我到那邊去開闢,開闢完之後,我寄錢回來。龍三想到去哪裡去開闢?想到中國東北去開闢,他為什麼能想到去中國東北去開闢,因為九.一八事變已經爆發,所以我看見是那一幕。
那麼我太太看見是:啊!他們兩個要分離了:愛情故事!那一年是1932年。所以從1931年到1937年,剛才這個理事長所說的,這中間,七.七事件爆發以前,日本在幹什麼?在精分蠶食中國,在搞華北五省特殊化。我這樣講,很多上了年紀的朋友慢慢就想起來了,察哈爾,綏遠,熱河再到北平,北邊的這個,然後再來是山東,他們這樣一路下來,搞華北五省特殊化,雙方這樣你來我往你來我往,最後在1937年7月7號,爆發戰爭,其實我們講的七.七抗戰不是真的七.七抗戰,七.七那天我們沒有真的抗戰,我們沒有宣布抗戰,我們還是忍下來了。蔣偽長說就地解決,日本軍也同意就地解決。因為過去這樣就地解決已經解決五年了,每次都就地解決,就地解決,解決了五年,所以我們也準備繼續就地解決,雙方現地指揮官都已經簽字同意就地解決。結果就地解決這個事情報回日本,日本的首相居然說徵兵懲罰暴支,懲罰暴虐的支那,他要一擊中國,讓中國再也不敢還手,日本首相作了個錯誤決定,所以7月21號徵兵中國,把已經就地解決這樣案子推翻。再進來打中國,中國當時有點忍無可忍了。
蔣委員長當時在廬山開始發表宣言了,他說,你們最好還是就地解決,按照過去的模式我們可以慢慢處理,否則你要逼我逼到最後,那就不是今天這種情況。所以他講,已經到了最後關頭了,全國軍民要奮起,已經開始警告了,那個時候是七月下旬,什麼時候兩邊真的打起來呢?八一四。八一三,八一四,打上海,一打上海之後,當時我們覺得,不行!要還手。我們當時還不敢講宣戰,我們當時講的是行使天賦自衛權。為什麼不能宣戰呢?日本的國際地位比中國要高,日本當時是國聯的五個常委理事國之一,是亞洲代表國,中國不是。如果講宣戰的話,
第一,日本的國際實力比中國強,會壓到中國可能沒有空間;
第二,如果真的講宣戰的話,要國際上的徹底解決,可能是依現地解決,我們丟的可能更多;
第三,如果宣布真的打仗的話,真的宣戰的話,如果大家承認雙方為交戰國,對兩邊都不賣武器了,中國沒有武器來源。第三點最重要。所以我們不敢講宣戰,我們只好講「行使天賦自衛權」,站起來打了。所以就正式號召,人無分男女老幼,地無分東西南北,全力抗戰。所以,當時在國內,本來各地方軍閥打得一塌糊塗的,這時候都沒有話講了,打民族戰爭,所以當時什麼滇軍、閩軍、粵軍、湘軍個個扔下內戰,奔赴戰場,就去打了。日本當時有兩條路線,一條呢,是從北平方面向南打,一條呢,是從上海方面向西打。最後,我們決定調整戰略,我們突然間把很大的兵力送到上海去。在上海跟日本好好打一仗,結果我們在那個地方啊,打得非常慘,短短三個禮拜,我們犧牲了幾十萬部隊。日本當時的部隊還不是特別大,海軍陸戰隊加上陸軍,十萬人左右。炮轟下關,炮轟閘口(音譯),一路上打下來,短短几個月,讓我們犧牲幾十萬人。犧牲非常慘重,但是,就是因為上海這仗一打,日本觀念突然間改變,北平那邊戰事不太動,大部分主力從上海打進來。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正式開始打,北面,平津一帶,然後慢慢拖,然後上海為主力,開始打,我們就是要引誘日軍向西慢慢打。所以我們開始準備遷都,保衛南京的時候,犧牲非常慘重,三十萬人,正規部隊大概有五萬人左右。平民百姓三十萬,大屠殺。所以到南京,可以看看那個紀念館。就是這樣輾轉輾轉打,從1937年8月開始打,打到1938年的十月份,日本的軍隊已經打到廣州了。也就是一年多,國民政府當時統一下來的土地,大概丟掉一半到三分之二,丟給日本了,因為日本實在太強了。
日本人強大到什麼地步呢?亞洲第一強國,毫無疑問。所以從1937年,8月13號開始正式打,到1938年10月份日本打到廣州,中間非常慘烈,多次重大戰役,一路打下來。當時日本喊出一句口號,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叫做「三月亡垮」。可是,後來打了八年,那麼日本為什麼敢講這個話?在他認為說,你沒有種跟我打,打三個月之後你中央政府會投降的,所以我說「三月亡垮」。他遠遠低估中國了,中國是不跟你打則已,要打就站起來我跟你打呢,就非要打敗你為止。這沒什麼了不起,中國人打吐蕃也打很久,打突厥也打很久,打匈奴也打很久。打個幾十年是小事,打個一兩百年都是常有的事。宋、遼、金、元,我不就跟你慢慢拼嗎!對不對?北宋就打遼,南宋就打金,最後南宋和金就同時被元滅掉。就是這樣子,我們就講慢慢打慢慢打。我覺得中國人很習慣跟進來的外敵打。
後來,我跟日本的學者交流,表面上大講大家都非常生氣,下來晚上喝酒了,大家就講,哎呀,還好我們日本當年侵華沒有成功。我說為什麼?他說,如果侵華成功,今天就沒有日本人了。各位能數到匈奴麼?數到鮮卑麼?金鏘竭(音譯)你數得出來麼?數不出來吧!然後五國,十六國你數得出來麼?數不太出來了。什麼前唐、前梁、後燕,你都數不出來了。這些族都跑哪裡去了?都在這裡面了。
所以,中日兩大民族的戰爭就爆發了,打到 1938年,中國被打得非常慘,在那段時間,有哪一個國家公開援助我們?有哪一個國家跟我們同盟?沒有!還沒有同盟,中國是獨立抗戰四年,從1937年到 1941年。到什麼時候中國才有了同盟軍呢?當美國進入戰爭之後,美國什麼時候進入戰爭呢?太平洋戰爭爆發,當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時候。日軍偷襲珍珠港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舉動。日軍本來不準備偷襲珍珠港,當時,山本五十六其實他不想去打,他在美國當過很長時間的武官,他對美國的軍事實力,軍工實力非常熟悉,所以他不想打這場戰爭。但是最後看來看去,御前會決定說非打不可。山本五十六說打可以,而且可能會贏,但是贏多久我不知道。我只有把握最多贏一年,也就是一年之後美軍反撲的話我可能會失敗。山本五十六話講對了。美軍在六個月以後反撲,他計算非常精確。所以1941年12月7號,在亞洲是八號,當日本偷襲珍珠港再度打敗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的時候,日本當時如日中天。美軍太平洋艦隊被重創。當時如果不是艦隊司令官南雲中一膽子太小。
他留下來多打一天到兩天的話,美國太平洋艦隊就被殲滅了。他可以出去找到太平洋主力艦,可以殲滅它,因為就在附近幾個島上面。完全可以打敗它的,南原中一膽小,趕快把艦隊集攏然後再回去,所以很多海軍軍官氣到要切腹自殺,但是這個艦隊畢竟打了勝仗回去。一個禮拜不到,在馬來亞附近,今天的馬來西亞附近,日本艦隊突襲殲滅英國太平洋艦隊,「威爾士親王」號跟「驅敵」號兩支潛艇被打沉。日本當時橫掃亞洲戰場,從此南進北打。北邊繼續打中國,然後隱隱約約看俄國,南邊不斷地打中國,然後呢,推進到越南,推進中南半島,推進香港,然後同時作戰打菲律賓,列印尼,最後打到澳洲外海,進到太平洋上小島,基本上重要地方它都席捲而下,美軍在六個月以後才反攻,那麼,後來的三年就是美國在太平洋島上逐步逐步獲勝的過程,但是,在中國本土上面,中國用了將近400萬到500萬的正規軍,吸住日本的128萬軍隊,所以打得非常慘烈,到1945年打完。
所以整個戰爭的過程,我講的就是抗戰最早的緣起,其實我想勾勒什麼呢?我要勾勒的就是中日這兩大民族在近代史上曾經狠狠地較量過好幾次。在第一次,中日甲午戰爭當中,中國是慘敗,日本是大勝。在第二次中日較量當中,從1931年到 1945年,這十五年戰爭當中,日本是慘敗,而中國是慘勝。我們付出了非常沈重的代價,我們付出的代價有多沈重呢?我們的死傷兩千萬到三千萬同胞,這個數字還有待考證。因為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問當時軍政部長何應欽,他說我們的死亡人數在一千萬左右,過了幾個月,人家再問他,他說是一千五百萬,大概一年左右再問他,他說是兩千萬,所以中華民國官方記錄基本講的是兩千萬。我們沒有正確的統計,然後這個民間的記載,一般上是講到三千萬,這是我看到的幾個數據,但在正規軍傷亡方面就很清楚了。打得非常慘,八年抗戰,我們前面七年不說了,就說1937年以後,八年抗戰當中,日本軍隊陣亡240萬到250萬,中國軍隊陣亡365萬,所以差不多一倍半,日本死一個,我們死一個半。但是高級軍官裡我們死得更慘,在八年戰爭當中,日本打死的少將以上軍官的45人,中國方面 204人,在這204人當中,少將以上的170人,中將以上的34人,在204人裡面有203人現在供奉在臺北園山。
所以我剛才和大家總結了,不但是抗戰的8年和整個戰爭是怎麼過來的,我們最重要的是把整個這抗戰8年擺在世界近代史的脈絡上來看。尤其把中日這兩個國家在1937到1945這 8年的戰爭擺在中日兩國這100多年的關係上來看。然後再把中日100多年的這個關係史擺在人類這200年歷史來看,我講的是中日兩大民族的衝突不是無緣無故起來的,是雙方都受到西洋列國入侵,然後雙方想要去回應,之後一勝一敗的結果。我講的不是說戰爭必然爆發,我講的只是說,在這種條件下,中日之間戰爭爆發的可能性非常之高。我指的是這個意思。所以,這些代表其實中日兩大民族本來可以不要打仗。當時老蔣總統也花過很大的力氣勸說日本不要侵略中國,因為你侵略中國的話,雙方會玉石俱焚!這是老蔣總統講的話。我們[指日本]要反共,因為你們[指國民黨]已經出現了共禍,所以我們要來滅共。
老蔣說,「你要滅共可以,但是不可以採取這種方法!」所以老蔣花了很大力氣去說明這件事情。民國24、25年,老蔣總統為了勸說日本不要侵略中國,還用曲道林(音譯)先生的名義發表了一篇長文,叫做《敵乎?友乎?》。裡面講的非常明白,如果你們日本打著反共的招牌來侵略中國的話,最後,我中國一定起來和你焦土抗戰,中日兩大民族呢會慘斗致死,而且雙方付出的代價會非常沉痛!老蔣總統甚至這樣預言,「你這樣打,不但不會把「共」打掉,可能還會給「共」發展的機會!」這一年是1935到1936年。很有遠見的話。老蔣總統在抗日戰爭爆發以後,當時國民黨方面很多人士氣非常消沉,老蔣對人們講,「我們對日抗戰,前面已經忍了這麼久,你們以為我不抗日呢?!我告訴,我會抗日,我前面忍,我可以忍下來,但是一旦開始抗日的時候就決不輕易退出,不打到最後絕對不能結束!所以,你們前面逼我抗日,逼什麼東西?你們不要打兩下就不打了!老蔣一早就講了,「戰爭是長期的!「很早講了長期抗戰」。要再過一年多,毛澤東才寫《論持久戰》。才發揚這個長期抗戰觀念。老蔣很早就想到這個詞了。
我現在插一點話,老蔣總統前面一直在準備抗戰,但是他一直沒有敢打,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他曉得中國實力不如日本,如果現在抗日的話,可能會被日本打敗,我們可能會滅國,所以這個戰爭不能隨便打。第二,老蔣說,我看過以後,發現日本的實力非常可怕,如果打的話,我們可能很快會被打得很慘,如果被打得很慘的話,我們的中央政府跟我們主要的行政機構,跟整個抗戰就需要有一個基地,老蔣說還找不到這樣一個基地。後來我們看他的日記,他說,什麼時候找到基地的呢?是在5次圍剿打紅軍,第五次,打贏了,紅軍被打敗逃出江西蘇區,放棄了瑞金這個地方,一路逃出來,老蔣的軍隊在背後追的時候,老蔣才發現,我(蔣)找到基地啦!擺在哪裡呢?擺在四川、雲南、貴州一帶。這個地方適合做抗戰的基地。他在日記裡說,「找到這個基地後,即便以後抗戰開始,我也不害怕了!」他寫這個日記是1933年到1934年之間。
好了,現在抗戰就開始打了,那麼回頭我問幾個很嚴肅的問題。第一:抗日戰爭究竟是誰打的?這個問題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今天我們不能不面對。我現在手上拿的呢,是《中國共產黨的70 年》的影印本。作者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者是胡繩先生。這本書接近中共官史,中共並沒有出官史。在這本書上,他們怎麼說的呢?第208頁:「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敵後廣泛發動和組織以農民為主力的各階層群眾開展游擊戰爭。使大量侵華日軍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在八年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和其它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十二萬五千餘次,消滅日軍、偽軍一百七十一萬四千餘人,其中日軍五十二萬7千餘人。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戰爭中作出極大犧牲。指戰員傷亡六十餘萬人。事實是最有說服力的。抗日戰爭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堅定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日戰爭的決定性力量。」那麼我想問一下,抗日戰爭是誰打的啊?!
那我們來看一看歷史,在這段8年的戰爭來說,前面的不說,從 1937年到1945年8年戰爭當中,我們看見中華民國的官史記載,跟日本國官史記載,8年中雙方軍隊會戰23次,這23次會戰有很清楚記載的,我就不全部念了,我挑幾個念一下,1937年松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臺兒莊會戰;1938年南昌會戰、武漢會戰;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1940年粵北桂南作戰;1941年上高會戰、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1942年浙贛會戰;1943年常德會戰;1944年常衡會戰;1945年湘西會戰……我還沒有全部讀完,在這23場會戰當中,雙方出動大兵團作戰。我們看到雙方的正規戰史記載非常清楚,日方指揮官是誰,中方指揮官是誰,我隨便舉一個例子。這裡比較早的,1937年的這太原會戰,國軍方面是第二戰區指揮官是閻西山,閻西山出動5個集團軍,分別是孫連仲集團軍:楊愛元、傅作義、魏立黃、鄧稀侯;日本方面的軍隊是華北方面軍,指揮官施內壽一,底下出動了2、3支部隊,第一支是日本皇軍第一軍,指揮官廂岳青斯,第二支軍隊第五師團,指揮官是鼎鼎大名的安悅征四郎,第三支軍隊,是關東軍盟江兵團,指揮官是更加鼎鼎大名的東條英機,雙方打了3個多月,中國方面打的非常慘。其它的會戰也是差不多的情況,我們看完了日軍戰史,看完了中華民國戰史,我們看的非常清楚。雙方的軍隊,佈陣、行軍、推進、後退、陣亡、襲擊,都非常明確,雙方對於勝負的記載都很明確,可以說都基本吻合。在所有的23次重大會戰當中,全部的中華民國方面軍隊都是中華民國國軍,共軍不是主力。
這是會戰級,在會戰以下,雙方8年當中,打過1117重要戰役,雙方記載都很明確,跟我剛才講的一樣明確,而且我們不但有這個東西,還有圖,雙方的軍隊怎麼部署,怎麼推進,怎麼打,我們都能從圖上看見。在這1117次戰鬥當中,共軍參加過幾次?參加過兩次左右。在這個以下,雙方有3萬8千多,將近4萬次的戰鬥,在這4萬次戰鬥裡面,共軍參戰了多少次?參加了200次,請問各位,抗戰是誰打的?!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雙方犧牲非常慘重,日軍方面總犧牲兵力240萬,中國方面軍隊方面,犧牲365 萬,我剛才數了,在這裡,以一般的兵跟士來說,中國人的犧牲是日本人的一倍半!以高級軍官來說,少將以上軍官,我剛才數了,日本人打死45人,中國方面打死204人,在204人當中,少將以上的170人,中將以上的34人。在204人當中,國民黨或說是中華民國方面國軍203人,共軍1人。請問一下,抗戰是誰打的?!我隨便數一下,200零幾人裡面,第一位,佟麟閣上將,追授29軍副軍長,1937年7月28號,北京南苑戰死、殉國。第二位趙凳禹上將,追授132師師長,1937年7月28號,北京南苑,戰死、殉國。郝孟林上將,第9軍軍長,1937年10月16號,山西伊河,戰死、殉國。1937年11 月21號,高志航,空軍少將,河南周家口,戰死殉國。1940年5月16號,張自忠上將,追授第33集團軍總司令,湖北南高澱,戰死、殉國,跟他同時戰死的,是少將、高參,張進。1940年5月21號,李家玉上將第36集團軍總司令,河南秦家坡戰死、殉國,與他同時陣亡的有陳少鵬少將、周鼎明少將,兩位陸軍師長。所有的203人,在臺北的「衛戰忠烈祠」。我再問一次,抗戰是誰打的?!
1945年8月14號,岡村寧次,代表128萬3千駐華日軍投降,請問他向誰投降?是誰跟他在南京簽降書?是何應欽,何應欽帶了4位將軍簽降書。岡村寧次帶了6位日軍高級將領簽降書。1945年9月9號,上午9 點鐘,中華民國賜定日本方面岡村寧次來向中國方面投降。9月9號上午9點鐘,雙方在南京碰面,8點52分的時候,岡村寧次帶了他手下6名高級軍官,分乘兩輛吉普車入場。8點56分,何應欽將軍帶領4名高級將官入場。中華民國方面先坐定,日本軍人隨後魚貫入場。何應欽高坐當中,日本七位軍人站在面前,軍刀全部解掉,脫帽,然後規定鞠躬。全部鞠45度躬之後,何應欽欠身坐答(此時明先生起身演示「欠身坐答」)。等到日本方面全部坐定之後,軍帽一致排開,我們開始宣讀受降書,宣讀完之後交給他看,看完之後呢,有沒有問題?沒有,請簽名。日本方面的副參謀長幫岡村寧次磨墨,岡村寧次然後拿新毛筆用舌頭舔開,輕輕蘸墨,兩手發抖,簽「岡村寧次」四個字,一式簽兩份。簽完之後,從右邊小口袋掏出一個水晶圖章--「岡村寧次」章,在蓋章的時候,有關人員都站起來,這是中國歷史的一刻。受降書現在在什麼地方,在臺北。
那麼,第二個問題是,我認為抗戰不是中共打的,那麼請問,抗戰的時候,中共在幹什麼?中共講得很明白,可是大家不一定看到這個資料,中共中央一早就對地方的軍隊宣布:抗戰當中,我們一分抗戰,兩分應付,七分發展。各位可能看過《延安日記》,它的作者弗拉基米洛夫是第三國際派駐延安的代表,是斯大林的欽差大臣,在派駐延安的這幾年中,他寫了非常完整的日記,每天每天我看到什麼。他看到,第一,共軍在避戰。弗拉基米洛夫非常不高興。他說,斯大林同志來讓我通知各位作戰,共軍一再拒絕。弗拉基米洛夫要求去看第一線,共軍一再拒絕,他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到延安後面到處轉轉看,他看到什麼,他看到了「烤鴉片」!然後是任弼時。烤鴉片幹什麼呢?賣錢!賣完錢之後,買軍火,買非常大量軍火!大量軍火買回來之後,共軍在幹什麼?沒有打日軍!弗拉基米洛夫一次往前看,終於看見日軍了,他說前面有日軍,為什麼不去打?!共軍和他講,「開玩笑!那邊有400人,我打怎麼得了?!」「那怎麼打不了?!」他說,「他知道,400人我打得下來,打完之後,可能有4萬人來打我!」這是弗拉基米洛夫在第一線看到的東西。
一分抗戰,兩分應付,七分發展。什麼叫做發展?第一,襲擊地方上的武力,反日武力跟抗日游擊隊。從東北到華北。主力是那裡呢?主力是三個省份,河北、山西、江蘇,其他另外還有三個省份,察哈爾、熱河、河南。所以,共軍在這裡一分抗戰,兩分應付,七分發展。在短短3年之內,1937、38、39,打國軍,打國軍中華民國抗日正規軍,搶槍、搶人、搶地盤!我不完全統計,山西打趙成壽部隊;山東打孫梁成部隊、高束勛部隊、瀋宏烈部隊、於學中部隊;江蘇打韓德勤部隊;河北打張印無部隊、朱懷冰部隊、陸忠林部隊,陸忠林是河北省主席,河北省主席,最後被打出河北省!1937、38、39年,共軍先後建立多個地方上的解放區;38、39、40年,共軍進入整個山西、河北、山東,進入察哈爾、河南跟江蘇大部分。8年抗戰結束,各位都很清楚。共軍現在自己講,:我現在正規軍120萬,我的後備兵或者是民兵220萬到265萬,所以我一般的兵力在300多萬人,我有19個邊區政府,在我統治之下有1億人民,中國當時4億5千萬人口,它統治1億人,什麼叫統治1億人呢?我可以徵兵、徵糧、徵稅的,我真正可以用來打仗的,弗拉基米洛夫以第一人稱的觀察,他說,「我看了半天,共軍只有一個目的,準備將來打國共內戰。」有人可能會講,「國民內戰第一槍是國民政府打的。」好,是國民政府打的。共軍當時的總兵力,我再說一遍,正規軍 120萬,民兵220萬到260萬,我折中一下240萬,總兵力360萬。國民政府的總兵力,正規軍總兵力,在抗戰結束,即宣布結束那一天,8月14號那一天。國民政府的總兵力590萬。抗戰結束只有3個月內,抗戰結束之後,三個月內,我復員解甲170萬,如果打內戰,我為什麼丟掉這170萬部隊?!
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當時有一支東北的軍隊,叫做關東軍。不是正牌日本關東軍,是中國籍的關東軍,是東北人組成的關東軍,這支兵力大概在40萬到70萬之間。在四川的70萬,當時國軍在接收東北的時候,就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想來想去怎麼辦?陳誠先生給蔣中正先生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建議,而蔣中正居然接受了。這40萬部隊,我一個不要。共軍立刻就講,「蔣家不要,毛家要。」這40萬人基本歸到林彪手上。林彪原來是赤手空拳進到東北,林彪、羅榮桓赤手空拳進到東北,現在突然間多了40萬的部隊,但是沒有槍。槍從哪裡,俄國給,俄國虜獲關東軍的武庫可以裝備將近100萬人。全部送給林彪了,林彪戰力大增。即便這樣子,後來國軍和林彪在東北打的時候,前面兩戰都打贏了。林彪打得丟盔棄甲。到了第三次林彪才打贏。後面就不用說了,國軍的確打得不好,三場大敗仗。後來,一敗塗地。那麼什麼叫做邊區,什麼叫做邊區政府?一國兩制嘛,國中之國嘛。
所以,現在我在談的就是,對,日本人真的很不應該侵略中國,造成兩大民族這麼大的痛苦。更可惡的是,日本居然篡改教科書!不肯承認侵華歷史。這是因為我後來問過這個問題,我研究過這個問題。我去年在日本呆了幾個月,日本通過了這個教科書,只是10幾20本當中的一本,日本不是只有一本教科書。日本近代史教科書少說15本。我就算15好了,美化日本侵華歷史的, 15本當中只有1本,我問過了日本學者,會有多少小朋友讀這一本教科書?他說應該是1%。99%的小朋友讀的是有侵華歷史的教科書,可能是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不同程度的證實。那麼請問,中國大陸有幾本教科書?一本。這本教科書說抗戰是誰打的?如果日本有這個種,日本跑到北京去說,我道歉,對,當年我侵華了。請問,我侵華的時候是誰跟我打的仗?我把我教科書拿出來,我15本全部翻出來,你把你教科書翻出來,看一看,誰撒的謊比較大?誰比較不忠於事實?所以我常常講「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歷史感的民族。5千年來,我們中間沒有中斷過,為什麼?無數的仁人志士,像抗日烈士一樣起來拋頭顱灑熱血,去捍衛我們的國家!捍衛我們的民族!捍衛我們的土地!但是,同樣有許多文人,不畏強暴,秉筆直書!記錄我們真正發生的事情。
我年輕的時候,讀文天祥的東西,我最佩服他的〈〈正氣歌〉〉裡面兩句話,「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講的是什麼?忠於歷史!武官不怕死,人人拋頭顱灑熱血去捍衛國家,文官同樣不怕死,拋頭顱灑熱血去捍衛真理,捍衛真實!我知道的歷史真實是什麼,我就秉筆直書。我知道歷史的真實是什麼,我就秉口直播,鐵口直言。我在強暴面前,我也從不低頭!該是什麼就是什麼!
我們中華民族歷史就這樣從祖先起,幾百代幾千代,這樣一代一代傳給我們,到了我們這一代的時候,我們怎麼可以給下一代子孫一個不清不楚的歷史?!我們怎麼可以混淆視聽說抗日戰爭是中共打的?!當然不行!今天,中共開始慢慢承認在抗日戰爭中國民政府的主流力量,就在2、3年前,解放軍出版社居然出了一本書,叫〈〈國民黨抗戰梟將〉〉。我這次出來呢,行李比較重,沒有帶這本書。寫的第一個人,就是我剛才講的張自忠將軍。中共的有識之士現在曉得必須正視中華民族的歷史!所以作為我們這輩人,從我們祖先手上接下來這一份文化遺產的我們這一代人,我們往下教的時候,要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我對於中共的很多的行為都不能同意,我對中共篡改歷史這件事情,不能同意!中共篡改的不止是抗戰歷史,各位在大陸生活過的,你們都很清楚,「三反五反」怎麼回事啊?「三大改造」怎麼回事?「反右運動」是什麼?「三面紅旗大躍進」是什麼?「文化大革命」是什麼?「四.五運動」是什麼?「六.四事件」是什麼?哪一件事情在中共官方歷史上能夠講的清楚的?我說的就是,這件事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這個事件是有系統的扭曲中華民族的歷史!
一個不能夠真正面對自己歷史的,就沒有明天。所以我在抗戰勝利60週年當天,我們必須跟各位講,「還原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