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初來加拿大:語言不通趣事多

作者:祥娟 發表:2005-06-30 07: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我老爸老媽年輕的時候學的是俄語,對英語的認識就限於ABC水平。他們來加拿大探親一年,因語言不通導致了不少趣事。我特寫出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在機場與西人用啞語交流

爸媽要來時,我和在國內的姐姐很擔心他們在溫哥華轉機會迷路、丟行李、轉錯飛機等等。姐姐給他們寫了很多常用英語單詞和句子,讓他們突擊。可憐的老倆口,到登機也就學了「三克油」、「騷來」之類。常言道「怕什麼來什麼」,老爸老媽的飛機到溫哥華恰巧就晚點了一個小時,又在入境處耽擱了點時間,取完行李後,就剩40分鐘登來多倫多的飛機了。時間一緊,兩人更緊張了,不知到哪裡去登機。

老爸當機立斷,得找人問一問。他剛有此念,就見一個白人中年男子迎面走過,穿一身制服,像是工作人員。老爸趕緊上前,滿臉笑容,對人哈了哈腰,右手舉到眉毛處敬了個禮(就差遞根煙了)。那人估計是見多識廣,馬上也是笑容滿面,對老爸也是哈腰敬禮。兩人的見面禮節結束,交談就開始用啞語。老爸手上拿著他的機票,雙手打開作鳥翅飛翔狀(代表飛機的意思),又指指窗外停機坪上的飛機,以確保是在詢問飛機的事宜,然後老爸讓他看機票上的航班。那個白人工作人員馬上就明白了,用手勢回答:你的飛機(先指指機票,再學老爸雙手打開扑騰幾下要飛的樣子),然後拿筆寫了個登記口號碼,又畫了簡單的路線圖,拿箭頭指清楚了給老爸。老爸看明白了,最後終於冒出了一句英語「三克油餵你媽吃!」,那人愣了一下神,馬上又哈哈大笑(大概之前誤以為我老爸是啞巴,這下才回過味來,原來對方只是不會英語),咕嚕了一句英語,朝我老爸翹起了大拇指。爸媽按照他畫的圖順利地找到登機口,終於平安抵達多倫多。

電話事件之後爸媽開始學英語

爸媽來後不久,我就去住院生孩子了。因為在醫院待產太久,就把我爸送回了家(醫院只允許留兩人)。老爸在家坐立不安,忽聽電話響,以為是我先生打電話回去,沒多想就拿起了電話。馬上一個洪亮的女聲響起來,嘰裡呱啦講了一大堆英語。老爸過了大半分鐘才回過神來,怎麼收場呢?好不容易想起他的英語,「騷來」一聲趕緊就挂。之後老爸是對電話又愛又怕,盼我先生打電話回去匯報最新進展,又怕電話響起不敢接。那一天的電話真是多,響了無數次,留了15個言之後我先生的電話才姍姍來遲,讓老爸實在是過足了擔驚受怕的癮。

電話事件之後老爸老媽深感學英語的重要,自覺自願地要求學。尤其到了春天他們推著小外孫出門,總有洋人主動打招呼,逗孩子,問長問短的。人家笑容滿面地打招呼,自己張口結舌不能交流,真不是滋味。所以我就教他們幾句關於孩子方面的對話,無非是「男孩女孩」、「多大了?」之類。他們出去試了幾次,自我感覺良好。有一次我跟他們出去,他倆推著孩子在前面,我在後面跟著。一出去迎面碰到一白人老太太,她看到我小孩老遠就「baby, baby」地叫著過來了。老爸就笑著說「Morning!」。老太太摸摸兒子,問「How old…?」老媽搶著說:「four」,還伸了4個手指頭。老太太又問:「Boy or girl?」,我爸一聽,趕緊說:「Boy」。然後互說拜拜。整個場面很自然,交流很流暢。我在後面暗好笑,老爸老媽就會這幾個單詞,用得還挺好,再多說一句都要露陷了。

出去和洋人哈羅拜拜多了,爸媽對白人也沒有畏懼心理了,平時去附近超市轉轉,買東西也不怕,這裡的人都很和藹,對顧客服務很週到耐心。好幾次爸媽弄不清價錢,或找不到嬰兒用品,服務人員都很幫忙,直到爸媽滿意為止。事情瑣碎就不一一列舉了。

與公寓管理員交流:打手勢和拉翻譯

我爸媽還有兩次和公寓管理員的交道,一次是打手勢,另一次是拉翻譯,都很有趣,我也寫下來讓大家看看。

我在家歇產假時,家裡大小物件樣樣正常。可等我剛上班,家裡的冰箱就失靈了。上班,前先生和管理人員一說,人家答應當天就來看看。到了下午他們果然來了,看看冰箱,決定要換一臺。他們對在旁邊「監工」的老爸打手勢道「這個(手指冰箱)要拿走(指著冰箱手一擺到大門口),我們(指指他自己和旁邊的人)這天來(在我家日曆上圈了兩天後的日子)」。所有手勢又重複了一遍,最後「OK?」了一聲。他們等老爸明白了,也OK了一聲才走了。到了那天,他們如約來了,舊的拿走,新的運來,最後和老爸說要冷3個小時才能放東西進去。這個意思比較複雜。那人把自己的手錶撥到三小時後,讓我爸看,也是等我爸點頭明白了他們才走。看來,打手勢的表達能力還是蠻強的。

不久,到了秋天,整個樓裡檢修暖氣水管。到了下午,家裡廚房和客廳的間隔牆開始滲水,有逐漸厲害之勢。這事比較緊急,老爸老媽趕緊打我和先生的手機,結果一個關機一個拉在家裡了。急得他倆直埋怨我們。要等到我們下班回來,管理處也下班了,家裡就不知要淹成啥樣了。老爸老媽都覺得應該馬上告訴管理處的人,可是誰去呢?兩個人都沒膽量去,你推我我推你的。最後還是老媽狠狠心地去了!大不了揪個人來讓他看看!可等出了門,老媽冷靜下來想,這人,可不能隨便亂揪,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啊!別把警察惹來了,事就大了。還得請人幫忙去說。這次可要找個中國同胞了。老媽在大廳裡等了一會,看見三個小夥走進來,像是中國人的樣子,趕緊鼓起勇氣問他們是從中國來的嗎?他們說是。老媽把家裡的困難和要求說了說,三小夥很爽快地說和老媽一起去。這下事情就好辦了,在管理處,小夥子們成了我媽拉來的翻譯,我媽對管理員說一句,小夥子就幫忙翻譯一句,兩三分鐘就解決了問題。原來是樓上的水管有問題,影響到了我們家,後來等樓上的水管修好了,我家自然也就沒事了。


通過以上這幾件事,我老爸老媽對加拿大人的印象很好:他們工作敬業、為人和藹、不欺生。我老爸甚至感嘆說回國後一定要做到不歧視外地人了。其實中國人在這裡也很友好的,老爸老媽幾次在外面都請過中國人幫忙,大家都很熱心的。可不知道為什麼,在國內歧視欺負外地人就那麼普遍呢?這一點,我們真該向加拿大學習了。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