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中國能源戰略可能衝擊臺灣

發表:2005-05-25 08:0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美國之音記者孫承5月25日報導/中國對能源的巨大需求不但對國際原油市場造成相當的壓力,而且還不時引發人們在安全方面的顧慮。臺灣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身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其能源戰略可能給臺灣帶來某些潛在的衝擊。

中國去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一天大約消耗630萬桶石油,其中40%多來自進口。而中國石油天然氣規劃總院的一位官員星期一說,由於需求持續大幅提高而自身產量增速有限,到2020年中國石油和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將達到50%左右。

中國這種對於能源的大量進口需求,已經引起臺灣方面的警覺。分析人士說,石油資源短缺可能成為制約中國發展的瓶頸,而進口石油的供應安全已經是中國大陸無法逃避的重大問題。

大陸會發展護油艦隊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所長王高成說:「中國大陸很重視它的油源的來源,未來當然會增加對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的維護的問題,所以會發展遠洋護油艦隊,這些對於臺灣本身周遭海域的安全,以及臺灣的油源從中東的進口,如果兩岸關係緊張,都會形成潛在的威脅。」

目前中國的進口石油和天然氣有20%來自非洲,40%來自中東。此外,從進口路線來看,中國進口的原油,近八成會經過馬六甲海峽,而這一海上通道也是臺灣、日本、韓國等東亞重要石油消費國進口石油的必經之道。

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副教授蔡東傑說,近年來中國在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建造新的海軍基地,中國在孟加拉的吉大港建立貨櫃港,以及與柬埔寨等簽署軍事協議等,都跟中國的能源戰略有關,也就是以所謂的「珍珠鏈」方式,從地中海到南中國海以設立軍事基地或投射軍力方式,確保石油運輸通道不受威脅。

蔡東傑說:「為了保障油線的安全,必須在戰略上有所部署,包括整個從東南亞到印度洋,這個戰略部署必然會經過臺灣周邊的海域。那這樣的話,中國有可能,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把它轉化成對臺灣的封鎖。」

臺灣擔心中國外交挖牆角

除了軍事方面的顧慮之外,臺灣還擔心中國的能源戰略對臺灣外交造成挖牆角的效應。中國近年來能源戰略的重點之一,是建立跟南美州和非洲產油國家的關係,而臺灣的邦交國家也大多在這些地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11月到智利、阿根廷和巴西訪問時所簽訂的協議,大多跟能源有關。

臺灣國防大學國防政策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向駿說,臺灣方面的擔心之一就是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和巴拉圭四個國家組成的所謂「南錐共同市場」中的巴拉圭。

向駿說:「巴拉圭等於是被南錐共同市場裡幾個大國圍繞在那邊。中共只要在採購方面請巴西、阿根廷對巴拉圭施壓的話,那它可能會跟臺灣斷交。外交上巴拉圭可能是南美洲因為能源採購關係最有可能跟臺灣斷交的國家。」

目前臺灣的石油儲備僅為3個月左右。分析人士認為,由於臺灣能源進口依存度很高,而國際能源供給很容易受到政治、戰爭等不同因素的衝擊,政府應該著手考慮制定長期的能源戰略安全規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