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一個現象:電信企業先推出一個優惠或者免費項目,鼓勵大家來用,等用戶上鉤後,信息產業部出來聲明:企業的做法未得到信息產業部的同意,於以糾正,就此用戶得開始交費了。而不見對相關人員的處理(也許相關人員已被處分的處分,開除的開除,只是本人孤陋寡聞)或者對該項目予以撤消。另一種現象是:開通某項業務,不來申請取消就算默認使用了,就得交費了。
所以我懷疑幾大電信運營商的老總與信息產業部的領導很熟,甚至懷疑上述做法是他們共同導演的,至少企業的做法是得到主管部門領導同意的,最起碼在這樣做之前他們是無恐的,因為這種現象不是一二次了。
2、城市教師超編而學生無學可上;農村教師不足無學生上學
中國的教育是窮還是富,一人一個說法。不過總的來說,農村教師把苦給叫了,城市教師把好給落了。目前的中國,怕很少有哪個地級市市區內教師不超編的,也少有哪個地級市市區孩子上學不讓家長挂心的。看來是制度上的問題了。
3、經是好的和尚念壞了
好經常常為和尚念歪,不是因為和尚嘴歪,而是念歪了,對和尚有利。如果一部好經讓和尚給念歪了,管和尚的人(且稱之為「主」吧)第一天懲處了念歪經的和尚,是明「主」,以後就很少再有念歪經的和尚了;主在第二天懲處了念歪經的五個和尚(第一天沒懲處,第二天肯定要多些)是平常「主」;主在第三天懲處了念歪經的二十五個和尚,是糊塗「主」;第四天,該換「主」了。懲治念歪經的和尚並不難,難的是有更高級別的和尚怕撥出蘿蔔帶出泥而保念歪經的和尚;可怕的是第四天歪嘴和尚照在唸經而主照樣做他的「主」 ,芸芸眾生就只有受罪的了。
4、也說高薪養廉
薪,是一個人勞動所獲得的報酬。難道說「廉」也是為官者所要付出的勞動?且不說高薪是養住了廉還是加劇了貪,只是廉,到了要靠高薪來養的時候,這樣的廉要它還有何用?若是高薪對養廉有些好處,請問,工人是否也要靠高薪來養他們為做好工呢?教師是否也要靠高薪來養他們為教好學呢?農民是否也要靠高薪來養他們為種好地呢?軍人是否也要靠高薪來養他們打好仗呢?(這些人畢竟是建設國家保衛國家的主體!)再請問,是否有一天為官者還要靠高薪來養其德(畢竟德乃廉之源)、高薪養其身(身體更是革命的本錢)、高薪養其子女(子女可比自己重要)、高薪養其父母(孝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沒有得到高薪的非為官者是否就該不廉呢?無疑,得到的報酬高了,他們在他們的崗位上肯定幹得更有勁。但所謂「高」,是與「低「相對的,為官者高了,誰應該底呢?新加坡官員的薪夠高的了吧,可他們真的就廉了嗎?新加坡的貪官是否就是未拿高薪的官呢?新加坡那些廉潔的官員,能說就是高薪養出來的嗎?即使在本國,收入高的官是否就比收入低的的官「廉」呢?收入高的行業是否就比收入低的行來的人更「廉」更「勤」呢?「貪」是一種犯罪,應該用遏止犯罪的手段來對付:教育其應該廉、監督其不能貪、制度上限制貪與打擊貪並存,才能得到長久的「廉」。
5、批發比零售還貴
要不許多單位領導逢年過節不給大家發現金而熱衷於不辭勞苦地購物發呢,不信查以查,單位出面批發的物品,往往比個人購物的零售價格還要高。腐敗已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6、運動員與裁判員
中國的機關最喜歡做的事之一就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有權又有利。我設想能否把中國的政府機關分成二大類:一,負責管理,二負責監督。管理者對所管理對象有所有權,而監督者不能對自己監督對象有所有權。比如,A部擁有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郵政等部門,那麼A部的一些號令對外無效;B局無任何實體,但擁有對上述企業的監督權。B部發出的一些部令部規對全國有效。藥品監督部門可以擁有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醫院等實體。而衛生部門不能擁有上述一家實體,但它卻對這些實體擁有監督權。
7、做清官比做貪官還難 `
據報導:一船走私者把全船唯一一個不走私的人扔到了海裡。如果一個社會或者群體發展到做貪官比做清官還難的地步,應該怎麼辦呢?人們普遍看好49年的中國官場,可當時又沒有備份,若有,格了,重裝一遍就好了。
8、電信分家:一鍋夾生飯
分家是為了促進競爭,從而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結果又如何呢?電信分家了,競爭來了嗎,沒有。與其分成南北公司,再讓其相互滲透,何如一次到位,當然管理部門可以講出幾百、千把個理由,但我想一條根本的理由,就是他們沒有吃透市場經濟的精髓。圖一時之利而忘了長久利益,要知道夾生飯不如生米呢。不信且看中國電信在人民中的滿意程度。國家石油公司、保險公司分家也是如此。
9、機構精簡,越簡越繁
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看來,為政還是一塊香餑餑呀,香得不能再香的餑餑了。
10、統計數字:幾多水分幾多稠
僅僅對計畫生育、鄉鎮企業、農民收入做個實地調查就知道我們的統計數字有多大水份了。現實中國人均一畝地,究竟能產多少東西?若說副業收入,難道比主業還多?(注意要看90%以上的人,而不是少數人的情況。)那些吃皇糧的人的副業收才多呢! 11、沉默的力量
沉默本身是沒有力量的,有力量的是其背後的權力。高考入學考分不平等就是一個例證,任你全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叫破喉,主管部門僅靠沉默就行了,看誰有力量!其實他們也能給你講一百來個理由。只是覺得讓全國學子在一個起步線上賽跑,其難度不會比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那麼難吧?為80%以上的人謀好處就比為20%的人謀好處還難?我們看到沉默的背後是自私。
12、以法治國與以法官治國?
提到以法治國,似乎就是提高司法人員的地位與待遇,我想正確的應該是提高法律的地位。再者法檢兩院的權力僅僅靠人大目前的監督力度是不夠的。司法腐敗已成為眾怒所指。另:為何出現這麼多的以暴制暴、私了案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法律的成本太高了。看看中央電視臺採訪司法部門與採訪其它部門時所受的待遇,就知道一般百姓在司法部門面前可能會受到的待遇了。
13、「執行難」難了誰、喜了誰? ?
難了原告,喜了法官,害了被告。如果說一個案件審了沒有執行,就如工廠生產出了半成品。工廠老出半成品(是不能上市的)就會沒有飯吃,法院老出執行不了的案子,法官可會沒有飯吃?他們有一百個的理由執行不了審結的案子,工廠也有一百個理由生產不出合格成品。想來想去只緣工人所法官所處的地位不一樣。
14、收入與成果成反比
一個人一旦鑽到錢眼中,就不可能把心用在別處了。有專家,學者因為作出成果而成為富翁的,少有富翁通過學習成為專家學者的。不信看看中國足球、中國教育、中國女排、中國的電影的歷史與現狀。
15、掙外匯的遠不如花外匯的
進口公司人員的收入比出口公司人員的收入風光得多;出國為國家採購物品的人比在國內採購物品出口的人風光得多;使用進口商品的人往往比製造出口商品的人風光得多。其實在一地也不難發現,掙外地錢的人(外出打工人員、外出經商人員、把商品賣到外地的企業經理、),遠沒有掙本地錢的人(房地產公司老部、大小賓館經理、郵政行業、電信行業、電力行業等等)風光。16、善未必有善報,惡未必有惡報
如果善真的就有善報,惡就有惡報,那做惡的人難道就是傻子不成?有人作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惡的人並沒有得到惡報,更可怕的是,懲治作惡的人如果不能揚善抑惡,而得不到懲處。
17、中小學教育:投入的越多,得到的人才越少
看一看多年來一些相對貧困地區一年出了多少大學生,又回來多少大學生?出的越多,投入的越多,回的越少,得到的越少(我們國家目前的留學制度也是如此!)。
18、反腐敗:誰腐敗,誰來反?
這是個不言而喻的話題。上級明知下級腐敗而不會管的的原因是上級不必為下級的腐敗承擔任何責任,深層原因是上級自己也是一個腐敗分子。
19、中國執行得最「好」的法律與最差的法律:遊行示威法,義務教育法
如果說這種說法有不當之處的話,就是得把「最」字改為「較」字就更貼切了。隨著義務教育法的出臺,中國中小學收費開始突飛猛進增長。
20、法律法規:執行情況與法律法規制訂者的級別成反比
想一想一個老百姓「違反了義務教育法」與違反了「某某學校的收費規定」,那個後果對其嚴重?全國違反土地法的有多少?受到懲 處的又有多少?;一家要蓋房,違反了村規民約,再合法也難蓋成。21、打假與假打
一個地方打假者不力,假貨氾濫。結果:打假部門:可以多點罰款。一個案子拖的越久,辦案人員越肥。若把違法現象比用菜地裡的韭菜,執法者就像菜農。韭菜長勢越壯,菜農得之越多。假貨氾濫與打假者的收入成正比。真有意思,打的越淨,以後掙錢的機會就越小,假越多,打假者以後機會就越大
22、「三亂」(收費、亂罰款、亂灘派)談
把違法行為用一個「亂」字概括,高,實在是高。細分析,「亂」的亂用成了違法的一塊遮羞布。不允許收的錢收啦叫做亂收費;不允許罰的款罰啦,叫亂罰款;不允許派的差事,派啦叫亂灘派。請問工廠不交稅能叫「亂」抗稅嗎?歹徒殺了人,能叫「亂」殺人嗎?一個「亂」字掩蓋了多少「管與官」者的貪婪與殘暴;一個「亂」字給為民者帶來了多少無奈與悲傷。細想一想,「作亂者」大都是有些權力的單位或個人,官官相護也就不足為奇了。
23、地方保護主義
謂之「主義」,想必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不過就我來看,隱藏在地方保護主義背後的除了三分地方情(這個好處「地方」公家得到了),還有七分,保護者個人得到了被保護者的好處。
24、法律的親人
法律有幾個親人:爺爺:政策;爸爸:權力;妻子:金錢;兒子:親情;孫子:執法者素質。執法者貪髒枉法似為人所共憤、而畏權枉法被說成是受到了干擾,口口聲聲司法不夠獨立,好像他們多冤似的。什麼叫司法獨立?任何任何部門都要受到與其相應的監和管理,其權越大,所受到的監督力度也應該越大,否則它就會異化,特別是對於重權在手的司法部門,要監督得他「該做的事必須做,不該做的事就不能做」才行。
25、治安員:不倫不類的職業
幾多正規警察福,幾多底層百姓淚。何時能讓所有執法人員(行政、司法)正規化而讓法律打些折扣呢?執法者本身的身份就不合法,喜耶?悲耶?26、法律與情理
國人,特別是多少有些特權的行業中人常有此心理:當法律對自己有利時,總是強調要依法行事;而當法律與自己不利時,卻總是強調情理。僅舉一例:國家規定一個學生一年應該收取100元學費,而學校收取了200元,學校會閉口不談法而大談「情理」:教育重要、為了孩子、學校是清水衙門、否則影響教學質量等等,等等。若有一事侵犯了學校的利益,他們則會搬出「教育法」、「教師法」來為自己辯護。醫藥分開如此,減輕農民負擔如此;法院「執行難」也是如此。
27、醫藥分開
醫藥難分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怕是各有各的道理。但有一點是明確的:能決定醫藥是否分開的人是不用擔心醫療服務質量與醫藥價格的?如果醫生靠賣藥掙的錢比他看病掙的錢還多,他還會在看病上下功夫嗎?不下功夫,醫術帶會提高嗎?其實藥價的虛高,廠家也沒有掙幾個錢,拿什麼投入搞科研?錢像流水進了黑洞,結果是黑洞的口子越衝越大。
28、那個行業「最光榮」
教育、醫療、公安、軍人?原以為教師最光榮,可是教師中也有誘姦女學生的強姦犯;原以為醫生最光榮,醫生中也有偷患血賣的吸血鬼;原以為警察最光榮,警察中的坑矇拐騙的敗類。看來並不存在一個最光榮的行業,一切努力工作的人都是光榮的。航天員與農民、警察與商人、教師與掏糞工、軍人與工人,他們是一樣的光榮,只要盡力工作了。他們中也都有敗類。
29、優勢行業的近親繁殖
除了行政機關就是事業單位,爾後是壟斷行業,沒有近親繁殖,想進好的單位幾不可能。不相信,一個普通地級市的法院、檢察院,可能沒有幾個正規的(不說花錢買的、自學成才的)名牌大學生,真有一個沒有背景的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生願意來,怕還難進呢?
30、收入:哪個行業好,哪個行業差?
個體戶的收入高,為何那麼多的人想往黨政機關、公檢法司鑽而只有當不得已時才去當個體戶呢?行業的好壞與自由度成反比:越易進的單位收入越低。比較一個單位的好壞,眼下有一法:看一看該單位職工人均個人用電量和電話費就中啦。人們常說個體戶收入高,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了從事個體的大戶,沒有看到小戶:街頭賣冰棒的、修車子補鞋的、推車賣菜的等等。至於個體戶中的醜行,多非個體戶中所獨存。
31、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經濟學家
那些稱得上「家」的人你們說說,你們一年的收入是多少,而中小城鎮是多少,農民又是多少?做一個中國的經濟學家難在說真話易出「錯」;易在只要做個政策的圖解員就成啦。真懷疑中國有沒有真正的經濟學家!
32、日本人朝拜「靖國神社」
日本人唸唸不忙朝拜「靖國神社」。不知國人可否唸唸不忙「朝拜」我們的抗日英烈;不知沂蒙老區的支前英雄得到國人什麼樣的照顧;不知紅安烈士的後代是否生活在富裕之中?要想不讓日本走向對我更危險的地步,我們所能做的不是,也不能阻止日本人朝拜「靖國神社」。而是安撫好我們的先烈英魂與其後代的生活。
33、冷戰思維
總是見國人指責美、英諸國有冷戰思維。看來只有我們中國領導人的的思維靠前,不是冷戰思維了。美國入侵伊拉克,美國政府是冷戰思維了。世界上總是這樣:鬥爭中冷戰思維的一方總是佔上風,而我們總是受傷的。是否我們也應該有點冷戰思維呢?
34、出口號與出成績
不知各位可否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凡是能總結出一套套大道理的官員,實際政績往往並不好。許多名言口號出在發展並不讓人如意的地方。凡是常出口號與經驗的地方人民往往不滿意。
35、包袱論
我們把要政府或某此部門出錢的事讓老百姓出,就有一個理由:這個包袱單靠政府(或某部門)是背不起的。我反而想,如果沒有了這些「包袱」要背者何用。正如行駛的火車,如果沒有了車上的貨物、乘客(包袱),要車幹嗎?車不就是為這些「包袱」服務的嗎?什麼時候我們把「包袱」當成了財富,背「包袱」的人才能真正為「包袱」服務,而不是把「財富」當成「包袱」。36、退一步海闊天寬 ?
中國人遇事講究一個忍字,老古人為我們總結了許多這方面的名言警句與實例:「退後一步天地寬;......萬里長城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量中華之物力,交與國之歡心」。然而我們看到更多的卻是:容忍了闖紅燈者,闖者越多;容忍了他國佔我南海一水,隨後被佔的是一島;容忍了貪官貪一分,爾後被捉時他貪了萬元。」有句歌詞是:「因為畏縮與忍讓人家驕氣日盛」,說的對也不對,忍字頭上一把刀,多難受,誰想忍呀!於其說忍,不如說是畏縮,人家驕氣日盛卻是真的了。
37、窮與富
中國的村、鄉、縣是窮還是富,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若說富,真不知有幾個村、鄉、縣政府不欠債的;若說窮,看看他們的酒宴,有幾個縣、鄉、村不是一桌几百上千的吃!又有幾個縣長、鄉長沒有專車的?
38、也說改革
凡是改到與國與民有利的事,就進行得特別艱難:醫藥分開、減輕農民負擔、懲治腐敗、治理「亂收費」......;凡是改到與官有益的事,就進行得特別容易、迅速:公務員長工資、教育高收費.......。凡是對「官」的改革多是會增加其收入:政府僱員、年薪制、高薪養廉.......;凡是對 「民」的改革多半會減少其收入:下崗、失業.......。如果說改革難免是一些人受到陣痛的話,為何受到陣痛的總是為「民」的人,而受益的卻總是為 「官」的人呢?難怪人常說,一行政、二事業、實在沒法到企業。就不要說農民了。我猜想在美、英、德、法、日等發達國家,產業工人也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數字,並且其主體是本國人。請問,有幾人中國青少年的理想是長大當一個好農民、好工人?難道是我們不需要好農民、好工人嗎?
39、給供暖分戶支個招
城市實行分戶供暖是個難題,難就難在若實行分戶制,改造費用太大。在此我給有關部門支個招:引入競爭機制。即讓社會力量參與到改造當中。要成功得有個先決條件:不能讓供暖企業或者該企業的上級部門來抓這件事。保證速度快、質量好。五年的事,半年就解決了。
40、處罰與創收
報紙上登了,某鄉超計畫生育嚴重,隔幾日,負責的報社記登出了該鄉對這條新聞的反饋意見:「我們已經對本鄉超生人員進行了處罰。」新聞單位爆光了某地有人在制售假冒偽劣產品,數日後,得到的反饋意見是:「有關部門已對制假者進行了處罰」......由此我想,一個部門管得太好了,其權力範圍內違規現象肯定少些,那麼他處罰的機會也就少了,一個部門管得差些,其權力範圍內違規現象就會多些,那麼他處罰的機會也就多了。賭博盛行,公安增收、市場混亂,工商增收,咄咄怪事背後難道說也有一個看不見的手:經濟規律在起作用。美國發生9.11事件後,負有一定責任的移民局不是因為監管不力而被有關人員提議撤消了。若些事發生在中國,結果是:撥款增人,加強移民局的力量。不知那種做法效果更
來源:強國論壇[中商博眾會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