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者抓拍市民雨中摔倒場面引發爭議(組圖)

發表:2005-05-11 19: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昨日,數家新聞網站轉載了一組發生在廈門的新聞照片。這組照片記錄了一位騎車人在暴風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過程。新聞事件儘管不大,但網上的評論卻高達200多條,網民爭論的焦點,在於記者傳達新聞的責任和社會公德心之間應如何平衡。
  

突然陷入一水坑



身體失去平衡摔倒



栽了跟頭


  批評之聲大於讚揚

  這組照片忠實記錄了5月9日下午,一名騎車人冒雨經過福建廈門市廈禾路與鳳嶼路交叉路段時,因自行車前輪突然陷入一水坑,身體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當日下午,一場暴風雨襲擊廈門,市區道路上的多處水坑讓不少騎車人栽了跟頭。針對這組照片,很多網民認為記者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著路人落難的做法應受譴責:「照片拍得倒是精彩,可拍照的人太缺德。明知有坑不設路障,卻滿懷信心地等著人栽跟頭」,「記者肯定知道會出事,就在一邊看著,鄙視」。

  但也有讚揚這位記者職業道德的,如,「記者做得很好很客觀,記者本來就是以旁觀者身份存在才是專業的,如果其介入那麼他就不是一個專業稱職的記者了,他就變成義工了」,「看來馬路陷阱確實該好好整頓一下了,攝影記者報導的很及時啊」。也有個別網友認為該受指責的不是記者,「摔跤者真可憐,廈門市有關部門應該負責」。

  拍攝記者:對於網上指責感到很委屈

  攝影記者柳濤接到本報記者電話時並不清楚他的照片已成熱點話題了,他剛剛從那個有坑的地方回來。他在電話那頭很認真地說:「我剛去看了,那個坑被填平了,但不夠牢固,再來一場大雨,可能還會形成水坑。」

  他介紹了拍這組照片的全過程,「當時廈門有颱風、暴雨,我經過這個路段時,有個人見我背著攝像機,問我是不是記者,我說是。他說,這路面有個坑,已經有人在那裡摔過跤了,你們媒體最好報導一下。我照著他指的地方去看,一片水汪汪,不要說坑了,整個路面都看不清楚。出於新聞記者的敏感,我就端著相機在那裡等,後來有一個騎車人經過時摔倒了,於是我把過程拍了下來。」

  對於「守株待兔」的指責,柳濤覺得有些委屈。他說:「攝影記者這個職業有時候的確很殘酷。當時狂風暴雨,我在那裡堅持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才等到那個場面。如果沒等到,我根本不能用照片說明那裡有個水坑。拍不到那個坑,有關單位或許不夠重視,今天就不會填補那個坑,這樣的話,就會有更多的人可能在雨中摔跤。」柳濤還告訴本報記者:「我拍完這組照片後,還在附近的施工處拿了一塊牌子擺在那裡,提醒路人。」

  新聞學者:新聞事件平衡點很難掌握

  傳達新聞信息的責任讓記者柳濤做了一個忠實的記錄者,但他遭到了「缺少公德心」的指責。關鍵時刻,記者傳達新聞的義務和公德心應如何取捨?有沒有較好的平衡點?

  從事新聞職業道德及倫理研究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展江認為兩者很難取捨。

  「因為公眾對正常發生的事情一般不太感興趣。如果只拍一個坑,很難讓大家覺得這個地方很危險,要引起公眾的閱讀欲和重視程度,就需要一些衝擊力強的照片。衝擊力的照片怎麼得來?首先不能擺拍,但等待新聞事件發生又損壞了公眾心目中記者的職業形象,平衡點很難掌握。」他說,即使在「新聞從業者應該是不偏不倚中立的觀察者」已形成共識的西方國家,記者在這種情境下應該如何作為的爭論也都一直存在。

  編後:

  這組照片忠實記錄了整個新聞事件的過程,視覺衝擊力強,從攝影角度來說是一個很成功的抓拍。但這組照片又一次引發了對一個不算太過新鮮話題的爭論--記者傳達新聞的義務與社會公德心之間應如何平衡。

  容易使人們聯想到的類似事例很多,最典型的要算是贏得1994年普利策新聞特寫攝影獎--《飢餓的小女孩》的記者凱文.卡特因為無法承擔社會輿論的指責而選擇自殺一事。再比如幾年前,湖南嘉禾高考作弊事件中,曾有人指責記者為什麼有時間偷拍,卻不事先舉報。今後這樣的爭論恐怕也不會少見。究竟該如何取捨,恐怕還需要公眾一起研究,尋找答案。


稿件來源: SINA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