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學者戴維.羅爾通過實地考察,以及對大量文獻和考古證據進行的探索性研究,創作了兩卷本《時間的檢驗》,剝去了層層神話的外衣,使深藏在《聖經》故事中驚人的歷史真相最終展現了出來。
在1995年出版的第一卷《聖經:從神話到歷史》中,羅爾指出了昔日考古學家們的一個謬誤:在尋找能證明以色列人歷史的考古發現中,他們雖然找對了地方,但卻弄錯了時間。經過縝密研究,他提出了一個新的歷史年表,從而為《舊約》中諸如約瑟、摩西、約書亞、掃羅、大衛、所羅門等人物的真實存在找到了驚人的考古證據。他走遍中東各地,進入庫爾德斯坦和亞塞拜然腹地探險,還到巴林群島考察,並三次深入埃及東部沙漠。在出版於1998年的第二卷《傳說:文明的起源》中,他帶領人們循著亞當後代遷移的足跡,從伊朗西部扎格羅斯山中的伊甸園,進入史前蘇美爾的沼澤。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史詩中,他讓人們看到了大量能夠證實《創世紀》故事的證據:他找到了巴別塔的原型;他證明了《聖經》中的大洪水是一個真實事件;他還找到了挪亞方舟停靠的地點--朱蒂山……這一系列的重要發現在德國召開的一次「語言和知識學會」年會上公布後,令聽眾們激動不己。
當我在燈下讀著戴維.羅爾這些一點兒也不枯躁的考古論文時,我不禁想起了中國的神話和傳說。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精衛填海、愚公移山,那些讓人津津樂道的神奇志怪故事,是否也如同亞當夏娃的伊甸園一樣存在著某種真實歷史的影子呢?不由地,一顆久已塵封的求知之心被觸動了,我一一步步走進了那幾乎已被成年人淡忘的神話世界。
為什麼要從山西去追溯神話的源流?並不是因為我自己是山西人的緣故。實在是因為這塊土地所蘊含的東西太豐富、太細膩了。除了上面提到的女媧、大禹、精衛、愚公,還有神農炎帝、軒轅皇帝、伏羲、後稷等等,簡直數不勝數。可以這麼說,在我們兒時聽姥姥奶奶講過的大部分動人的故事和美好的傳說,幾乎都是從這裡流出來的。不過我第一個想要去追尋的,就是女媧煉石補天和摶土造人的故事。探究自己的生命本源,大概是每個人生而具有的一種本能吧。
從哪兒開始呢?我首先想到了方志和史料。於是,我一頭紮進了故紙堆中。在《澤州府志》中我看到了這樣一段記載:「媧皇窟:鳳臺縣(今晉城市)城東浮山北谷,谷中空虛如囊,傳即煉石補天處。谷祀媧皇,山祀伏羲。」過去在我的印象裡,「女媧」是一個僅僅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虛幻的藝術形象,沒想到還有這樣的遺蹟留存。難道這證明「女媧」確有其人嗎?無從知道,我只能更努力去搜尋。這樣,一部部方志、一本本史料,女媧廟、媧皇窟、補天遺址,無數個遺蹟讓我眼前豁然開朗起來。我把這些遺蹟全部標在地圖上,然後拿著這張地圖上路了。
一個春天的早晨,我走進了晉城市中村鄉的水東村--《澤州府志》中所載的「媧皇窟」就在離這個村不遠的浮山上。在村委會主任的指點下,我沿著村後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了浮山。淌過一條水將能沒過腳背的丹河,再走過一座剛剛廢棄的小村莊(古庵裡莊),我就看到了半山腰上的「媧皇窟」。
「媧皇窟」又有「補天窟」、「翁婆頭」之稱,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石崖山洞。此洞高約5米、寬約3米、深約4米。一進洞門,我就注意到了洞頂左側有一條寬約 20公分的巨大裂縫,深不可測,似乎要通往「天外」;細看去,正前方的洞頂也有一條10多公分的水平裂縫,橫亙東西。這種情景,讓我彷彿看見了上古洪荒時期我們那些可憐的祖先們,在大雨滂沱時是懷著怎樣不安的心情擔憂著會不會遭受「天崩地裂」的滅頂之災。可能就是那種巨大的恐慌,讓他們時刻幻想著能有一副偉大的肩膀扛起洞裡的「天」,保佑人們能平安度日。這時候我就聯想到:女媧補天的神話會不會就源出於此呢?
在生存條件非常嚴酷的原始社會裏,出生並活下來無疑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一件事,所以也就難怪生殖崇拜理所當然成為原始圖騰崇拜的主流。神話中層出不窮的關於女媧和伏羲的種種相愛、交媾和繁育後代的故事,就很好地說明瞭這-點。
聽說吉縣柿子灘有一幅跟生殖崇拜有關的「女媧岩畫」,我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當天就坐火車到了臨汾。
「柿子灘」位於距離吉縣縣城西南30公里的清水河北岸,西邊離呂梁山不遠。在臺地西邊靠南的「岩棚」下方,就是「岩畫」所在之處。岩畫共兩幅,用軟性赭紅色石頭畫成,其中右方一幅是兩隻動物圖畫;而左方一幅,則是表現女媧「補天」和「造人」雙關含意的「女媧岩畫」;岩畫中的「女媧」頭梳雙髻,雙乳飽滿下垂,充滿哺乳人類的乳汁;在她的頭頂上面,畫有7顆黑點,象徵布有「北斗七星」的天空;「女媧」右手上舉,手上持有石塊狀物體,意指女媧「煉石補天」;女媧下身兩腿分開,畫有外露的陰器,腳下大地畫有6個圓點,這是謳歌女媧繁育萬物、創造人類的功績吧。
女媧被叫作中華民族的「偉大母親」,伏羲則被號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他們倒底是什麼關係呢?有人說他們是夫妻,有人說他們是兄妹,但究竟哪一種才是正確的呢?1999年冬天,我在萬榮縣黃河之濱的「后土廟」考察時發現了女媧「摶土造人」的聖地--「汾陰淮」。恰巧,在「后土廟」以南5公里左右的寶鼎鄉北趙村,就是傳說中伏羲「龍馬負圖」東渡黃河來到山西的地方。可是,「汾陰淮」沒有提到女媧造人時有伏羲的功勞存在,「白馬神廟」裡關於伏羲乘龍馬渡黃河的記載也看不出與女媧有任何的關係。
制耒耜、種五穀、嘗百草,被神化以前的炎帝其實是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姜炎部族的首領。憑著這個部族的優秀與先進,憑著「興農業」與「療民疾」的得人心政策,他後代中的一支在太行山下、汾水兩岸定居下來。
在尋訪神話的過程中,我在高平、長治兩縣的交界處見到了「神農嶺」、「百谷山」、「羊頭山」、「炎帝陵」等有關炎帝的遺蹟。這讓我有些迷惑不解。很多史料都足可以說明炎帝出生於陝西。等他長大後成為姜炎部族的首領,也是在關中一帶活動。那麼山西境內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遺蹟存在呢?
在翻閱了有關炎帝之稱呼的資料之後,我終於明白了。原來,「炎帝」二字是姜炎部族對首領的統稱,從第一代神農氏炎帝到最後一代被黃帝滅掉的榆罔,有整整520年的歷史。根據當代史學大師郭沫若先生的研究,炎帝后裔主要有4支:列山氏、共工、四岳和臺駘。第4支臺駘發源於今陝西的武功、扶風兩縣,後遷居到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所以顯而易見,高平、長子、長治等縣的多處炎帝遺蹟並非是炎帝而是他的後代留下的。
說炎帝,不能不說精衛。精衛是炎帝的小女兒,本名女娃。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記得在小學課本上所看到的「精衛填海」的故事,也被那天真少女化成的精靈那份執著感動過。在考察炎帝遺蹟的過程中,我得到了一個意外的驚喜:神話傳說「精衛填海」的所在地「發鳩山」就在長子縣城西25公里處,那裡也是「濁漳河」的發源地。我聞訊立刻趕到了長子。站在發鳩山頂,遙望東方天際,我好像看到了那身輕如羽的小小精衛鳥在渺遠的天空中展翅奮飛,又似乎見到了女娃姑娘那可愛的面龐在對我微笑。我想:在那刀耕火種的舊石器時代,人的生存十分不易,而許許多多挑起生活重擔的女人們豈不正和這精衛鳥一樣,在奮力地與環境的艱難和危險抗爭,尋找生存的機會嗎?
涿鹿的原野上,血腥而激烈的戰爭此起彼伏。炎、黃二帝討蚩尤、黃帝伐榆罔,鷹雕作旗、虎豹開路,風、雨、雷、電紛紛上陣,演出了一場神話與現實交織的戲碼。
軒轅黃帝出生於黃土高原西部的隴東地區,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當軒轅氏當上了部落首領之後,他「治五氣,設五量,撫萬民,度四方……」,比起炎帝的只重農業不重精神是更進了一步,因此被稱為中華民族的 「人文始祖」。
在運城市東郭鎮西南,有一個著名的「黃帝戰蚩尤」勝跡--「蚩尤村」(現改名為「從善村」)。
傳說在「阪泉之野」(山西運城一帶古稱「蒲阪」),黃帝與蚩尤各自擺開了陣勢。一時間,大風、大雨伴著大霧接踵而至。先是黃帝的女大臣「風後」用「指南車」指引部隊脫離險境,接著黃帝之女「女魃」出陣,驅散風雨,用號角聲、擂鼓聲等擾亂敵兵,採取變化多端的戰術,取得勝利,最後斬殺蚩尤,分解身首,異地而葬。因此,這裡被人命名為「解州」;該村村民是「蚩尤」部族的後代,所以命名為「蚩尤村」。又傳:黃帝的女大臣「風後」死去,被埋葬在晉陝交界處的黃河渡門,該地因為是「風後陵」所在,後來被人們稱為「風陵渡」。
除了堯、舜、禹,晉南大地還分布著多處「堯舜名臣」的遺蹟:「羲和墓」在稷山縣中舍村;「皋陶墓」在洪洞縣士師村;「伯益墓」在襄汾縣北社村;「後稷墓」在稷山縣稷王山……還有那麼多不知名的民間神話與傳說,使這裡當之無愧成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密集區」和「富礦區」。
太原市清徐縣是有名的醋鄉,也是古代堯帝留存遺蹟最集中的地方。這裡有一個以唐堯的名字命名的「堯城村」,村裡有座建築精巧的「堯廟」,傳說是唐堯「初封徙遷」之所。
從「堯城村」出來繼續南行,過平遙、介休、靈石,就到了傳說中大禹治水時「劈開靈石口」的夏門鎮,這裡是霍山山脈與呂梁山脈的交匯處。放眼望去,公路南面的山谷寬不到百米,汾河從谷中流過。在古代傳說中,這裡是汾河南流的「瓶頸」,由於兩山相交、隘口狹窄,在「靈石口」以北形成了「晉陽湖」、「昭余祁」等多處湖泊、沼澤,致使水流不暢,常常發生水患。後來大禹受命治水,劈山石、拓幽谷、疏通水道,汾河才得以暢通南流,也留下了大禹「劈開靈石口,空出晉陽湖」的動人傳說。因為大禹是夏朝開國之主--夏啟的父親,所以人們把大禹拓寬的這個谷口命名為「夏門」。
結束了我的神話之旅,就彷彿走過了一條絢麗奪目的中國古代傳說人物畫廊。女媧、伏羲、炎黃二帝和堯、舜、禹,無論他們是否是真實的,他們豐滿的人物形象以及鮮明的性格特徵都讓我更加體會到人類史發展歷程的艱辛和厚重。作為一個道地的山西人,我深為能生活在這種濃郁的古風古韻中而自豪。
附:山西境內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遺蹟分布圖
一、女媧
平定縣東浮化山:女媧「補天灶」遺蹟,「媧皇廟」 2壽陽縣落磨寺村:落磨寺 3左權縣東葦溝:媧皇廟 4河津市陽村:高媒廟 5黎城縣廣志山:媧皇(行)宮 6襄垣縣仙堂山:媧皇(行)宮 7長治市天台山:媧皇廟(女媧補天臺) 8陵川縣古郊鄉東上河村:補天聖母寺 9晉城市水東村浮山:「女媧氏煉石處」遺蹟 10霍縣賈村:媧皇廟 11洪洞縣趙城鎮侯村:媧皇陵、媧皇廟 12洪洞縣辛南村:媧皇廟、梳妝樓 13臨汾市金殿鎮:媧皇廟(毀) 14蒲縣河西村:媧皇(行)宮 15吉縣城關:人祖廟 16吉縣東城鄉柿子灘:女媧岩畫 17萬榮縣廟前村:后土廟
二、伏羲
洪洞卦底村:畫卦臺、伏羲廟 2吉縣人祖山:伏羲廟 3洪洞伏牛村:伏羲廟(伏羲「伏牛乘馬」處)
三、神農炎帝 1高平縣換馬村:羊頭山炎帝高廟 2高平縣下臺村:炎帝中廟 3高平縣東關:炎帝下廟 4高平縣故關村:炎行宮 5高平縣莊裡村:炎帝陵廟(五穀廟) 6高平縣徘南村:炎帝廟 7高平縣赤祥村:炎帝廟 8高平縣三甲村:炎帝廟 9高平縣邢村:炎帝廟 10高平縣南趙莊:五穀廟 11長子縣發鳩山:「精衛填海」處,女媧墳 12隰州合桑村:谷城.「神農嘗五穀」處
四、軒轅黃帝
永濟市風陵渡:黃帝大臣「風後陵」 2洪洞縣公孫堡村:黃帝廟 3襄汾縣上魯村:軒轅氏陵 4運城市從善村:蚩尤村,(「黃帝戰蚩尤」處) 5萬榮縣廟前村:秋風樓下「軒轅黃帝掃地壇」
五、堯
太原清徐縣:堯城村 2平遙縣北關:堯廟 3霍縣陶唐峪:堯廟 4洪洞縣羊(犭解)村:堯廟(發現神羊處) 5臨汾市伊村:唐堯裡 6臨汾市康莊:「康衢擊壤」處 7臨汾郭行鄉北郊村:「古帝堯陵」 8絳縣古絳鎮堯寓村:「唐堯寓處」碑 9翼城縣唐城村:堯子丹朱所封之地 10翼城縣史村;堯子丹朱墓
六、舜
垣曲縣:舜井,舜廟 2永濟市:雷首山下雷澤 3運城歷山:舜帝陵、舜帝廟
七、禹
夏縣:「禹王城」遺址 2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門外「大禹廟」 3夏縣夏王村:夏桀造酒池 4夏縣放桀臺:成湯放夏桀處 5河津市龍門:禹鑿龍門處
八、堯舜名臣
稷山縣稷王山:後稷陵 2稷山縣:稷王城 3萬榮縣西薛李村:後稷廟 4洪洞縣士師村:皋陶墓 5稷山縣東莊村:羲和墓 6洪洞縣趙城鎮:霍山「蜚廉墓」 7聞喜縣冰池村:上古姜源墓
摘自《中國國家地理》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