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一份關於孩子花銷的報告引起了家長們的關注。
據媒體報導,報告稱,從直接經濟成本看,0∼16歲孩子的撫養總成本將達到25萬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則高達48萬元。估算30歲前的未婚不在讀的子女的總成本達到49萬元。
該報導一出,引發一片質疑聲,很顯然,如此高的撫養成本是普通收入家庭、更不用說農村家庭,所望塵莫及的。
孩子們花了多少錢?
這份名為《孩子的經濟成本:轉型期的結構變化和優化》的報告,出自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員之手。記者獲得的報告原文顯示,此項調查是受上海市徐匯區人口與計畫生育委員會委託,抽樣調查的樣本均來自該區,總共調查了749戶。
調查顯示,以2003年的物價水平,0∼16歲孩子的直接經濟總成本達到25萬元左右(即0∼16歲子女2003年的人均支出相加之和),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家庭支出則高達48萬元,這個數字還未將親朋好友、社會資助及學校免費等的5∼6萬元統計在內。
如加上孕產期的人均13000元支出,以及孩子從孕育到成長過程中父母因誤工、減少流動、升遷等自身發展損失的間接經濟成本,這一數字將更為驚人。
在孩子的總經濟成本中,教育成本僅低於飲食營養費,佔子女費用的平均比重為21%。但是自子女讀高中起,教育費用在子女總支出中的比重超過飲食費用,這一比重在高中階段為34%,大學階段則為41%。而且學前教育的花費也顯著高於義務教育階段,幼插班的年學雜費人均為4600元,佔子女總支出的比重為30%。有少數家庭還支出了高額的擇校費與贊助費。
國內以往的同類調查從未涉及信息化時代的電腦、手機、上網等信息通訊費,本次調查發現,年均子女在這方面的費用自幼託班的317元到高中達到2500元。另外,父母為不同階段孩子醫療、保健和保險所支付的人均年費用都在1000元以上。
家庭支出結構的不合理還反映在子女花費的絕對數和相對數均遠高於父母。由於大多數家庭只生一個孩子,父母在子女身上的花費處於家庭支出的第一位。根據對被訪者的估算,除了不在讀的外,不同階段孩子的費用在家庭總支出中的比重在39%到52%,其中初中階段子女為46%,高中階段的為51%,大學階段的為52%。其中1/4家庭的子女經濟成本佔夫妻總收入的50%以上。
「儘管找不到其他經濟水平相當的國家作為比較,但這個比例肯定是過高了」,徐安琪說,「把家庭總支出的百分之四五十都花在子女身上,這說明父母省吃儉用,在子女身上花了血本。」
教育成本增長加速
上海市於1997年成為全國人均GDP最早突破3000美元大關的地區,這意味著上海經濟步入中等收入水平基礎上的富裕生活的發展階段,因此這份調查顯然不能涵蓋全國的狀況。
但徐安琪說,「從上海市徐匯區孩子的經濟成本結構看來,家庭支出結構有不少合理之處,也反映出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政策,對於處於轉型期的全國具備借鑒價值。」
縱觀近二十年來針對0∼16歲孩子經濟成本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出一些深層的結構變化。
1986年北京城鄉家庭對未成年人口的人均投資為10520元,城鎮為21391元;其中從文化教育支出來看,城鎮為3109元,佔總投資的18.2%,農村為943元,佔總投資的9.4%,遠遠低於食品投資費用城鄉均為57%的高比重。
而1995年陝西咸陽農村地區0∼16歲孩子的經濟成本為3萬元左右。
最常被引用的數據,是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葉文振於1998年對廈門地區孩子的成本調查結果,此項調查抽樣了1000戶家庭,農村地區佔20%左右。1996年廈門市0∼16歲孩子的撫養費總計為122600.74元,其中食品費用佔41.07%,居第二位的是孩子的教育費用為17573.21元,佔總費用的14.67%。「調查結果很明顯地表明,隨著近年來教育收費制度的建立,孩子的教育成本,正在由國家負擔轉向家庭承擔」,葉文振說。
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在以上的調查中,孩子經濟成本的構成都有一個相同的趨勢,即食品費用所佔比例大幅下降,增長最快的是教育支出。但是子女教育支出在家庭消費結構中佔多大比例才算合理,則沒有一定的說法。
「一般來說,佔到15%到20%就差不多了」,葉文振認為。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朱道根等人在《上海實現人均GDP3000美元後對消費結構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中認為,「上海由小康邁進富裕門檻期間家庭子女教育費用支出增速與總消費比重,均遠遠高於其它國家與地區相同階段的水平,呈現出較大偏差。」
「連續數年,多項關於城鄉居民儲蓄目的調查中,子女教育費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過養老與住房,這並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培林在《2005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指出。
文中進一步指出,全國城鄉居民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佔居民總消費的比重,近幾年有較大幅度增加,其中增長最多的就是教育費用。而世界多數國家在人均GDP由1000美元上升到3000美元時,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的消費比重反而是有所下降的,特別是教育的費用有所下降。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專家朱慶芳也指出:國家對教育經費投入過低,造成了亂收費現象。據悉,近10年來,教育亂收費高達2000億元,一名大學生的學雜費,從1989年的200元已經漲到了1萬元,上漲幅度達到了50倍。
教育學家楊東平認為,「教育成本是否過高,除了與同等階段國家比較之外,還可以看消費者的主觀感受」。楊東平負責的《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在2004抽樣調查了10個地區的40所高中,總體有72%的學生認為目前高校的學費太高,感到難以承受的佔25.2%,與當前高校貧困生的統計數字20%∼25%相近。「肯定是過高了」,楊東平說。
楊東平和徐安琪都認為,政府應該增加教育投入,不應將教育成本過多轉移給家庭,同時還須進一步完善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儉學、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等制度,以保障貧困學生與其他家庭的子女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權利,否則經濟拮据的家庭只好無奈放棄孩子的升學期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