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焦點轉到大陸官方對趙紫陽「蓋棺定論」的評價上。為此,官方通過各種渠道放風,重申中央以往對六四作出的結論,宣稱趙紫陽是「一名老黨員」,「有功也有過」,即趙紫陽對改革開放有功,在六四風波中犯有「嚴重錯誤」;與此同時,堅持全權籌辦趙紫陽的遺體告別儀式。實際上,官方在對趙紫陽的評價上,嚴守政治底線,決不做出任何讓步,不過是玩弄了一個欲擒故縱的伎倆,利用同意舉行趙紫陽的遺體告別儀式為由頭,將悼念趙紫陽的活動納入官方的軌道,既安撫收攬人心,又再次重申以往對趙紫陽的定性不變。
悼念趙紫陽的要害,不在於是否舉行官方的悼念儀式,而是要真正還趙紫陽一個公道,公正地評價他的一生,為他徹底恢復名譽。大陸官方所謂「有功有過」的評價,貌似公允,實則包藏禍心,打著「全面評價」的幌子,行拒絕給趙紫陽恢復名譽之實。在揭露「有功有過」論的別有用心外,還需要指出這種論調的不近人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趙紫陽的一生,當然是「有功有過」。可是,中國的傳統是「死者為大」,「為死者諱」。祭奠死人時,總是要講好話,即便死者生前確實有過錯,也避而不談。古往今來鮮見人都死了,還要大講死者的過錯的,即便是翻中共自己的歷史也找不出這樣的例子來。
毛澤東是深知中國「為死者諱」這一傳統的。林彪事件後,陳毅病逝。當時毛澤東急於要為他發動文革辯解,修補和黨內軍中元老的關係,安撫人心。陳毅之死,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可是,由於陳毅在文革中是著名的「老右」,評價高了,有否定文革之嫌;評價低了,又達不到給他恢復名譽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周恩來在起草悼詞時很費思量。在悼詞中,專門加了一段說陳毅「有功也有過」的內容,既寫了陳毅的貢獻,同時又說他「有功也有過」。毛澤東看了之後,就把「有功也有過」這一段勾掉了,批示說:「功過的評論,不宜在追悼會上作」。不僅如此,毛澤東還冒著嚴寒,抱病去八寶山參加陳毅的追悼會。
毛澤東這樣做,不能說沒有故作姿態之嫌,他參加陳毅的追悼會,當然不是為了給陳毅徹底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