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外企幾年後將撤出中國

發表:2004-10-26 17: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果真是無往不利的賺錢寶地嗎?真實的創業機會究竟如何?最近,國際知名的管理諮詢機構博思艾倫諮詢公司的調查結果令人吃驚。
中國絕不是西方企業迅速致富的發家地。要想在未來的中國市場上獲益,外國公司必須重視遠期投資,也不可照搬本國企業的管理模式。

博思艾倫公司的管理顧問皮特.馮.霍赫貝格這樣描繪中國的市場狀況:「如果我們放眼未來,不難發現,將近1/4的在華企業並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也就是說,他們將只是保持收支平衡或者甚至虧本。我們相信,由於利潤回報差強人意,大概1/3的外資企業將在幾年之後撤離中國市場。」

另外,西方在中國的企業不再絕對擁有市場的霸主地位。就許多行業來說,越來越多的中國內地廠商逐漸成長起來,成為頗具實力的競爭對手,並且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例如,TCL電子集團投資法國及美國,並收購了一家德國企業;BYD電池公司佔領了世界手機蓄電池市場72%的份額。今年,跨國汽車集團在中國的銷售業績首次滑坡,而這也許只是一個開始。幾年之後,假如中國的汽車廠家進軍國際市場,勢必挑起一場世界範圍的價格大戰,加劇行業內部的競爭。

據博思艾倫諮詢公司分析,外國企業之所以在中國市場上失利,並不完全歸結為日益激烈的競爭局面,還存在著組織及管理方面的問題。霍赫貝格認為,在中國的外國公司過於強調中央集權,聽令於外國總部的遙控,不能因地制宜靈活處事。儘管中國擁有許多受過西方高等教育、素質良好,同時熟悉當地市場狀況的管理人才,外國公司卻往往傾向於任用外籍經理。霍赫貝格說,這種做法導致公司在應對重大市場變化時反應遲緩。

霍赫貝格:「這種組織結構僵硬死板,上報審批、聽候決議的程序使得駐華公司過於依賴集團總部,不能靈活處理當地問題,因此無法適應變化多端的市場環境。」

霍赫貝格還指出,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沒有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許多外國公司照搬本國市場的營銷經驗,卻對中國顧客獨特的消費心理不加以考慮。舉例說明:在中國,豪華轎車的車主往往配有專職司機,但在西方國家,他們通常自己開車。因此,若在中國市場上推銷豪華轎車,後排座席的裝備必須上檔次、夠氣派,但這對於西方消費者來說卻顯得多餘。

霍赫貝格還建議道:「中國市場如此巨大,即便對於跨國集團來說,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迅速搶佔市場龍頭地位。因此,分期制定可行、合理、明確、靈活的發展計畫至關重要。一旦市場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還能及時做出戰略調整。」

另外,外國企業還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大膽啟用中國管理人才,合理下放決策權,併發展成本控制及薪酬機制。這些管理模式都應適應中國特色,賦予企業隨機應變的能力。霍赫貝格認為,這是在中國的外國企業不可缺少的要素。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