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4-10-22 18:09:00作者:
中國人的姓名,姓在前面,名在後面,和多數外國人不一樣。如今人人有姓有名,有的人還有字,但有字的多是一些老年人,年輕人很少聽說有字的。字有可能要歸於消滅。姓、名、字這種結構,歷史已很悠久,但先秦時期並不如此,中國人的姓名有一個演化過程。
在這裡,我們談一下古人的「姓」和「氏」。
先說姓。先秦的姓不是後世的姓,這是首先必須弄清楚的。先秦的姓,很多學者認為與遠古的母系制度有關係,是氏族(或部落)的標記。由於它標誌一個人由哪個氏族出生,故稱「生」;由於當時知母不知父,所以要加上「女」字邊,寫作「姓」。當時的姓也多有一個「女」字邊,如姜、姚、姬、贏、媯、姒等等。可見,姓的起源與氏族有關。古代姓的數量並不太多,而且有些在商周時就已經滅絕了。
先秦時男子雖有所屬之姓,如周人姬姓,秦人贏姓,但並不是把姓加在名字上面。有的歷史小說或歷史著作稱周武王為姬發、周公為姬旦、秦始皇為贏政,是不符合史實的。
這種意義上的姓,到秦代以後就基本上消失了。
先秦的人除了姓,還有氏。氏是家族的標誌。姓因生而定,是不變的;氏則因家族而分,是可變的。以什麼為氏,有幾種辦法。列國公族多以「孫」系氏,有的因出於公室,就稱公孫氏;有的因出於王室,就稱王孫氏。有些以所居官職為氏,如司馬史、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為氏,如韓氏、魏氏、趙氏。不過,當時人更多的是以祖父的字為氏,如齊文公之子字子高,其孫就以高為氏。可見,氏和宗法制度有很密切的關係,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
先秦時,男子以氏與名字聯稱,如孔子為孔氏,名丘,故稱孔丘;秦始皇以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生於趙國首都邯鄲,故名政,以趙為氏,稱趙政。
後世所說的姓,就是先秦時的氏。
在這裡,我們談一下古人的「姓」和「氏」。
先說姓。先秦的姓不是後世的姓,這是首先必須弄清楚的。先秦的姓,很多學者認為與遠古的母系制度有關係,是氏族(或部落)的標記。由於它標誌一個人由哪個氏族出生,故稱「生」;由於當時知母不知父,所以要加上「女」字邊,寫作「姓」。當時的姓也多有一個「女」字邊,如姜、姚、姬、贏、媯、姒等等。可見,姓的起源與氏族有關。古代姓的數量並不太多,而且有些在商周時就已經滅絕了。
先秦時男子雖有所屬之姓,如周人姬姓,秦人贏姓,但並不是把姓加在名字上面。有的歷史小說或歷史著作稱周武王為姬發、周公為姬旦、秦始皇為贏政,是不符合史實的。
這種意義上的姓,到秦代以後就基本上消失了。
先秦的人除了姓,還有氏。氏是家族的標誌。姓因生而定,是不變的;氏則因家族而分,是可變的。以什麼為氏,有幾種辦法。列國公族多以「孫」系氏,有的因出於公室,就稱公孫氏;有的因出於王室,就稱王孫氏。有些以所居官職為氏,如司馬史、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為氏,如韓氏、魏氏、趙氏。不過,當時人更多的是以祖父的字為氏,如齊文公之子字子高,其孫就以高為氏。可見,氏和宗法制度有很密切的關係,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
先秦時,男子以氏與名字聯稱,如孔子為孔氏,名丘,故稱孔丘;秦始皇以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生於趙國首都邯鄲,故名政,以趙為氏,稱趙政。
後世所說的姓,就是先秦時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