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危機 威脅數百都市
宮崎也是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他行遍中國大陸三十三省,近兩年著有《中國現今正發生的什麼事?》(二○○二年二月)、《胡錦濤,中國的新霸權戰略》(二○○二年十一月)、《中國的現況》(二○○三年一月)、《迷走於天國地獄間的中國》(二○○三年五月)、《中國的現今,三年後、五年後、十年後》(二○○四年三月)以及《中國財閥的本體,其人脈及金脈》(二○○四年四月)等對中國政經、社會文化有親身觀察,深入分析。最近更對中國的缺水問題,水污染及沙漠化問題有深一層的見解。
宮崎正弘說,在中國大陸旅行,最擔心的就是每天用水的確保。就寢前必須準備好明天的飲用水,購買足夠的礦泉水,並不保證不必憂慮飲用水,因為買來的「礦泉水」有時是商人撿來的空瓶裝入河水再販賣的例子層出不窮,向賣商抗議,他們卻以苦笑置之。住宿旅館並不保證有水沖洗,有的水因水管老舊而鏽色濁濁,有的地方竟是從水源處就是黃色濁水,通常以此釀酒、做菜,因此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非得找當地最好的地方住宿,只希望避免食物中毒。
宮崎說,根據新華社報導(二○○四年五月十日),全國有四百零八個都市的供水系統,其配管漏損率是平均二十一ܮ五%,中國有一百以上的都市面臨嚴重缺水,其缺水量已達每年六十億立方公尺。
號稱「經濟繁榮」、「世界工廠」的大中國,正陷於缺水及水污染的惡劣環境之中,由於缺水導致影響農作物枯竭、減產而引起飢荒;污染而引起怪病以及生態的破壞。他說,甘肅省靖遠的黃河流域,一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因飲用未處理的黃河河水而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山東省滂河夏莊村的村民,飲用污染的地下水,百人前後集體罹患癌症。宮崎指出,中國預測黃河全流域的污水排出量在二○一○年將達六十五億立方公尺。黃河河水的污染是一個大問題,但是黃河河水枯竭將更嚴重。
無水耕種 連地下水也枯竭
過去十年間,黃河上游,如甘肅、寧夏、陝西的水生物,已有三分之一絕種,沿河的山林,由於亂伐,加上沒有水土保持的意識,而荒廢植林,以致常犯洪水及旱災,加上沿河的農地、工廠及都市住民過量取水,下游幾千公里的「大河」已變成「小川」,所謂的「農業大國」,山西、河北、華南一帶以及山東省的農家,其實已無水耕種。根據世銀報告,北京周邊的地下水非深掘一千公尺以上,取不了飲水,不僅河川缺水,連地下水也已趨枯乾。
除了缺水及水污染外,「沙漠化」也是黃河流域的一大危機。宮崎正弘表示,今年三月二十六日到二十八日的風沙暴,滾滾黃沙覆蓋了華北平原,面積高達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是日本國土的三倍以上,受害人數超過七千萬人。根據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對「沙漠化」的「二○○一年中國環境狀況報告」指出,中國全國沙漠化的國土為二百四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的十八ܩ二%,相當日本的七倍大,且每年平均有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沙漠化,也就是說,每十二年就有一個相當於日本大的面積變成沙漠。
依此現象,十年以內全中國約有四分之一的人民將面臨缺水的災害,農作物枯竭引起的飢荒,將導致無以估計的混亂。
「南水北調」加速地層下陷
宮崎指出,為瞭解決黃河的缺水,水污染以及流域的沙漠化現象,中國政府以「南水北調」的政策,計畫在長江上、中、下游開鑽三條大運河,企圖引長江之水進入黃河流域缺水地帶,以解決「水」的問題。
「南水北調」的大建設於二○○一年通過預算,目前由胡錦濤所信賴的前北京市長孟學農主持。第一線(東線)由上海到天津,第二線(中線)經由河北省到北京,第三線(西線)由四川省到青海省向南北方向伸引,以吸收西藏的溶雪為一大目標。為此,邊疆少數民族多有怨言,認為他們貴重的水源,被漢族引走,將構成將來族群暴動的另一個原因。
至於上海至天津的東線引水,很多地質學家憂心忡忡地表示,上海近幾年不斷競建,十八層高樓已有兩千八百棟之眾,另外還有兩千棟在建造中。如此摩天樓聚集的上海市,地下水過分抽取,已有地盤下陷現象。根據紐約時報二○○三年十月十四日報導,一九二一年至一九六五年的四十四年間上海地盤下陷兩公尺四十公分,目前每年下陷已達數公分,「南水北調」後,下陷速度將加速,應是物理現象的常識。
據說三條大運河的總長為三千公里,總工程費為六百六十億美元,將費時約四十年,預計於公元二○四○年間完成。紐約時報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批評此項大工程缺乏完整的評估與研究計畫,將嚴重破壞自然生態。
宮崎正弘因此質疑,中國缺水、水污染及沙漠化的現象,如果無法在近年內解決,很可能引起中國歷代常發生的民族大移動現象。他預言,第一,由於自然的環境被大規模破壞,天候將產生巨變,水資源劇減,進而引起水荒及飢荒,人民不得不往水源較豐饒的地方移動。第二,水污染的結果,疫病四起,也不得不引起民眾大遷徙。由於民族大移動而引起的暴動勢所難免。水是民生最基本的需求,中國種種問題中,水的問題將可能是亟待解決的最大問題。
(編按:本文作者張超英曾任駐日新聞處長和駐日代表處顧問,現住紐約。張超英繫於一九八○年使日,張超英藉著父祖在日本政界、司法界等一些關係,而開始一一突破臺日關係,被當時中國視為對日外交戰的最大對手。)
(新新聞 http://www.new7.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