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自身表現欲太強,故事講不好
鄭天庸第一個要曝光的大導演,選擇的是知名度最高的張藝謀。
「攝像出身的張藝謀,對整部影片保持著非常完整、清晰的構思。作為導演,他只用他自己的眼光來完成導演最重要的第一步--善於發現演員,很有眼力,他深知美國成功導演的經驗--演員選對了,影片也就成功了60%。」這是老人的第一定義。
從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到今年被炒得火熱的《十面埋伏》,他的影片都以缺乏故事性遭到一片嘈笑。鄭天庸這樣認為:「之所以張藝謀導演故事講得不好,是因為他自身表現慾望要超過演員的發揮。演員在張藝謀的手中就是一個工具和一個音符,演員所有的表現,早已刻畫在導演的頭腦中」。
他認為張藝謀導演的分鏡頭劇本,是其導戲的最大特點。他厚厚的一本分鏡頭劇本設計成了一本連環畫,這本連環畫據說就是張藝謀親手畫的,「裡面演員要對應的角色所表現的眼神、動作、造型甚至拍攝的角度,都已經明白地表現在分鏡頭劇本中。」但分鏡頭劇本並不是張藝謀的首創,據鄭天庸回憶,早期《神鞭》、《宰相劉羅鍋》的導演張子恩也使用過分鏡頭連環畫式的劇本。
大家都知道,張藝謀並不是科班出身的導演,由於他語言表達能力不強,所以並不善於啟發演員,鄭天庸說:「這是導演在選完演員後的第二步工作,我在《英雄》劇組中雖然戲份最後都剪沒了,但我在電影中的角色畢竟不同於一般電視劇中的小角色,整個拍戲過程,張藝謀和我在拍戲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他不指導演員,習慣他拍戲手法的章子怡,也並不是表現得十分刻苦,只是按照規定的完成導演要求的動作、姿勢和表情。
說到張藝謀導演的成功,單從拍攝中總結,鄭天庸概括為六個字--「精力超級旺盛」。簡單的形容不難發現張藝謀敬業的工作態度,「我在劇組中有意在找,他是怎麼成功的?我沒有找到他有什麼特殊的金剛鑽,只發現了一個樸素的秘訣,那就是敬業。一個導演,上上下下要協調整個拍攝隊伍的所有工作,在敦煌的時候,拍戲結束了,別人都在休息,我就看到他爬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選外景,他先看好了,然後再叫攝像,我就不明白,這個導演精力為什麼如此旺盛?他晚上還有更多具體而瑣碎的工作呀!」
鄭天庸還向記者透露,雖然張藝謀對記者很低調,而且不太願意接受採訪,但他在組裡卻告訴每一個演員,「大家可以告訴記者,現在不方便接受採訪,但絕對不能向娛樂記者耍大牌,這麼多行業領域的記者,唯獨娛樂記者是碰釘子最多、最有爭議的群體,我們應該理解和體諒他們。」
陳凱歌:習慣於現場回放,最有利演員
鄭天庸名氣雖然不大,卻總有機會同大導演合作。除與張藝謀合作了《英雄》之外,他還在陳凱歌執導的電影《和你在一起》中擔任了重要角色。《和你在一起》是鄭天庸與陳凱歌的初次合作,可當老鄭說起拍攝《和》片的點點滴滴,你會發現,陳凱歌對他的影響顯然要比張藝謀深刻得多。「當時是劉佩琦把我介紹到劇組去的,他一見到我就著急地說,『我都13條沒過了』,我聽完還半開玩笑地回答『呦,你這麼大牌的演員,怎麼能讓你13條沒過呢』?劉佩琦幾乎是苦笑著告訴我,『您一會兒就知道了,你看,我13條沒過還一點兒脾氣都沒有。』」
對於劉佩琦的話,鄭天庸當時心存疑問,直到在《和你在一起》劇組待上了一段時間後,他才漸漸看出一點門道,老鄭發現,陳凱歌的執導方式的確同其他導演不一樣,而這不一樣就體現在:陳凱歌在拍攝現場非常注意監視器中的回放鏡頭,說他是中國最喜歡看回放的導演甚至也不為過。「陳凱歌只要拍完一個鏡頭就立即跑到監視器前去看回放,不僅他要看,有份參演的演員也都很自覺地跟著他一塊兒跑去看,通過回放,陳凱歌會告訴你,哪裡演得不到位,怎樣處理會更好,所以一個鏡頭拍上十幾遍也就不奇怪了,不過這樣更有助於演員演技的提高。」
在陳凱歌的劇組,所有演員都被一視同仁地對待,即便夫人陳紅也沒有特權。鄭天庸透露,有一次陳紅在拍攝一個鏡頭時也NG了十多次,身為導演夫人兼製片人,竟連連吃「螺絲」,場面好不尷尬,要強的陳紅當時就急哭了,而且心裏也不免質疑丈夫這種「勞神又勞財」的做法。可陳紅同時深知陳凱歌的脾氣和拍攝原則,硬著強忍了眼淚,直到她的導演丈夫滿意地喊「cut」。鄭天庸說:「以前我聽說陳凱歌脾氣不好,但在片場,我發現他是個對演員極其尊重的導演,也正因為這樣,演員被喊再多次NG都沒脾氣,大家都明白這是為了影片和自己的演技更加完美。」
謝鐵驪:法寶是嚴謹細心,最令人敬重
第四代導演謝鐵驪是鄭天庸最敬重的導演,「畢竟我們都是一代人。」他們共同合作的影片是《穆斯林葬禮》,說起謝導演導戲他滿臉喜色:「他就像個老媽媽可細心了,而且一點脾氣都沒
有,他導戲的風格在第五代、第六代導演中一點都找不到。」
謝導演的細心表現在拍攝過程中的方方面面,「我們拍戲使用的道具是個水壺,謝導慢條斯理地說,道具道具,這個水壺不是我們現在要體現的年代所有的水壺,你要找到那樣的(他比劃著形狀)水壺。道具師想都沒想就說沒有,我找不到。一般情況別的導演就將就了,反正一個水壺,可是謝導說,你等著,我去找。半小時過去了,謝導演拎著他前面形容的那個水壺出來了說:『這才是我們年代裡的水壺!』」
謝導演的0.1度大近視眼導戲時根本看不清監視器,可他還是能發現大家演得是否到位,鄭天庸從謝導這裡找到了秘密:「雖然我看不見監視器,但我都把你們的台詞背下來了,我聽你們說台詞的感情、語氣還有邏輯重音,如果對了,那麼你們一定演對了。」謝導這般細心目前在內地導演中很難找到。
鄭天庸還說,現在導演已經省略了很多嚴謹的工作流程,「我們就說開機前的導演闡述吧,目前我見過的恐怕只有尤小剛在這樣做,其他導演誰堅持做了?!」
李少紅:沒導戲卻署大名,惟一的失望
同國內許多知名導演及演員合作過的鄭天庸,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發現了一個行業內部的秘密,人們所知的演員、導演也有「假冒」的。
鄭天庸回憶起當年同王祖賢一同合作的電影《追日》的日子,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位所謂的主人翁其實在片場僅拍了3天,因為在王祖賢那個當紅年代,每天前來找她拍戲的人幾乎敲破了門,而她也是來者不拒,只要認為有好的劇本就接,在《追日》拍攝的同時,王祖賢在外面也接了近10部戲。為了保證《追日》能夠順利進行,劇組沒辦法,把主人翁的形象臨時做了改變,並找來了一位在燕京飯店的部門經理來當王祖賢的替身,這個人的相貌和身材同王祖賢驚人的相似,尤其戴上特意設計的帽子,如果把臉遮住後,根本就難分辨是誰。於是這個部門經理就成為了王祖賢的替身。所有帽子不露臉的戲都是由她完成,觀眾在《追日》中所看到的王祖賢臉孔的畫面,也就是她僅在3天內拍的「臉面戲」。
演員用替身這倒是有心可原,最讓鄭天庸不理解的是,竟然有導演也用「替身」。鄭天庸和現在國內著名導演李少紅曾在電視劇《買辦之家》中有過合作,當時他是帶著一種仰慕者的心態去合作的。因為鄭天庸非常想看看這位號有中國影壇迅速崛起的女導演,是一個什麼樣的奇人。當知道李少紅真的「底細」時,鄭天庸失望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在《買辦之家》拍攝時,李少紅根本就沒有露面,真正導戲的人只有一個--曾念平,李少紅的愛人。可是當此劇全部後期製作完畢後,主創人員的名單中卻赫然著印著6個大字--總導演李少紅。
馮小剛:沒機會親眼目睹,最嘆服徒弟
鄭天庸2001年與馮小剛合作《關中刀客》之《花翎子》,這又是一部讓鄭天庸沒有看到總導演真正拍攝內幕的電影。
「很遺憾,這部戲我沒有看到馮小剛是如何導戲和在片場的指揮。由於他的《關中刀客》系列他是總導演,所以每個篇章都是由執行導演去完成拍攝的,他並沒有親自指揮。」
雖然沒有看到馮小剛親自指揮,他卻看到了「中國賀歲片大王」徒弟的能力。「他們是一班分不開的人馬,他的這幫『徒弟』能力都有過人之外,他們完全與馮小剛的思路一致,馮小剛對他們每個人都很瞭解,也很放心,所以他的一班人馬鑄就了馮小剛賀歲的金招牌!」
中國導演有兩大共同的毛病
與無數導演合作過後,鄭天庸發現現在導演都有兩個通病,一個是大家都缺乏愛護演員的意識;另一個是大家都太想適應海外市場。
「愛護演員不是寵愛演員。現在很多導演關心的都不是導演真正關心的問題,思考的都像製片人想的問題,導演都在想費用,比如:全天野外戲,不管演員是早上的戲還是晚上的戲,劇組都會把大家統一拉到荒郊野外,就是在你疲憊的時候,導演突然通知到你戲了,你想想這種狀態怎麼能有精品?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導演因為各種不可避免的原因,不得不搶戲的情況下。」
對於中國導演頻頻向奧斯卡看齊,他也發表了不同看法:「中國導演應該堅持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一味地揣摩別人的電影拍攝手法和技術,永遠跟著別人跑,即使學會了,別人又有新的東西了。只有堅持自己的特色,中國電影才能魅力不衰。」
明星Big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