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人的最愛


60年代生人沈迷於文學,80年代新新人類是在網路中泡大的。70年代生人也跟著朦朧詩和反思文學起了一會兒哄,而今在網上談情說愛和灌水的本事也不小。那70年代生人的特點是什麼呢?70年代生人其實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他們開動了中國人對流行文化的觸角。

  有人認為流行文化都是垃圾,但70年代生人不這麼看,流行文化曾像春風雨露一樣滋養他們的心靈,他們曾是如此飢渴、如飲甘飴地頂禮膜拜地吸取來自外界的流行文化養料,在他們看來,流行文化並非僅僅是娛樂,是生活調劑,其內中蘊藏了無數的精神追求---理想、愛情、義氣、反叛的吶喊、柔聲的傾訴……

  70年代生人突然被關注和70年代生人的集體懷舊緣於2002年的羅大佑演唱會。他們乘飛機去聽羅大佑演唱會,門票多貴也在所不惜,他們幾乎每一首歌都可以跟著唱下來,每一首歌的歌詞都銘記在心底。自此70年代生人因忙於工作、安家立業而變得渾渾噩噩的生活裡又激起了躁動的浪花,心底的某種久違的激情被喚醒,他們樂於重新翻出那些已經蒙上灰塵的老歌、老電影、老動畫片來回味回味,在那些而今看起來很粗糙幼稚的文化巡禮中,找回曾經那麼執著、那麼投入、那麼衝動、那麼單純的精神共鳴。

  露天電影---當年的歡樂總動員

  也許70年代生人對於露天電影的印象沒有60年代生人那麼深刻,但觀看露天電影時的沸騰氣息,70年代生人還記憶猶新,也許具體看的什麼電影,名字和內容都記不清了,但那份喜悅和迫切的心情,是70年代生人最早的對於大眾娛樂的記憶。

  《鐵臂阿童木》---視覺的驚醒

  如果用現代的話來形容當時看《鐵臂阿童木》的感覺,那麼「炫」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首先它是當時最早的動畫片連續劇,第二它的人物畫面和故事都讓當時的孩子們包括大人們為之一震,第三它開啟了日本動畫片幾年內在國內長盛不衰的境況,從此後《聰明的一休》、《森林大地》、《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花仙子》、《瑪亞歷險記》、《藍精靈》……的熱播一發不可收拾。

  與現代動畫片相比,當時的動畫片的製作要粗陋很多,而且也不帶任何成人化的元素,簡單、純樸,完全是孩子的世界。

  《加里森敢死隊》---打打殺殺的英雄

  《加里森敢死隊》當時播了一陣就停播了,據說是太多孩子模仿裡面的暴力情節,特別是那個酋長,讓很多男孩愛上了刀!但更深層的原因大概是《加里森敢死隊》對以往英雄定義的顛覆,裡面的人物都是囚犯,但他們看起來那麼英勇善戰,那麼帥氣逼人,比很多國產片裡的正面人物顯得更可愛。

  後來國內也掀起了國產片人物臉譜化的討論。《加里森敢死隊》讓70年代生人朦朦朧朧意識到好人壞人並不見得涇渭分明。

  《大西洋底來的人》---科幻的味道

  這可算做中國人接觸到的第一部科幻片,當年游泳池裡多了一種泳姿---麥克式,當然沒有一個人能用這種泳姿游出20米。麥克給中國人帶來的衝擊大大超過而今《黑客帝國》裡的尼奧。

  《排球女將》---人人都在打排球

  那個叫做小鹿純子的女孩大概就是當年的青春偶像了。《排球女將》掀起了全國特別是學校裡的排球熱。當然隨著中國女排真正地揚威世界使這股熱潮延續了好幾年。

  跟著《排球女將》打排球,因《血疑》而對自己身上的每一塊印記疑神疑鬼,相信90%的70年代生的城鎮人都幹過這樣的事,80%的人都知道什麼是RHAB型。

  《霍元甲》---昏睡百年猛然覺醒

  這是第一部進入內地的香港連續劇,他對70年代生人的流行文化有三方面啟蒙:一是武打片從《霍元甲》開了先河,70年代生人就愛上了這一影視劇片種,對隨後的《陳真》、《射鵰英雄傳》、《絕代雙驕》等片趨之若鶩,也才有了國內首部武打片《少林寺》的誕生以及武打片熱潮;二是港片,從《上海灘》到《萬水千山總是情》再到無數的香港電影,可以說是伴著70年代生的人的成長;三是粵語歌,雖然有人戲稱為鳥語,但很多人還是唱得有滋有味。

  鄧麗君---靡靡之中不能自拔

  「原來還可以這樣唱歌。」鄧麗君熏陶了70年代生人對於流行歌曲的飢渴之心。當時對於不良青少年的定位是:喇叭褲、蛤蟆鏡、爆炸頭、拎著錄音機滿大街遛,錄音機裡放著靡靡之音---鄧麗君。這可能要算做最溫情的不良青少年了。鄧麗君教會了70年代生人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唱歌。此後才有了校園歌曲,才有了羅大佑、李宗盛、齊秦、蘇芮……跟現在的流行歌曲常常不知所云相比,當時流行歌曲的歌詞都非常精美,非常打動人。當時的年輕人會把歌詞抄錄下來,當做一種對詩歌的精神寄託。

  《虎口脫險》---大片的感受

  將《虎口脫險》說成大片是不準確的,但它帶給人們的感受一如而今的大片,是一種感官的極大享受。無需思考,沒有說教,從頭笑到尾,讓70年代生人懂得了什麼是喜劇並牢牢地記住了它。估計一提起土耳其浴室和《鴛鴦茶》,沒有一個70年代生人不會心而笑的。

  瓊瑤片---超現實的愛情

  不食人間煙火,有點矯情,有點造作,但不得不承認瓊瑤小說及電影中的愛情比現代愛情更純粹、更理想化,也更美。瓊瑤片影響了70年代生人談情說愛的方式,70年代生人一定都有過真的是「談」和「說」出來的愛情,而非一上來就身體大面積接觸。在人慾橫流的今天,70年代生人心底還留有多少那種純真、執著,冒傻氣的愛情呢?

  崔健---原汁原味的反叛

  伴隨70年代人成長的流行音樂幾乎都是舶來的,就算國內歌手也是翻唱港臺或歐美歌曲,但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搖滾。國內歌手在搖滾方面有著驚人的原創力。崔健喊出了一代人的心聲,叛逆、自由、激情,搖滾反映出了70年代生人最強烈迫切的精神追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