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法國大革命是否「確立了西歐國家的近代民主體制」,網友徐仰藥先生已經在《法國大革命的啟示》中作了極為精彩的駁斥。其實,提出這種說法的網友忘了或是不知道一個起碼的事實:早在法國大革命之前,英國就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那場革命雖然也算是暴力革命,但從未製造出法國大革命那樣的血腥恐怖,付出了遠比後者小得多的人命與社會進步代價,此後的社會發展也相對順利得多,是西歐最先「確立近代民主體制」的國家, 從沒像法國那樣在革命爆發數十年後還在漩渦裡打轉。
更重要的是,在我看來,法國大革命和俄國的十月革命完全是兩回事。哪怕前者是偉大的,也決不能自動證明後者也是偉大的社會實驗,因為後者除了「砸碎了一些壇壇罐罐」(也就是毀滅了兩千萬蘇聯人民的生命)之外,唯一「確立」了的不是什麼「近代民主體制 」,而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反動、最黑暗、最**的社會制度。
身居海外的自由知識份子中還有這種糊塗觀念,說明黨文化的遺毒是何等深重。不破除這些黨從青少年時代就強行植入我們大腦深處的腐惡教條,未來的中國還要捲進暴力革命的慘禍之中。有鑒於此,筆者不揣鄙陋,根據近年來在國際上披露的前蘇聯機密檔案,在此 談一下法、俄革命的重大區別。
一、 時代背景完全不同
法國大革命爆發前是路易15、16的封建統治。當時法國社會的統治階級是貴族和教會,大部分土地為貴族與教會霸佔,貴族階級和僧侶階級權傾朝野,不但不從事生產勞動和貿易,而且享有種種特權,將稅收的重擔完全壓在新興的資產階級(所謂第三等級)身上。連續多年的災荒和對外支持北美獨立戰爭,引起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在危機深重時國王還想一如既往地把財政負擔轉嫁到第三等級頭上,因而引起官逼民反,導致國民議會成立。國王路易16雖然一度屈從民意,宣誓效忠憲法,但一有機會就想變天,最後竟然想逃出巴黎去投奔他的奧地利堂兄弟,引外國軍隊來鎮壓革命,從而激起民憤。人民處死了國王,大革命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與此相反,俄國在一戰爆發前,從亞歷山大二世開始到後來被推翻的尼古拉,一直在進行和緩的資本主義改革,實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諸如解放農奴,召開國家杜馬(國會)等。戰前俄國經濟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的起飛階段,根據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異議學者的統計資料,戰前十年俄國的經濟增長是俄國有史以來最快的,後來蘇聯從未達到那個速度。
一戰爆發時,俄國人民對沙皇無限崇拜無限敬仰,在宣戰當天群集皇宮前,高舉聖像,高唱國歌。但當戰爭打了三年後,前線接連失敗,後方經濟破產。尼古拉忙著指揮戰爭,朝政讓他的德國老婆弄得烏煙瘴氣,因為皇儲害血友病,幾次瀕危,全靠一個文盲農民大氣功師拉普斯丁救活,她便縱容他如魏忠賢般胡作非為,使得人民紛傳皇后是德國間諜,前後方的一切重大災難都是這個俄姦搞出來的。當戰爭帶來的災難使人民忍無可忍時,二月革命便爆發了。沙皇本可鎮壓,但還是和平退位了。他這樣做的結果,是害得全家後來讓列寧下令謀殺了。
與十月革命完全不同,二月革命是真正的自發的人民革命。臨時政府上臺後實行民主改革 ,開放黨禁報禁,釋放政治犯,召開被沙皇在戰爭中關閉的國家杜馬,著手建立民主國家 。這樣一個進步的民主政府,根本就沒有理由去推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