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門,假、假、假!
到北京旅遊,人們想得最多的恐怕是能在較短時間內遊覽首都更多的名勝古蹟,「北京一日游」應運而生。然而遊客想不到,他們跨入的可能是假導、黑車精心設下的「旅遊陷阱」。
「長城八達嶺一日游,50元包來回。」記者從前門西大街往東走,一路上就有六七個婦女攔著記者推銷,她們年紀大都四五十歲,手裡只有一張類似名片的東西,上寫「八達嶺長城、十三陵(長陵、定陵或昭陵)、十三陵水庫、古神道(外景),一日游50元。」在老舍茶館前,記者登上一輛旅遊車,一位20多歲的女孩子自稱是導遊,問其有沒有導遊證,她則支吾不語。記者又登上另一輛車,一個30多歲的女子正忙著招呼大家。「你是導遊嗎?」「是啊!」「有沒有導遊證?」「今天出門急,忘了帶導遊證。」再追問,她則轉頭招呼別的遊客去了。三年前,記者曾經在此暗訪「一日游」,揭穿黑車拉客、假導遊誤導遊客購物、購藥的黑幕(詳見《中國質量萬里行》2001年第5期)。此後也有媒體揭露「北京一日游」黑車、假導遊的報導,但直到現在,前門的黑車、假導遊仍沒有絕跡,且有更加興旺之勢。
到北京旅遊,許多人想買些珠寶佩飾做紀念。然而,在前門遊客可能遇到假拍賣搭臺賣的假珠寶。在珠寶市街,記者看到一家珠寶店門前放著張桌子,擺著幾件玉器擺件,旁邊還有些破粹的玉石,拍賣錘就放在桌上。看到記者胸前的相機,商販投來警覺的目光。在絲綢商店斜對面,還有一家專賣玉貨的小店,遠遠地就聽見喇叭的叫喊:「300元要不要?200元要不要,100元要不要……」每拿出一件玉貨,商販都要如此喊一邊。記者走上前細看,桌上也有些破碎的玉石,旁邊還有個大籃子,裡面放著健身球。見到記者,叫喊的商販更來勁了。擺出一對玉石大象,記者伸手摸摸,很粗糙乾澀。商販問:「150元賣你了!要不要?」記者搖頭。商販說:「100元要不要?」記者問:「真的假的?」商販說:「絕對真,假一罰十!」記者表示懷疑轉身走開。商販追問:「不要別後悔啊,50元要不要?」與記者同行的業內人悄聲說:「你剛才摸的玉石像和旁邊籃子裡的健身球,都是由石頭粉聚的,跟玉不沾邊兒。」而對於擺在大柵欄一家商場櫃臺裡的玉手鐲,同行的業內人肯定地說:「這是玻璃做的,千萬別買。」
遊客在前門行走,隨時可能遇到假貨,這些假貨不僅僅是旅遊商品,還包括假光碟、假髮票、假名人字畫等。其中假光碟最隱蔽。在大柵欄步行街北側有一條狹窄而幽深的門框胡同,往裡走數十米,可以看到許多小門臉兒。一個服裝店門口站著一位20多歲的女孩,記者問:「有碟嗎?」女孩點頭。順著小屋裡狹窄的梯子走上去,上面則是一個很大的閣樓,靠牆擺著幾張桌子,堆著許多光碟,七八個男女正在翻看。兩名店員站在旁邊聊天。記者佯做翻看光碟,這些光碟軟體包裝粗糙,有的畫面不堪入目。「哥們兒,相機不錯,做什麼的?」不知何時記者身邊多了個強壯的小夥子,他警覺地盯著記者的相機。「還行,佳能SO50E,我是濟南市攝影協會的,你也愛玩?」記者一口地道的山東口音使小夥子放鬆了警惕性,他哼著小調轉身下樓。記者則驚出一身冷汗。據調查,這個胡同至少有三到五家賣盜版盤的,是盜版盤的銷售窩點,盜版盤在別處賣12元,這裡5至6元就能買到。他們表面像是開服裝店、美容店的,實際上在這裡常年賣盜版光碟、軟體。這些人分工明確,有人賣盤,有人負責在胡同口拉客、盯梢兼做打手。
假髮票給錢就賣。從箭樓西側順著弧形道路往前走,一路走一路不斷聽到高高低低叫賣聲:「發票、發票」。這些票販子們行裝與常人無異,只是終日風吹日晒,臉大都呈紅黑色。不時有票販子湊上來問詢:「發票要嗎?」從前門西側老舍茶館走到前門體育用品商店,不到1000米的距離,竟有15個票販子向記者推銷發票。在前門體育用品商店門前,票販子問:「商場、賓館、旅店發票都有,你想要哪種?」記者表示想要一張商場發票。票販子轉身往南走20多米,如變魔術一般,再折回身時,手中已多了兩張發票。記者看到是王府井某商場的購物發票,2004年最新版。票販子每張要價60元,「最少也得30元一張。」正交涉間,票販子忽然變了臉催促說:「你要不要?前面有工商的,看見就麻煩了。」記者抬眼,果然看到30米外的前門大街上停著一輛工商執法車。「15元兩張,不行就算了。」記者轉身就走。小販緊跟過來:「老闆,15元兩張的票我這裡也有,你要嗎?」記者問:「真的假的?」小販:「這麼便宜,只能是假髮票啦,你多少給點錢我就賣。」記者以假髮票不能報銷為由脫身。
在對前門的數次暗訪中,記者發現,曾經被媒體曝光的「十大假」依然存在,大柵欄旅遊商品市場一個櫃臺裡,依然掛著署名「啟功」、「劉炳森」、「範曾」的毛筆書法作品。記者伸手觸摸,尚能摸到墨汁的色粒兒。位於珠寶市街的兩處手錶攤點上,「雷達」、「勞力士」、「歐米茄」等假名牌手錶依然在賣。此外還有假名牌服裝、假冒劣質眼鏡……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這裡竟然還有兩條已形成規模的「假貨一條街」。
假美容美發用品一條街?
記者接到來自瀋陽的舉報,反映北京前門有假劣髮膠在售賣。舉報者自己就是生產髮膠的企業主,因為遭遇假劣髮膠的衝擊,丟失大部分髮膠市場,現在工廠面臨倒閉。他說,「前門有個假劣美容美發用品一條街,批發零售假劣髮膠,還銷售大量假劣美容美發用品。」
4月10日,記者再次來到前門。在不足1000米的大街上,竟然集中著十幾家美容美發用品商店。記者走進一家美容美發用品店,藉口要為開理髮店的朋友購買髮膠與店員過招。店員從貨架上拿出數種不同名稱的髮膠,記者看到包裝上都有產地和生產日期等。店員介紹,這些價格大都十五六元一瓶。記者問:「我的朋友說,他開美容美發店,只要最便宜的那種,有嗎?」店員用手一指牆角說:「有,5元一瓶」。記者看到那裡放著一堆瓶子。店員拿起兩瓶,記者注意上面也有廠名,是天津一家化工廠生產的。
記者:「太貴,我的朋友說的可沒有這麼多錢啊!」
店員:「你要多少?」
記者:「最少10瓶吧!」
店員說:「3元1瓶。」
據瀋陽投訴者講,髮膠原材料是酒精,現在酒精的價格已漲到5000多元一噸,一瓶一公升的髮膠不能低於5元;但市場上銷售的髮膠價格才3元一瓶。為何如此便宜?只有一個原因,它是用工業甲醇做的,市場上甲醇的價格只有2000多元一噸。假髮膠有股刺鼻的氣味,它噴出的絲線有力,比真髮膠看上去效果要好。這種髮膠對人體傷害極大。記者打開髮膠瓶,一股刺鼻的香料氣味撲面而來。記者以不好帶為由退出,隨後又如法炮製,走了三四家,發現都有這種假劣髮膠在銷售。在接下來的調查中,記者發現這條街上銷售的假劣商品遠遠不止髮膠一種。在一家美容美發用品店,記者問飄柔多少錢一瓶,店員說28元,最低不能低於20元。當記者以「別的店十幾元就賣,而你的價格為什麼不能再低」時,店員主動揭開了真假飄柔內幕。他出門左拐,很快從另一家店裡拿回一瓶飄柔說:「這是假的,十幾元就可以給你。真的包裝瓶蓋與瓶身上下一致,假的兩個顏色不一樣;假的飄柔乳液黏性大,用手指一點能拉出長長的一根乳線,真的黏性小,不能扯。」記者扭身又從貨櫃上拿下一瓶大寶問:「這是真的假的?」店員肯定地說:「假的!」
記者:「假的你還賣啊?」
店員:「有人就圖它便宜才來買,北京許多美容美發機構都從這裡進貨。」
記者:「你在這裡賣多少年了?不怕有關部門來查?」
店員:「很多年了,這條街賣假貨的多了,查誰?把我們查封了,他們吃什麼!」
誰為前門負責?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其實這些假冒偽劣產品並不難辨認,也不需要高科技儀器才能辨別,那些美容美發用具、保健商品,分明就是「三無」產品,而有些商販自己也承認是假貨。明知有假,為何還有人自願購買呢?4月10日上午,在前門西南地鐵出口的地下通道裡,中華煙一盒只賣5元,對於記者「真中華還是假中華」的質問,小販竟回答:「真中華有賣5元一盒的嗎?」而在短短不到10分鐘時間,竟有三四個遊客購煙。可見,假貨有它的消費群體。同時,我們一些企業、事業單位有制度露洞,比如前門的假髮票,它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有些人可以用來報銷,將假髮票換成真鈔票。
前門假貨何其多,究竟是因為什麼?4月10日下午,前門肯德基二層。一位曾在前門某工藝品商店做導購的蘇茵(化名)接受採訪,對於記者的質疑,蘇茵說:「前門這一帶假冒偽劣的東西的確很多,假貨橫流的說法我不止聽一個人說過。你所發現的假冒偽劣只是其中極少一部分。前門遊客特別多,與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很有關係。第一次到北京來的遊客沒有不想看天安門的,而前門與天安門又近在咫尺。前門的假貨有一個特點,都是小商品,尤其是旅遊商品。假貨有機會出手、走得快。遊客來自天南地北,外國人也有,即便後來發現自己買的是假貨,也不會為此再千里迢迢找回來。我們做的就是一錘子買賣。」
4月11日,前門老店「都一處」二層。記者採訪到一位已撤出前門櫃臺的老闆周強(化名)。周強說:「我曾經在這兒干多年,這條街沒幾家賣真東西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成本高、利潤小,生意就沒法做。比如這裡櫃臺租金、管理費、各種名目的稅收、治安費、電費等太高太多,我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只能在顧客身上打主意,進假貨成本低、利潤高,商人當然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賣假貨,我們賺不到錢,吃什麼喝什麼?再者前門是崇文區和宣武區的交界,管理上也有露洞,有機可乘。我們租櫃臺賣貨,他們只管收錢,不管賣什麼。大家都做這種(假貨)生意,若有來檢查的,稍有風吹草動我們就知道了。」
在記者的採訪調查過程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前門一帶打假從沒停止過,但一浪高過一浪,總是打假剛過,假又來。」 2004年4月16上午9點,記者打電話到大柵欄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說:「我們這裡是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是抓社會治安的,跟打假沒有直接關係,儘管打假是所有人的義務,但我們專職工作是維持社會治安。」據這位先生介紹,前門賣假髮票的應歸公安部門管;旅遊黑車、假導遊這一塊很多職權都在區級單位,具體假導遊應歸旅遊局管理,拉客黑車按新法規歸城管部門分管;假名牌服裝、假名牌表等則歸工商部門。至於一日游陷阱問題,具體哪裡分管,他也不太清楚,因為這裡面牽扯到比較多的「口」,包括交通、道路管理、旅遊局、工商等,是多頭管理。前門某工商所一位副所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前門的假冒偽劣問題由來已久,但有些不屬於工商所治理範圍,要想打假治劣需要各個部門聯合行動才行。」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指出:經營者以營利為目的而不顧社會效益,現在的某些法律制度,導致了講信譽的成本高,不講信譽的成本低。問題關鍵難就難在對經營者的處罰力度上。處罰力度偏輕,經營者就會與執法者週旋。從根本上講,所有的無奈都源於我們法律上對違法經營者的懲處力度偏輕。
普通消費者如何看前門的假冒偽劣現象呢?北京鮮魚口胡同的劉大媽直截了當:「外地人才在前門買東西,北京人一般都到西單購物。」一位江西遊客的話讓記者印象深刻,他說:「我前天在前門買了一雙名牌皮鞋,穿兩天就脫膠了。我第一次來北京,想買件東西作紀念,認為這裡是祖國的首都,不會有假貨,卻偏偏遇到了假貨,很傷心!」一位山東濟南的旅客說:「我對前門比較瞭解,用四個字來形容--假貨橫流!再不治理,不但有損北京的形象,更有損於咱中國的形象!」
前門的假冒偽劣為何屢禁不止?難道真的無藥可治?難道大前門真的要成為假冒偽劣的代名詞?天子腳下,「燈下黑」就這樣長期存在下去?人們不僅要問,前門怎麼了?溫州為假冒偽劣付出了沈重的代價,難道位於祖國心臟的大前門也要步其後塵嗎?
《中國質量萬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