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成為惡意欠手機費的高危人群

發表:2004-02-18 00: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學生擁有手機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然而,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校園也出現了一類手機惡意欠費族,他們利用各種手段惡意欠費,讓電信部門防不勝防。他們的這種做法,也使他們自身遭受了嚴重的誠信危機。

  長沙市河西某高校大二的楊同學得意地吹噓:「我半年就換了4張手機卡。」雖然頻繁換卡使楊同學的親友聯絡他時不太方便,但楊同學對此感到滿意,因為這給他帶來的不小的「經濟利益」。原來楊同學使用的每張手機卡都是欠費近百元停機,停機後,他就丟棄原來的手機卡,借用其他同學的身份證重新辦一張校園卡,進入下一輪的手機惡意欠費循環。據記者調查,像楊同學這樣的惡意欠費族在各大高校絕非少數。

  前不久,電信部門針對這種惡意欠費行為採取了「零透支」對策,即當用戶SIM卡中餘額為0時,經系統識別後,對該SIM卡採取停機措施,以減小用戶惡意欠費給公司帶來的損失。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校的「惡意欠費族」又有了新對策---「最後的瘋狂」,即當手機的話費餘額不足1元時,就打最後一個電話狂煲電話粥,不管是長途電話,還是信息臺,一煲就是幾個小時,據說這是一個「小聰明」的大學生發現的手機計費BUG,即「設計漏洞」。

  中國移動長沙分公司的王經理向記者透露,公司為了使大學生能享受到物美價廉的電信服務,在各大高校開通了「校園卡」的業務。然而,這項業務卻使公司的損失大增,這讓他們始料不及。王經理介紹,大學生成為惡意欠費的高危人群,他們曾成立了專門的話費收繳小組對大學生欠費進行追繳,但面對大量的惡意欠費,他們追回的欠費微乎其微。「這要依靠大學生的道德自律。」王經理對此頗為無奈。

  湖南師大一位姓彭的倫理學教授認為,高校出現這種惡意欠費族,有制度上和技術上的原因,也有心理因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總希望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回報,總是喜歡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損失別人利益的基礎上。如今的大學生已不是單純生活在象牙塔裡的天之驕子,而是社會的普通一員。就誠信而言,這種惡意欠費的行為應受到良心的譴責,市場經濟需要一個誠信的環境,大學生應該在講誠信方面起表率作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