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國,什麼奇怪事都會發生。
一本純社會學著作(三聯/哈佛燕京學術叢書),一本講述30年前一座很小的水庫(1.2萬千瓦)和它並不算太多的移民(約5000人)書,印數不過區區7000冊,居然在發行後不到半年,就讓當局給禁掉了。
但這短短的幾個月,已經足以讓這本書一傳十、十傳百地被廣泛閱讀,聲譽遂遠播港、臺、海外--不為別的,只為居住在大陸、港臺,還有世界各個角落的華人,以及雖然不是華人,卻清楚知道中國佔了地球上很大的一塊地方,中國人不但是不可無視的鄰居,其生存(以及行事)狀況,對世界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的外國人,都感到了這本書的份量,感到它平靜敘述下的鞭辟入裡。
作者是誰,他究竟講了什麼故事,透過故事做了哪些學術分析,竟使得這本書有了如此大的動靜(它是十多年來,已經出了共6輯近50本的這套叢書中獲得最廣泛閱讀,也是唯一被禁的一本)?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三峽工程:作者講的實際是三峽工程--這個在中國只允許有一種聲音(頌揚)存在的舉世矚目工程的故事,自然具有吸引力。也有人說,作者雖然年輕,但和他已經非常有名的導師一樣,眼光與胸懷非同尋常,這在學人們主動靠攏強權、以求自身「發達」的今日中國,幾成鳳毛麟角。說得不錯,只是這本紮實可信著作的問世,還另有一個偶然的原因。
不知道共產黨在何年何月出於何種考慮,竟然在它自認為是「御用思想庫」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立下一個規矩:每年一次招募獲得該院博士生資格的青年,「到基層挂職鍛練」。在相當多青年學子心目中,這是由學界冠冕堂皇躋身政界的絕好機會,而且多年來成批的人確實這樣做了。本書的作者也報名了--那最初的動機,可能只因為他是個大都市知識人家庭的孩子,卻對中國最重大也最繁難的農村抱有相當的學術興趣(當然在更深的心理層次上,也懷有同情心)。沒想到的是,以中國之大,居然將他安排到三峽庫區的一個移民大縣(雲陽),還讓他在該縣農業、文教和移民三個領域中任挑一個,擔任副縣長!
縣在中國非同小可。2000年來,「縣太爺」一直是最高統治者在基層的代表,進入共和之後,縣是中央政權對國民實施控制(與盤剝)、中央財政直接撥款的最底一層機構。這就是說,當了主管移民挂職副縣長的作者,不但能及時瞭解到中央的政策和「精神」(沒有法律依據、甚至沒有成文規定,只是從上邊傳達下來的、必須執行的種種命令),能調用歷史檔案,還因工作之便,得以直接接觸移民和處置移民事務的更基層的「幹部」。更何況,還是在三峽庫區,那個外人絕對沒有可能得到真實數據的政治工程。
如果僅僅如此,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一個有頭有尾的好故事,但作者不凡之處在於,他不但注意「大河」到這個盲目上馬、缺乏最基本的科學與工程知識、不問當地民眾死活的水電工程(中國80000多座水電站,絕大部分都是這一模式)的故事的開場與結局,更注重事情從頭到尾的進展,以及處在不同位置上的人--他們可能是握有財政撥款大權的高官、可能是工程的獲益者主管者、可能是不能從工程中獲利但須處置移民安置的小官、是受到不同程度損害的移民、是有機可乘的或見義勇為的旁觀者……思索與行為方式。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擴展開來就是「有其統治者必有其民」。中國現實發生的一切,人口爆炸、資源枯竭、資金外套、平民鎮壓……,都是這樣的官(他們全是由共產黨的組織部門安排而非民眾推舉的)和與其相對應的民相摩擦、相影響、相廝鬥、相轉換的結果。
「大河」電站壩高150米,將因三峽工程完全淹沒。因大河電站湧高水位的盅縣成了三峽移民大縣,年底發生天然氣井噴,數百人死亡。
從大河電站的官與民,我們看到三峽工程的官與民,看到正在拉鋸的金沙江、岷江、怒江上的官與民,看到籌備奧運的北京和飛速發展的上海的官與民,看到中國「經濟起飛」彩幕下的中國最真實的面目。
《三峽探索》(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