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國之間貿易額快速增長的同時,他們之間的進出口結構卻非常不平衡,具體表現為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大大高於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由此產生的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有三個特點:一是絕對數額大;二是持續時間長;三是增長速度快。根據美方的統計資料,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一九九零為一百三十億美元,及至二零零二年則達到了一千零三十億美元,而二零零三年的前十個月,貿易逆差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額,預計今年全年的貿易逆差將高達創記錄的一千三百億美元。在過去十二年間美中貿易逆差的平均年增長速度為百分之十九。
根據貿易理論,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之所以存在和發展,除了互通有無,滿足不同國家之間對自己不能生產的商品的需求之外,更主要的是因為貿易能使相關國家通過加入國際分工更加集中地去發展其優勢產業,從而從整體上提高經濟效益。但是,一個國家通過參與國際貿易而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的過程勢必會影響到其經濟結構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利益群體會獲得利益,有的則會遭受損失。這種結構性的調整對遭受損失的利益群體來說常常是非常痛苦的。他們自然會對此作出強烈反應。在民主國家,他們的反應以及社會民眾對他們的同情和支持常常會成為國家貿易政策制定者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由於中國對美出口的大量增加,美國那些被中國進口商品衝擊的行業自然會出現生產萎縮甚至企業大量倒閉,由此也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失業人員。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美之間出現了嚴重的貿易爭端。在美國看來,這種單方面、長時期的貿易不平衡主要是由於中國的不合理經濟結構和經濟政策造成的。這種不合理的政策包括:為了保持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性,中國人為地保持人民幣幣值低於其應有的市場價格;中國的有些企業在美國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從事傾銷;中國仍然通過非關稅壁壘阻止自由進口。而在中國看來,一方面美國通過包括中國商品的轉口貿易來誇大對華貿易逆差;另一方面,這種逆差的存在主要是由於美國限制中國從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