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華展示給記者一幅天津現有最老的地圖,圖上,按主河道曲線畫出的三個太極圖清晰可見。他介紹,這張地圖的底圖是制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天津縣誌》中的天津縣境圖。由於清乾隆年間華北水利總督設在天津縣城內,因此,該圖的水系分布位置應該比較準確。他將這三個太極稱為「三岔河口太極」、「南運河太極」和「海河太極」,三個太極圖形直徑相等,兩極均呈正南北分布,似以逆時針之勢轉動。
李大華說,太極圖是宇宙萬物運化的全息穩態模式,也是中國的哲學精華,生動地表示了宇宙萬物的結構及其運動規律。有與無,動與靜,天與地,晝與夜,夏與冬,南與北,左與右,正與負,合與分,進與退,盛與衰,生與死等,都可以從中找到解釋。從圖中可以看出,天津衛城選址明顯受到三太極圖的軸線(過大圓圓心和兩個內切小圓圓心的直線)、切線(平行於軸線)和魚眼線(分別過兩個內切小圓圓心的直線)控制,直線的交點很好地表達了天津衛中心(鼓樓位置)、城牆對角線,護城河角等特徵點,說明自然河道的三個太極圖與天津衛城選址具有密切關係。因為縱觀全圖,只有兩處河段方向規整,即圖中呈南北向的一段,大致是今天北安橋(南)--東北角長途汽車站(北)一段;呈東西向的一段,大致是今天東馬路--大豐路一段。李大華解釋說,天津衛城選址在此,四堵城牆分別與上述兩段河段平行,既背有河水依托,又被三個太極圈環抱其中,是全城惟一的完美點。
目前,三岔河口太極和南運河太極由於河道修改,景觀已不存在,而東馬路--大豐路一段原來與北城牆平行的南運河也已改道,在今天的天津地圖上找不到當年的模樣,惟有海河太極,也就是今天的天津站一帶,雖略有人工修整痕跡,但基本形狀未變。據考證,國內所有大城市,惟有天津具有天然河道形成的太極圖,而且處於市中心區。
李大華認為,天津衛的興起與商業密不可分。「直沽」中的「沽」,漢語最早的意思就是「買」或「賣」,後來也用於水,所以,把經濟貿易的地方起名叫「沽」直截了當,如果在水邊更具有雙重含義。「直沽」中的「直」,從字面上看有「在直的河道進行直接買賣」的意思,類似現在的批發市場。
由太極圖推演開去,李大華分析,天津的四方(東、南、西、北)和四隅(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同樣寓意分明,而天津建衛前後所在地點均符合八卦理論。明永樂時建天津衛,選址與後天八卦相契。即西北為天,天子在北京,是直沽三太極的主軸向。西南為地,是天津衛當時受地方管轄的方向,天津衛各級上司分別為靜海縣、青州、河間府。東北為山,這一方向為山區。東南為風,天津一年中以東南風為主,與海河河道形成以東南為主,受風蝕,河道易行風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東為震,在正東所轄45°區域,有兩大震源區--唐山震源和渤海海中震源。南為火,這是自然的。西為澤,與西邊的大片濕地有關,可與白洋澱等水域聯繫起來得到解釋。北為水,這一方向以三岔河口為標誌。
建衛前的天津衛所在地又符合先天八卦,即南為天(天子所在方向)、北為地(薊縣等地方長官所在地)、東為水(有海河)、西為火(西照強)、東北為山(解釋同前)、東南為風(解釋同前)、西北為震(山河--平谷大震源)、西南為澤(南運河水域相關聯的大片濕地)。天津城能較好地用原位的後天八卦和先天八卦解釋。即便是最新的天津地圖,也能清楚地辨認出老城明顯的四方四隅,由於市內海河兩岸建築順河而建,在「海河太極(直沽太極)」處表現出特有的旋律。因此,從三岔河口到大直沽的河道曲線最能體現天津城市特色,含有非常豐富的民族、經濟和文化內涵。(馬宇彤)
《天津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