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風華絕代的繁盛,戰火紛飛的亂世,風雨飄搖的隱退,對於這位傳奇一生的老人來說,宗教信仰才是唯一的精神支柱。正如她所說過:「上帝讓我活著,我不敢輕易去死;上帝讓我去死,我決不苟且地活著。」可是上帝並不急於召喚宋美齡,她在風燭殘年裡依然安在,繼續著一生的故事,一世的傳說。
婚姻生活
關於蔣宋聯姻,民間的說法是:宋美齡初時拒絕、宋靄齡積極包辦、蔣介石為聯美而婚等等。而根據宋美齡秘書張紫葛先生的著書,宋美齡曾親口辯誣:當她聽到自己的一位得力助手也相信這些傳聞時,用指頭敲著桌子說:「我的朋友,我簡直沒想到你也相信這些編造出來的謊言。」
宋美齡說,她1922年在孫中山家第一次見到蔣介石,「他那對閃亮的眼睛告訴我:他是個英雄。...相形之下,遠比我二姐夫(孫中山)英俊。」兩人之間可以說是一見鍾情,當即互換了電話號碼,其後便開始魚雁傳書,感情與日俱增。
1927年夏天,蔣介石在給宋美齡的情書中寫道:「功業宛如幻夢,獨對女士之才華容德戀戀終不能忘。但不知舉世所棄之下野武士,女士視之,謂如何耳?「愛慕情意一覽無餘。同年12月,他們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雖然蔣宋二人的婚姻並非一直風平浪靜,但彈指一揮間,他們共同生活了50年。隨著蔣家淡出政壇,宋家影響力日漸式微,繁華落盡,宋美齡的晚年不復往日。這是她自己選擇的婚姻,既享受了蔣家的榮光,也擔負了世人對蔣家的非難。如今,這位當年風光無比的「中國第一夫人」,在美國紐約的寓所裡靜度遲暮之年。
政壇風雲
宋美齡一生可說是近代中國的縮影,在名利、權財與魅力交織的歷史漩渦裡,她隨中國走過動盪的歲月。由於通曉國際政治,外交手段靈活,早年曾在美國被評選為最受景仰的世界十大女性之一,在歷史舞台上扮演過舉足輕重的角色。宋美齡因其對英語的熟練掌握,對美國政治、文化的瞭解,影響了蔣介石在外交政策上的決策,也影響了美國的對華政策。
現在已過百歲的宋美齡,年輕時卻數次與死亡擦肩而過。抗日戰爭初期在武漢保衛戰中,她冒著槍林彈雨,「四次到前線,五次差點送命。」另外在七十年代的臺灣,她和蔣介石一起在臺北陽明山出車禍受傷。「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目前宋美齡身體很好,除了一些小毛病外,一切正常。
今天臺灣陽明山上的「陽明書屋」,仍可以看到不少宋美齡當年休閑起居的種種遺蹟。在已經出版的宋美齡傳記中,曾提到1953年當她的美國友人來臺灣看她時,她對友人說,臺灣沒有好的飯店,只好請他們暫住陽明山行宮。她還告訴友人說:「不要怕老鼠,因為我的管家養了一條大蟒蛇。」據宋的友人回憶,很明顯,被「放逐」臺灣後,她很「痛楚」。但她仍不得不向美國來客「強言歡笑」。這位友人在陽明山住了四天,幾乎每天都在宋的面前「聽訓」--譴責美國對國民黨政府不好,對蔣介石「為德不卒」。
宋還抱怨說,美國擁有原子彈,「為何不炸中國大陸?美國太愚蠢了。」宋美齡那時候剛流亡到臺灣三、四年,言談之間經常「咬牙切齒」,顯得恨意實足,既自憐逃到臺灣這個彈丸之地,失去了神州大陸;也怪罪美國幫忙不幫到底。後來她情緒漸好,學會了怡情養性,學習繪畫,以描繪四季風情來自我消遣。
業餘愛好
五六十年代,宋美齡業餘消遣最喜歡的、也是她最下功夫的應該是學畫畫,主要以國畫為主。為了使她能學好繪畫,士林官邸特地聘請了當時臺灣最知名的黃君璧、鄭曼青兩位名家,作為老夫人的國畫教師。據宋美齡手下人說,宋美齡確實有些繪畫天賦,在不長的時間內就已卓然有成,畫風頗有大家氣勢。
曾經一度,外界不太相信宋美齡的國畫造詣,認為多為鄭曼青代筆。為了闢謠,她出面請臺灣一些有名的畫家來士林官邸吃飯,鄭曼青提議大家一起作畫,先從宋美齡這裡開筆畫松樹。於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宋美齡從容運筆。在場的人都驚嘆她的畫技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此,再沒有人懷疑宋美齡畫的真偽。
幾年前宋美齡在美國紐約首次以十幅舊畫舉行畫展,在僑界引起轟動。其中一幅有蔣介石題字的「荷花」尤為人們矚目。上面寫道:「風清時覺香來遠,坐對渾忘暑氣侵」。書畫界人士認為:宋美齡的畫無論是清雅的蘭竹水墨,或是飄渺的浮雲,都充分顯示出她豐富的內心感受。熟悉宋美齡的人說:要不是她在七十年代因車禍受傷而停止作畫,她的繪畫境界會更上一層樓。
遠居異國
自七十年代宋美齡去美國以後,一住就是二十多年。過去幾年裡,一直有消息說,她有葉落歸根的念頭--可能去中國大陸訪問,或者去定居。1981年初,宋美齡的二姐宋慶齡病危時,中國政府曾勸說宋美齡回大陸探親,但是被她拒絕。1982年寥承志向蔣經國發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公開信,結果受到宋美齡也用書信形式做出的還擊。1984年,宋美齡也曾給周恩來的夫人鄧潁超寫信,勸她放棄共產主義,信仰三民主義。最近幾年裡曾有報導說:宋美齡可能會接受中國領導人的邀請,去大陸訪問、旅行、去她曾經光芒四射過的上海灘看看。但是,可能性如何?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的回答!
或許對於這位橫跨三個世紀的老人來說,故鄉的最後影像就是她當年倉皇逃亡時驚鴻一瞥的影子。世態滄桑,倦於回顧,天國才是她最後的嚮往。
據(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