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不寐(《不寐週刊》主編)
●余傑(《中國知識份子關於聲援美國政府摧毀薩達姆獨裁政權的聲明》發起人)
▲余傑,你好!我一直在關注你的那個「擁戰聲明」及其反應。我相信自從你的這份公開信在網上發布以來,你現在一定有很多話說,但媒體、特別是傳統媒體並沒有給你提供一個公平的條件。
●是的,你看到最近一期《南方週末》的相關文章了嗎?他們的表述過於簡單化了。這個問題即使在網際網路上同樣嚴重。比如在世紀沙龍、關天茶社等著名的中文論壇上,我們的文章總是被刪除,而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文章是敏感的,因為罵我的文章以及那些罵我的人寫的文章更為敏感卻被保留了。
▲我沒太注意這個問題。如果是這樣。就必然造成了某種輿論方面的誤導,民眾和讀者更可能以為反戰的聲音佔了主流。
●就是這樣。本來我一直在醞釀一篇關於美伊危機的文章,詳細闡述我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但由於他們反戰的簽名信出來了,各種媒體無限放大,好像給人的印象是中國大多數知識份子都反戰似的。因此我急於把這篇短一點的公開信發表了。我希望能改變那種輿論導向。但現在我們的表達很困難。我還在繼續寫那篇長文,詳細談我的觀點。
▲你如何看這樣一種批評:你不應該以「中國知識份子」的整體名義發言?
●首先這篇東西不是我起草的,但我沒有改。原因是就是上面說過的,我要扭轉「大多數中國知識份子都反戰」這種公眾印象。另外我要補充說明,我本來想用「中國公民」的名義的,而且我在文中也沒有說我就代表中國知識份子的整體。
▲我想你可能也看到了我關於這場爭論中先後發表過的兩篇文章。我的一個判斷是,這次爭論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左右之爭。你如何看待反戰簽名的某些人「反戰不等於反美」這類觀點?
●我看過你的文章,我是非常贊同的。關於「反戰不等於反美」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是不真實的。朱學勤這次在《南方週末》上的文章說得很清楚,那份反戰簽名用的完全是毛的文革語言,什麼「美帝國主義」、「霸權主義」、「三個世界」等等,簽名者怎麼能說「反戰不等於反美」呢?這種觀念是非常落後的。我覺得這些所謂學者連基本的政治學常識都沒有,比如把美國視為「帝國」,這完全搞錯了。我下一篇文章將進一步談這個問題。
▲我也想聽聽你關於「戰爭與和平」的具體看法。
●我覺得完全理想狀態的和平主義是不可能的。我與錢理群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他說他是一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他不關心實踐領域的問題。我不同意他的看法。當薩達姆、塔利班、米羅舍維奇等推動的暴行正在發生時,當現實的罪惡就在身邊,不不採取措施制止,這種絕對的和平主義是非常虛偽的。我支持用有限戰爭的手段面對暴君獨裁。科索沃危機已經證明了這些手段是有效的。
▲你如何評價聯合國的合法性問題?
●我覺得現在聯合國有點像以前的國際聯盟。當年日本人入侵東北,李德的調查團沒有採取任何切實可行的辦法制止日本人的侵略。我覺得聯合國大會必須改革。我對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也表示質疑。比如每個國家不分大小平等一票,美國和朝鮮各一票,這是不合適的。我設想聯合國能否吸收美國大選的選舉機制,根據人口、經濟等因素決定選票分配。我不贊成錢(理群)老師和王怡神化聯合國的觀點。特別是最近幾年,聯合國的建構和運作都是非常成問題的。比如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美國被選出去了,奈及利亞選進來了。再如,由於經濟(交易)和政治(認同)等原因,沒有一次關於譴責中國人權的議案被通過。聯合國必須通過調整才能適應新的時代。
▲地球文明確實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它不僅表現為信息的全球化,也表現為人權價值在政治文化中的絕對勝利,儘管這種勝利目前主要是理論方面的。
●是的,我覺得國際新秩序就建立在人權價值至上的基礎之上,人權高於主權,這是近代以來國家主權至上觀念的一次飛躍,我們必須對這個新的國際秩序的出現有新的評估,特別是對美國在其中的作用有充分評估。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民主價值觀方面起中堅作用。有人批評美國(在國際事務)上搞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在我看來,由於美國的民主價值觀,美國恰恰是在搞多邊主義。錢理群老師在《南方週末》上說我們美化美國、擁抱美元,就像當年中國人崇拜蘇聯一樣。這個說法問題非常大。他忽視了美、蘇在政治體制上的根本差異,而忽視了這種差異,他的批評就無從談起。當然我對美國的看法我覺得我和(劉)曉波也有所不同,我感到曉波比我更親美。但我對美國的缺點,比如美國在薩特、阿聯酋、科威特等問題上的缺點,我是批評的。那些國家是非常黑暗專制的國家,但美國在促進這些國家的民主方面做得還很不充分,他們應該做的更好。還有,美國在那裡也有他的國家利益和石油利益。所以不能把美國神化,也要把美國國家領導人代表的美國和美國憲法、「我有一個夢」代表的美國分開。這正如丘吉爾所說的,只有最不壞的政府,美國(的制度)不是最理想的制度。我是一個自由的知識份子,我對美國也批評。有些人總是罵我是「一夜美國人」,這是根本不瞭解我的基本立場。
▲罵你是「一夜美國人」基本上是代我受過,呵呵。不過看得出,你最近又思考了很多問題,這些思考我覺得非常好,我也基本贊同,具體有些闡述我們可能會不同,但我希望這篇對話首先應忠實你的原意。
2003年3月1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