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長於幼軍會見《深圳你被誰拋棄》作者

發表:2003-01-21 07:5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南方網訊 深圳市市長於幼軍昨天(1月19日)上午與著名網文《深圳,你被誰拋棄?》的作者「我為伊狂」平等對話。「我為伊狂」在市長面前公開了自己的真實身份:本名咼中校,在深從事證券研究。他們談了整整兩個半小時,從網文本身一直談到深圳未來的發展。於幼軍評價這是一次平等、坦誠、民主的對話。而一位市長因為一篇網文與一個普通網友進行一場面對面的對話,暢談一座城市的今天與未來,這在國內還是第一次。

  於幼軍說,儘管「我為伊狂」的文章有不夠準確之處,但這是條件所限、不必厚責。

  「文章上網第二天我就看見了,下載下來看了兩三遍,很有感觸!」於幼軍肯定咼中校(具體身份詳見後面報導)寫《深圳,你被誰拋棄?》一文是出於對深圳的熱愛,是對深圳「愛之深、責之切」的直接反應。儘管咼中校承認文章有不夠準確之處,於幼軍依然說這是條件所限、不必厚責。

  網文《深圳,你被誰拋棄?》去年11月16日面世以來引起深圳各界強烈關注。於幼軍在最近召開的中共深圳市委三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對該文作出正面回應--誰也拋棄不了深圳!本報推出的獨家專題報導《深圳,拋棄了嗎?》更在深圳引發了一場關於深圳未來的大討論。

  深圳真的被拋棄了嗎?深圳未來前景如何?南方都市報促成了咼中校與於幼軍的這次對話。先是咼中校通過電子郵件聯繫上本報,並表示願與市長見面。本月10日晚,記者將這一信息反饋給於幼軍。於幼軍欣然答應與他直接對話。

  正在廣州參加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於幼軍昨天抽空與咼中校完成對話。咼中校也在記者引薦下完成了直接向市長進言的心願。

  於幼軍評價這是一次平等、坦誠、民主的對話。咼中校說,市長講話很到位,消除了他的許多疑惑,他對深圳未來充滿信心。

  「我為伊狂」說,市長講話很到位,消除了他的許多疑惑,他對深圳未來充滿信心。

  對話結束時,於幼軍希望咼中校今後繼續關注深圳,為深圳未來建言獻策。他表示今後深圳將拓寬對話渠道,政府對來自市民的聲音尤其是批評的聲音應該抱認真聽取、寬容對待的態度。於幼軍還高度評價了本報《深圳,你被拋棄了嗎?》的專題報導。他說深圳離不開輿論監督,實事求是、善意的批評對深圳是一種巨大的促進。

  對話地點:

  廣州東風路廣東大廈二樓北京廳

  對話時間:

  昨日上午9時-11時半

  對話人物:

  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市長於幼軍

  《深圳,你被誰拋棄?》作者「我為伊狂」

  開場白

  咼中校及記者昨天早上8時50分抵達廣東大廈。於幼軍身邊的工作人員已在二樓電梯口迎接咼中校的到來。咼中校與平日有兩點不同--給頭髮打了點摩絲,戴上了近視眼鏡。

  8時53分,咼中校進入北京廳。深圳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南嶺等人在佈置現場。現場很簡單,最顯眼的是一張大圓桌。工作人員說這是特別安排的,「寬鬆點好,作者和市長面對面談比較好一點!」能夠面對面地與市長對話,咼中校感到很滿意。

  9時正,於幼軍進入北京廳。記者向他引見了咼中校,這是《深圳,你被誰拋棄?》自去年11月面世以來,咼中校首次公開身份。

  握手成了他和市長對話的開始……

  於幼軍(以下簡稱「於」):你真是一文驚人啊!(笑聲)你的文章在網上發表後,引起了網民的注意,也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我是在第二天看到的,辦公廳的同志還下載給我。我看了兩三遍,很有感觸。

  咼中校(以下簡稱「咼」):很高興跟你見面。

  於:咱們今天就聊聊天,圍繞大家都共同關心的深圳建設發展中的問題,隨便聊。

  記者:我們主要想聽市長和作者聊,把對話實錄下來。

  於:我們兩個聊,你們也可以參加進來,沒有關係!

  話題1 網文唱衰深圳?

  ●咼:大家很關心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其實動機很簡單,一個在於「情」一個在於「義」。

  咼:我沒想到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這麼快、這麼積極的回應。我感到欣慰和鼓舞。網上文章能引起政府部門如此大關注,不多見,在中國可能還是第一次吧!

  我特別注意到一些政府官員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參與這次討論,非常可貴。深圳市政府官員的危機意識和反省精神,也是我沒有想到的。

  大家很關心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其實動機很簡單,一個在於「情」一個在於「義」。我1999年底來到深圳,對這個城市很有感情,看到深圳發展中的一些問題,我很著急。就有想寫這麼一篇東西的念頭。

  但怎麼寫呢?可能就是「發乎情、行乎理」。深圳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只是深圳人的深圳了。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一個生活在深圳的知識份子,我關注深圳、研究深圳是理所當然的。

  我現在也注意到,各種看法都有。當然,一篇文章出來全面叫好也不正常。還有人說我是在給深圳抹黑,不知於市長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

  於:我剛才說了,看到這篇文章很感觸。這段時間,在網上、社會上,有很多議論。我認為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深圳正處於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在深圳過去20年畫上圓滿句號的情況下,今後的10年、20年怎麼辦?

  咼:是這樣的。

  於:我也找深圳的老同志交談過,在深圳過去20年的發展中,每逢關鍵時刻都有議論。香三年、臭三年、不香不臭又三年,總之有各種議論,我認為這很正常,大家都不願意議論,那才真叫慘!

  你這篇文章出來後,有肯定的,也有認為是不是給深圳抹黑啊?是不是唱衰深圳啊?裡面有些情況是不是不屬實啊?但我在市委幹部大會上專門講了,作者確實是出於好意的,對深圳發展是關心愛護的。

  就像你說的,情、義,因為深圳情結,(你)也為情所困(笑聲),又為情所驅(笑聲)。所以仗義執言,對深圳發展建言,有句話叫:愛之深、責之切!

  當然由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掌握的情況有限,要求百分百的準確也不可能。我們自己的講話也不敢保證百分百正確。所以我說,不必厚責!

  你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值得警醒的問題,也開出了一些藥方,對我啟發很大。1.8萬字的長文啊!要花多少時間準備?怎麼能說是故意唱衰深圳呢?如果光想唱衰深圳,何必費這麼大精神,專挑最難聽的、最貶低人的罵上十句八句不就行啦,搞一萬八幹嘛?

  你這個明顯就不是在唱衰深圳嘛!我認為無論現在還是今後,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包括批評,政府應該也這種氣度。

  話題2 深圳被拋棄了嗎?

  ●於:總之,我認為:只要深圳人自己不拋棄深圳,誰也拋棄不了深圳!我看你的文章也是這個意思。

  於:你這篇文章產生了效應,引起了政府的重視、社會的重視,我看本身是件好事。但我不同意「深圳被拋棄」這個觀點。

  咼:市長的理由是什麼?

  於:首先,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沒有拋棄深圳,並且對深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過去是改革開放的窗口,現在要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示範地區。

  工商企業、金融界是不是拋棄深圳了呢?你說一些企業外遷、金蟬脫殼,今天我就不多說,他們的老總早就出來闢謠。

  你的文章說,這些企業都在外地新設了一些機構,有研發的、有製造的,這個問題怎麼看?我覺得這正是一件好事!企業要做大做強,它不能老窩在深圳啊!老窩在深圳發展有出息嗎?深圳的一些大企業進軍全國市場,在其它城市設立研發中心什麼的,完全是正常的。如果它能走到世界市場更好,那就成為我們自己培育的跨國公司。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有生也會有死、有進也會有出,不要大驚小怪,即使搬走一些也不奇怪。但有一條:要生多於死、要進多於出。這個也要以平常心來對待。我們現在甚至希望搬走一些純粹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多發展科技含量高、資金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產業。但作為市長,我和全市人民一樣希望一些成功的大企業把根留在深圳。實際上華為、中興這些大公司的總部都在深圳,他們的根都在深圳!

  總之,我認為:只要深圳人自己不拋棄深圳,誰也拋棄不了深圳!我看你的文章也是這個意思。

  話題3 驕兵必敗哀兵必勝

  ●於:兵法說:驕兵必敗、哀兵必勝。我們現在就想打造一支哀兵大隊伍,繼續臥薪嘗膽、奮發有為、勵精圖治!

  咼:政府官員的素質也很重要。

  於:這3年來,我們一直大聲疾呼:要有憂患意識,要有危機感、緊迫感。麗滿同志回深主持工作後,十分強調這個問題。這不是因為深圳或深圳經濟發展遇到什麼大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關鍵時期,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我們的區位優勢特別是政策優勢在削弱……(咼中校接過話題)

  咼:好像「地產地銷」的優惠政策沒有了?

  於:沒有了,就只剩下15%的企業所得稅了。這條優惠政策還能保持多久?很難說,我看不長。一方面「入世」後要求政策趨同;深圳20年發展起來了,你也不好意思再要中央、國務院扶你,給優惠政策了。你都長大了、長胖了,難道還讓人家開小灶餵你啊?

  咼:深圳的區位優勢也不明顯了。

  於:是這樣的,但我的意思不是說香港現在不行了,而是全方位開放後,外資進入內地不再只有香港-深圳這條通道了。跨國公司完全可以直接進來。所以我說,深圳現在必須靠真本事、真功夫去打拼!

  咼:我還是認為幹部隊伍很重要,市民對一些幹部依然不太滿意。

  於:的確,個別幹部讚揚聲聽多了、富裕了、優越了,小富則滿、貪圖享受。兵法說:驕兵必敗、哀兵必勝。我們現在就想打造一支哀兵大隊伍,繼續臥薪嘗膽、奮發有為、勵精圖治!

  我以前很少說,但我今天可以告訴你:帶一支哀兵要遠遠好過帶一支驕兵。缺乏憂患意識、老以為自己是第一,這不好!這樣的隊伍沒有戰鬥力。所以我感謝你的文章,是再擊一猛掌。

  咼:有人說我用「拋棄」這個詞,重了點。

  於:我說了,擊一猛掌是件好事!

  咼:目前深圳政府各部門都有危機意識、憂患意識,但從市民的角度看,目前有些政府部門的工作還不能令人滿意,個別部門和公務員的行為影響了政府形象。這跟特區的歷史有一定關係,比如長期享受特殊政策形成的特權意識,「尋租」現象依然存在。個別政府部門不是在為民牟利,而是與民爭利,這會成為深圳今後發展的障礙。我想請問於市長,在改進政府工作方面將有哪些具體的做法?

  於幼軍: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想,如果政府的行政體制、行政效率和服務工作沒有大的改革創新和進步的話,將很難適應「入世」的新要求,很難有效地推動地區的快速發展。我記得2000年上任的時候,我在人民代表大會上強調了本屆政府的從政理念:以民為本,民為父母,政府的一切決策、一切工作都要把與人民群眾利益的密切程度作為輕重緩急的標準,一切以人民利益為依歸。

  這3年來,我們努力推行這種從政理念,但光教育不行,還要在體制、機制上保證,也就是要求政府行政體製作大的改革和創新。這兩年我們都在推動這項工作,2001年進行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審批事項減少了38%,同時著力優化審批環節和程序,推行「首問負責制」和「承諾制」,審批時效提高了50%以上。前年我們又在監察局裡設立了行政效能監察室,專門查處政府「不作為」和「亂作為」的現象,這對公務員是一種警醒和推動。今後還要加大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我們對行政體製作大的改革,我們醞釀的新一輪改革是把行政權力分開,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既相對分離制約,又協調高效運轉。政府機構的設立和部門職能的設置都要體現這一精神。

  話題4 前有標兵後有追兵

  ●於:如果深圳不發展,一年就會被追上。現在的問題不是發展不發展的問題,而是發展慢了就要落後!

  咼:全國其它地方比如上海也發展起來了。

  於:全國各地真是群雄並起啊!正如德江書記說的,前面的標兵跑得快,後面的追兵追得緊。我說我們的標兵就是上海,最接近我們的追兵是蘇州。

  記者:(蘇州和深圳的差距)還有多少米啊?

  於:大概一年左右的時間。深圳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預計是2239億元,而蘇州是2080億元左右。蘇州發展速度很快,如果深圳不發展,一年就會被追上。不過深圳也在發展,現在的問題不是發展不發展的問題,而是發展慢了就要落後!

  咼:我特別贊成你說的:百上加斤易,千上加兩難。

  於:深圳的基數大了,要快速發展很難,但我們要高標準要求自己。我敢說,未來三年,不用費什麼勁,深圳GDP就能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為什麼?慣性使然。但三五年之後怎麼辦呢?我們必須培育發展後勁。我們現在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拿得出手的一張名片!中國現在拿得出手的名片不多,只有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不多的幾張。

  咼:深圳經濟發展質量如何?

  於:衡量經濟質量有一個被不少人忽略的指標--財稅總收入佔GDP的比重。有些地方GDP很高,但這個比重不高。深圳去年財稅總收入達到804億元,約佔全市GDP的36%,接近發達國家40%的平均水平。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04億元,約佔GDP的13.6%,這個比例也在全國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話題5 打造金融中心區

  ●於:創業板一定會開,一定會在深圳開,這是朱總理的原話。至於什麼時候開,要視國內外證券市場發展情況而定。

   咼:於市長說得很到位,我感覺很有信心!我再給你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網友,本來想到上海去,但得知你對我的文章作出積極回應後,他說要來深圳。

  於:其實我們的發展速度還是很快的。這三年,深圳GDP的平均增幅達到14.1%,工業生產總值平均增長26%,進出口貿易總額平均增長18%左右。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去年已達到46.4%,說明我們製造業的結構還是比較好的。另外深圳港口發展迅速,金融業具有明顯優勢。

  咼:我是搞證券研究的,我知道深圳金融業的情況。聽說人民幣匯率市場化試點要在深圳推出?

  於:這還在研究。到現在為止,上級部門沒說不行,但也沒有明確說行。

  咼:創業板何時推出?這對深圳影響太大啦!

  於:創業板一定會開,一定會在深圳開,這是朱總理的原話。至於什麼時候開,要視國內外證券市場發展情況而定。我們應該理解中央的長遠考慮。

  咼:能不能恢復深交所A股發行,並且挂一個科技板?

  於:創業板遲遲不能推出,對深圳來說確實是一件傷筋動骨的事情。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創業投資的出路問題。

  咼:這是一個大問題。

  於:沒有退路,誰(指創業投資)還敢進來啊!我想今年會有突破,但現在還不好說從哪些方面突破。

  咼:在金融創新方面,深圳還會有什麼動作?

  於:我們下一步要打造金融中心區,政府將制定政策降低企業營運成本、促進人才引進等。市政府已有文件,很快就會推出。

  話題6 深圳的後勁還很足

  ●於:我認為看一個城市的發展後勁,要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固定資產投資,要看利用外資情況、要看開工項目和儲備項目。

  於:我想再跟你說一下深圳的發展後勁。

  咼:好。

  於:我認為看一個城市的發展後勁,要看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固定資產投資,要看利用外資情況、要看開工項目和儲備項目。

  我認為深圳經濟結構還是不錯的。深圳準備上馬的重大項目有107個,這些項目在今明兩年將陸續建成投產,可以新增工業產值3000億元左右。預計2005年工業總產值可望達到6000億元,比2000年的2500億元多出一倍多。

  話題7 國企改革重在監督

  ●於:今年深圳(國企改革)還要大刀闊斧縮減企業領導班子,首先(推行)交叉任職,其次不再設那麼多副職。

  咼:我注意到,深圳從2001年開始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去年有幾家國有企業向國際招標,我想問一下,為什麼向國際招標,而沒有向國內企業開放呢?

  於:國企改革確實是個大問題。深圳市委市政府這兩年在下大力氣推動,經過幾個月的調查研究,2001年初市政府制訂出臺了「1+11」的文件,現在正按照這個文件加快推動國企改革。去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國企國有股權轉讓國際招標主要目標是想引進戰略合作夥伴,而不僅僅是賣出去收回多少錢的問題,主要想引入跨國公司收購(國企)股份作股東,通過這種方式引入新的機制、管理、技術甚至是市場,有利於國有企業走出新的路子。

  但現在碰到的困擾還是不少,目前(國有企業)還沒有真正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所以今年國企改革的推進將著重在這一方面,例如,目前國企董事長和總經理有不少在「打架」,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是上面任命的,誰也不買誰的賬。今後,要考慮總經理到經理人市場上讓董事會去選擇、任命。這樣很明確,總經理必須對董事會負責,否則就會被解聘掉。

  還有目前監事會主席形同虛設,在一個企業中,董事長、總經理均比他大,其個人利益也在同一個鍋裡。所以,今年我們打算計畫這樣改革:監事會主席全部由上一級產權代表單位外派,不與該企業發生任何經濟關係,所有報酬不在企業支付,讓其充分發揮監督的作用。一個監事會主席同時可監督幾個企業的重大決策,不能太閑,也不會陷進某一個企業中去。

  目前企業的營運成本太高,一個集團公司一年的營運成本上千萬元甚至要二三千萬元,它怎麼還能有利潤?利潤都吃光了。我們許多企業董事會有十個八個人,總經理、副總經理又有七八個,又要配車、又要配秘書、又要有辦公室和高報酬。這樣下來,一個企業的領導班子多達20多人,養這麼多人怎麼得了。所以,今年深圳(國企改革)還要大刀闊斧縮減企業領導班子,首先(推行)交叉任職,其次不再設那麼多副職。領導班子人數多了不僅成本高,還容易鬧矛盾,製造內耗影響效率。

  (國企改革)還是要搞產權主體多元化,讓股東形成約束機制、監督機制,這才是最根本的。我們還將在這些方面努力。

  話題8 「孔雀全國飛」是好事

  ●於:首先,從「孔雀東南飛」到「孔雀全國飛」說明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是大好事啊。

  咼:我還想談一下人才問題,我的網文中也寫到,有些人「拋棄」了深圳,這個詞可能不準確,但他們確實離開深圳到別的地方去發展了。這些人的離開是不是也在提醒政府,對現有人才的挖掘和培養應該加強,政府應該多下些功夫留住人才。我想,人才不應該唯「洋」(指海外留學生)唯「高」(指高學歷),而應該唯「實」(指實際能力)。我想請問市長,在人才問題上,深圳能否再有一些創新?

  於:你這裡說到兩個問題,一個是人才問題,另一個是深圳的人口管理問題。關於人才吸引力問題,我想這裡面涉及到思想方法的轉變。

  首先,從「孔雀東南飛」到「孔雀全國飛」說明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是大好事啊,我認為原先從全國各地飛到深圳的孔雀再飛回全國各地去也是好事,他們會把這些年在深圳積累的經驗帶到全國各地。

  其次,像深圳這樣的高科技城市需要不斷吸引人才,我們要營造更好的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現在深圳更缺乏、更需要國際性人才,最近三年,我們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吸引人才,現在看起來還很不夠,要學習北京、上海的好經驗,完善我們的人才政策。至於戶口、暫住證問題,我想,這也是深圳面臨的挑戰。現在深圳人口的主要問題首先是人口總量增長過快,可能超過土地資源的承載能力。目前深圳只有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卻有500多萬常住人口。

  深圳戶籍人口太少,外來暫住人口比例太大,這種倒掛不合理的現像在全世界恐怕都是獨此一家--506萬常住人口中戶籍人口只有140萬。我們現在必須控制人口總量,依靠調整產業結構,把大量一般加工企業、高勞動密集型的企業遷出去。同時一定要大幅度增加戶籍人口比例。360行,每一行的業務骨幹都應該讓他入戶,當然還可以附加固定住處、服務滿多少年等條件,總之要讓幹得好的人都有奔頭--能夠進深圳戶口,成為深圳人。

  「我為伊狂」是誰?

  昨天,「我為伊狂」的真實身份首度曝光,3個月來有關這個神秘人物的種種猜測隨之煙消雲散。

  關於姓名

  咼中校有一個習慣,在給人發名片的時候,總是先說:「本人姓guo,咼中校。」他說很少遇到能夠念對他姓的人。「咼」是女媧後裔去「女」為姓,而「中校」不是軍銜,「中」是他這一輩的排行,「校」是因為他出生的時候父親剛從黨校學習回來。

  關於年齡

  大多數人猜測這篇長達1.8萬字網文的作者是一位中年人,至少也年過而立。但年輕的咼中校一出場就讓許多人大跌眼鏡,他生於1975年,尚不滿28歲。

  關於職業

  有人猜測作者是公務員,有人認為是媒體從業者。其實咼中校是為媒體服務的證券業研究員。由於從事上市公司的研究與分析,他掌握了很多專業領域的信息,而與媒體的大量接觸則使他養成了廣泛蒐集信息的習慣。

  關於來深時間

  大多數人猜測作者定居深圳已有至少七八年的時間,但咼中校來深才三年,至今還拿著暫住證。

  關於學歷

  外界一致的推測是,作者是個碩士,當然還有「海歸派」的傳言。但咼中校的真實學歷是:武漢大學企業管理系本科。

  關於性別和性格

  這是外界唯一沒有猜測的兩樣東西。前者毫無懸念,後者乏人關注。而見過咼中校的人大都願意用「內斂」或「內秀」的字眼形容他。他的文字表達能力遠遠高於他的口頭表達能力。

  關於和市長對話

  會談之前,咼中校為自己準備了一份長達5頁的材料,昨日凌晨時分,他還躺在酒店房間裡看這些資料。他說自己寫文章還可以,但說話很一般,有些時候說了這個問題,忘了那個問題,準備材料就是擔心見到市長時忘記自己想問的一些問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