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冬。上海街頭。到處可見這樣一張海報:一個小男孩仰望天空,張開雙臂,迎向半空中的一個藍色圓形物體。海報的題目叫《期盼》。如果不仔細看的話,很容易誤以為這是一份兒童食品的廣告,比如棒棒糖廣告,那藍色圓形看上去活像一枚薄荷糖。如果確實是棒棒糖廣告的話,取名為《期盼》也未免太誇張了一些。
但這不是棒棒糖廣告,甚至不是任何兒童食品的廣告。只要稍稍看得仔細一點,就不難發現「期盼」二字下面還有一行「中國2002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這是上海申請世界博覽會的官方海報。那個薄荷糖模樣的東東則是世界博覽會的徽標。
這幅海報的構圖並不複雜,也不新奇,甚至可以說似曾相識。紅彤彤的海面上,升起一輪圓圓的東西,人物張開雙臂相迎--這是「文革」時期毛澤東思想宣傳畫常見的構圖。
將領袖毛澤東視作「紅太陽」,以海上日出的景象比喻毛澤東思想如旭日東升,光芒萬丈。根據「文革」期間的革命理念,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紅海洋」上升起「紅太陽」,這樣的宣傳畫在「文革」期間隨處可見。
「文革」後,中國人將革命的政治熱情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尋求國際間的經濟合作,是中國政府首當其衝的要務。加入「WTO」,加快了中國經濟的國際化進程。在與發達國家的經濟(乃至其它方面)交往過程中,中國政治當局不得不採取低調妥協的姿態,力圖樹立溫和、務實的良好國際形象。這一點,在上海申請世界博覽會主辦權的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今天出版的官方報紙《21世紀環球報導》發表署名文章,解釋了中國政府的這一政治策略。文章寫道:「作為剛剛開放並在國際關係中份量不重,國際地位處於相對弱勢的國家來說,這樣的低姿態和示好心態是情有可原的。但隨著中國的成長,隨著中國與外界關係的微妙變化,中國人逐漸在明白一個道理,西方人對中國的態度其實並不是由中國人的態度決定的,在『國際大家庭』中做『乖孩子』未必得到獎賞。」(《21世紀環球導報》,2002年12月30日)
但實際上,「乖孩子」所期盼的獎賞大多都如願以償,APEC會議、奧運會、世博會等國際性會展的主辦權,紛紛落入中國的囊中。世博會海報披露了這一深層的政治心理秘密。
這是一張真正「中國特色」的海報。構圖依舊沿用「文革」時期「紅太陽」崇拜的政治宣傳畫,只不過在今天世界博覽會成了他們心中的「太陽」。渴望世界(當然,首先是經濟發達國家)的光芒照耀,「期盼」之情溢於言表。甚至不惜違悖常理,不顧藍色物體發射出來的不會是紅光這一物理事實,硬性將世博會的徽標「紅太陽化」。再加上主題宣傳口號:「給中國一個機會,還世界一片異彩。」這幾乎是在討好和乞求了。
由一位低幼兒童作為國家的形象代言人,這一選擇則更為奇妙。一個古老帝國忽然將自己徹底「孩童化」了,變得那麼的徹底,那麼的富於戲劇性。它壓低身姿,顯得很幼稚,很弱小,也很可愛,他張開雙臂,渴望世界的擁抱和呵護--一個很惹人憐愛的姿勢,一次國際化的「撒嬌」。最終的目的則是希望得到一顆棒棒糖的獎賞。當然,這也很可能就是所謂的「中國式的智慧」,用北京土話來說,叫做「裝孫子」。只要能夠得到利益,裝裝孫子也未嘗不可。 再套用一句俗語--「有奶便是娘」。
(文化先鋒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