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是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倡導的觀念,於一九七二年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保護著名的遺蹟、建築和自然環境免受人為的毀壞和損害,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將受教科文組織的技術協助,共同保護人類公認的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其實是個簡稱,詳細分為三個類別: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申報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要經過嚴格的考核,標準包括具備獨特的文化或自然價值、具備良好的保存環境、當地政府和人民積極保護。一旦冠上世界文化遺產的名號,當地旅遊業馬上大蒙其利,因此各國十分重視。
中國大陸地大物博,一九八五年開始為珍稀景點申請世界遺產,目前共有二十八個地點被列入世界和自然文化遺產,僅次西班牙、義大利,居世界第三名。
其中,二十處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北京故宮、頤和園、長城、天壇、平遙古城、承德避暑山莊,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麗江古城、蘇州園林、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足石刻、武當山古建築、布達拉宮、龍門石窟、明清皇家陵寢、曲阜孔廟孔林孔府、莫高窟、青城山都江堰、皖南古村落、雲岡石窟;三處世界自然遺產:九寨溝、黃龍、武陵源;四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泰山、黃山、峨嵋山樂山大佛、武夷山;一處文化景觀:廬山。另外還有人類口述與非物質遺產:昆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從一九九八年起,每六年對全球各地區進行輪流監測,如果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有缺失,就會被打入「世界遺產瀕危名錄」,甚至除名。雖然大陸還沒有任何一處遺產被列入瀕危名單,但北京文物專家直指大陸一些世界遺產地由於過度開發,危機隱患已經非常嚴重。
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謝凝高指出,大陸不少世界遺產面臨失控的旅遊和過度旅遊開發威脅,不僅人滿為患,過度開發還造成屋滿為患:賓館、商店、索道、人造景觀等遍地開花,導致風景區人工化、商品化及城市化,破壞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目前萬里長城毀損情況十分嚴重,長城學專家董耀會指出,長城沿線生態環境長期不斷惡化,加上人為因素,長城毀損現象非常嚴重,特別是西部乾旱荒漠區,有的地段早已被沙漠埋於地下。目前長城的三分之一部分修復,還有三分之一殘破不全,三分之一不復存在。 張家界武陵源旅遊設施極度氾濫,前幾年當地遊客急劇增加及旅遊設施落後,當地政府大肆招商引資,一座座賓館在武陵源景區如雨後春筍林立,招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嚴厲批評,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為此下令拆遷景區內違章建築。不過,由於資金緊張,拆遷計畫迄未落實。
大陸文物遭受破壞欠缺保護的案例層出不窮。五十萬年歷史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正受到自然風化和工業污染影響。中共官方坦承,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由於保護和維修資金投入不足以及長年管理不善,遺址從發掘至今一直處於露天狀態,經年累月的風吹、日晒、雨淋、冰凍,已對遺址的自然狀態造成侵害。
相較於世界各國對文物保護的用心,中國大陸卻將世界遺產交給地方政府甚至旅遊公司管理,違背聯合國公約的承諾,而且大陸立法保護自然文化遺產落後於開發資源行為,拿開發區的政策套在風景區、遺產地,文物備受破壞。遺產保護必須利用科技,世界各國都以科技決策為基礎,但大陸長期以來是決策者說了算。
此外,遺產地及風景區的保護利用應有政府財政支持,中國大陸一百五十一個國家風景區,政府只出一千萬元人民幣,有的地方政府每年還向風景區要幾千萬元,迫使風景區提高門票價格並擴大商業開發規模。
更嚴重的是,中共決策官員對世界遺產缺乏認識,利用經濟開發區政策開發風景區,有的為了私利搞破壞性開發。長此以往,數千萬年歷史的珍貴遺產終將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