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球不光要有熱情、潛質,更要有殷實家底的必要儲備,無此,任何設想都無異一紙空談。按當前的行市,一名小孩上足校一年的學費就要1.8萬元,即便便宜些,也不下1.5萬元,與一名大學生全年的花銷相比也不相上下,如果學制在3年以上,所有費用累加一處一般在5至6萬元間,對眾多靠工薪維持生計的普通家庭而言,這筆開銷無疑是巨大的,供養一名上足校的孩子就要捨得出血本,而最終的收成如何卻難以預料。據記者瞭解,球員的成材率要遠遠低於目前大學生的入學比率,在擴大招生量後,3至4名高考學生中就能入取一人,但情境切換至中國足壇,一名球苗要躋身職業球員行列,即便不受任何外界龐雜因素干擾憑自身實力晉級,也要在十數人、數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嚴苛淘汰中艱難誕生,投資數萬「巨資」卻甘冒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投資風險,「望子成龍」的躁急心態促發了眾多家長鋌而走險的賭博行為。如果生於一富庶之家,投資數萬倒也無關輕重,但目前的情況是,很多經濟拮据的家庭眼見足球市場日益火爆,受「一夜暴富」畸形心理的驅使,不計後果和現實情況,寧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投身毫無成算的足壇求藝之路。在平日的採訪中,記者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些家長班不上也要陪孩子練球,幾乎將所有的積蓄與精力傾注於此,錢不夠就東挪西借,本來就危機四伏的經濟條件由此更雪上加霜。就記者所知,遼瀋足壇很多人以遼足明星肇俊哲為榜樣,肇俊哲家境貧寒,但經張引提攜終獲成功,問題是,不是人人都能成為肇俊哲的,成為職業球員更非朝夕之功,很早就將孩子定格在職業球員的模式框架中,這種盲目追漲的躁動心態是對家長和孩子的雙重負累與戕害。
僅僅是破費超標,成材艱難倒也罷了,令人觸目驚心的是,充斥足壇的「黑金交易」更如孳生毒瘤綿延不絕。不給教練上供,你即便有馬拉多納的潛質,也很可能被拒之門外。「家裡有錢的孩子不一定是好材料,有發展前途的孩子交不出見面禮就求學無門,這種現象是不是很可怕?」一資深人士在與記者閒聊時感嘆道。現在有不少人依然懷念「專業足球時代」的選拔機制,為什麼?「那時雖然也有這樣那樣的不合理現象,但還能多少體現出『唯才是舉』的公平競爭精神,你有踢球的素質,就有可能被提拔到專業隊培養,但現在卻掉了個個。」該人士揭露道,「拿錢堆出來的球員一定能有出息嗎?很多好苗子過不了『錢』字關,就這麼被淘汰了,是不是太可惜了呢?」
拜金!--王寶山轉嫁危機的批語不幸一言中的,中青多哈兵敗,國人痛定思痛,足協的大員們是否捫心自問,是誰打造了拜金的溫床?又是誰屢屢伸出拜金的貪婪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