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於江澤民的"退法"。現在的江澤民仍然佔居著中共政治舞臺的中心位置,沒向退出舞臺的台階方向移動半步,絲毫沒有即將下臺的意向。放著現成的台階不走,江澤民要退,就只有直接跳下臺去這一途。這種不爲後來者作任何鋪墊的下臺方法,雖也把檯子讓了出來,但絕對不會給匆忙接場的人帶來接班的快意。因之,江澤民現在所爲,等於是鐵定要得罪隨後上臺的人。如果江澤民根本就不下臺,那麼,他在台上聽到的除了捧場聲之外,切齒咬牙的聲音怕是也少不了。
如此一來,問題就成了"是亦非,非更非"。江澤民橫豎是把接班人給得罪了,他自己也不會不清楚這一點。好在破罐子不怕摔,時至今日,江澤民還是仍舊不吐口風,留也好,去也罷,就這樣硬挺著,得罪人就得罪到底。
但是,此種交接班的過程必定會在當事人的心中留下芥蒂。就說胡錦濤,不論傳說中的"五子登科"還是"七子鬧中華",都被定位爲"孫子"。可"孫子"畢竟不是"傻子",況且"孫子"本來就是裝出來的,"裝孫子"的目的是當爺爺,而不是當孫子。要裝好"孫子",還非得有一定的智商不行。只要"孫子"具有動物所共有"刺激-反應"功能,他就不能不對江澤民給他的"刺激"有所"反應";即使暫時不反應,也會埋在心底,記在心頭。因此,不論江澤民是否退下總書記的職務,江澤民都已經在按照自己的目標運作此事的過程中,與胡錦濤結下了椽子,在胡錦濤的心中種下了芥蒂。
芥蒂入心要發芽,問題是什麼時候發芽,關鍵在於外界的氣候。本來,如果江澤民在爲胡錦濤鋪墊一番後,順著搭好的台階下臺,則多半會與接班人你好、我好、大家好;接班人心存感激,也難免會把更多的方便予以下了臺的前任,對於前任留下的問題也多半會睜隻眼閉隻眼……反之,如果接班人心中裝著芥蒂上臺,那麼,前任遺留問題爆發之際,就是芥蒂發芽之時,而且,豈止是發芽,還要長出枝杈來哩。
即使心中存有芥蒂的人接不了班,那麼這芥蒂也不會爛在心裏,只要氣候得當、時機適宜,它仍然會穿心而出。實際上,在這種情況下,心存芥蒂的人不會只有一個人。所有在這次權力交接中被江澤民所爲壞了打算的人、或本來無所打算、甚至在正常情況下也不會"被打算"的人,都會取來芥蒂裝在心裏,並從此爲芥蒂的發芽準備條件。所以,江澤民不退位,並不是心存芥蒂的人的末日。相反,江澤民因留在台上而喪失的合法性,經過放大以後,會被賦予那些心存芥蒂的人。這種由台上拋下來的"合法性",會時時滋養著每個人心中的芥蒂,撩撥著那些人的心。他們總是會思忖:"你不是不想下臺麼?我們就是讓你下不了臺!"並爲此"時刻準備著"。如果這樣,那麼,江澤民的檯子下面少不了要鬧些大大小小的地震,他九十多公斤的體重即使壓得住椅子,心裏也不會安生。
當然,人心隔肚皮,你現在從胡錦濤的表現上是看不出他已心存芥蒂的。8月20日,他根據江澤民的手書批示,與丁關根一起佈置了在世界網際網路界引起軒然大波的封網行動。前兩天,他不是還在中央黨校號召人們學習"三個代表"嗎?不過,胡錦濤自有胡錦濤的苦衷,人們多會理解他。而假使他心中的芥蒂始終不發芽,那我們就權且理解成"哀莫大於心死"吧。心死的人,自然種不下芥蒂,上台下臺當然更無所謂。既如此,那局外人還有個什麼所謂?用北京的胡同語言說就是"愛誰誰"。
(紀元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