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援引「中國駐紐約領事館的對外公布」稱,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正式公布「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事件中51名失蹤華人名單」,估計失蹤人口的數字在之後幾天還會上升。消息還列出了這51位失蹤華人的具體名單,其中包括尤泳、何興虹、於珍妮、董政平、譚楓、郭大勇、鄭昌光、高林佑、吳傑等等。該消息通過正規渠道在中國報紙和網路上迅速傳播開來。
但這其實是則未經證實的消息。去年直接負責處理該事的中國駐紐約領事館領事組唐先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電話專訪時回憶說,「那天晚上,一個國內駐紐約記者來找我詢問有關中國人傷亡和失蹤情況,我們還沒有明確的統計。後來他將當地各媒體有關尋找華人的名單列出,並稱這些就是失蹤者。其實他們中絕大多數隻是一時與自己家人失去了聯繫。這一點後來我們曾向國內做過說明,但大家似乎沒有注意到。」
官方公布的數字中提到遇難的中國公民有兩人,即北京有色金屬研究所的鄭於光夫婦。受傷者經記者調查證實為中國物產公司駐紐約辦事處經理符向群,符現在紐約,傷勢已基本痊癒。而前二人是在華盛頓的飛機上遇難的。
另外遇難的華人數字官方卻一直沒有透露。中國駐紐約領事館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9.11」事件中,紐約世貿大廈中由大陸去美的華人遇難者至少有三人,他們是:曾喆、顧黎明和王維斌。
至於大廈中的中資公司數目,記者去年調查證實應該包括中國再保險公司駐紐約辦事處、中國貿促會駐紐約辦事處、中建美國公司、中國物產公司駐紐約公司等至少23家。
2001年9月12日,中國外經貿部在第一時間發布公告稱,估計辦公地點設在紐約世貿中心內的中資企業共有13∼14家,工作人員約30人,已知有1人腿部受傷。
周曉林是總部設在北京的君和律師事務所紐約分所的負責人,他的辦公室在世貿北塔77層。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他說:「我在世貿中心工作的時間算比較長了,據我所知大廈內中資公司至少有六、七十家,是個相當大的群體。」
周曉林解釋:「據我瞭解,除了一些國企和大公司,大部分中資公司是沒有去備案的。一是要求不是那麼嚴格,另外商業行為有時很難說,地點、人員經常有變化。其實最清楚情況的當然是大廈的辦公室,但你知道那兒什麼資料都沒了。」
李先生和妻子都來自中國大陸。「9.11」當天,他正在世貿大廈FiduciaryTrust公司上班,那天早上他為了趕一份資料而早去了公司。
26歲的趙潔耀(音)是另一位被記者證實在「9.11」事件中遇難的華人。15年前他從廣州移民至紐約,與哥哥父母一起生活。
「開始的時候他們兩兄弟都上學,我就在華人的製衣廠中洗衣服,他爸爸在餐館給人幫忙。」趙淑珍---趙潔耀的母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那時趙家的經濟壓力很大,2001年兩個兒子都已畢業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趙淑珍老人總算緩了口氣。「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趙潔耀的哥哥反覆說著這樣的話。
李先生和趙潔耀只是在世貿大廈遇難華人中的兩個,因他們都取得了美國國籍,故沒有與中國駐美領事館聯繫,這也是領事館只有三名確切遇難華人名單的主要原因。
9月4日,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臺北「駐紐約經濟文化代表處」負責人夏先生證實,在紐約世貿大廈中遇難的來自臺灣地區的華人共有9人,其中張美欣(女)、王晴暉等三人花板為臺灣第一商業銀行員工。「世貿中心內臺灣地區有5家銀行和一傢俬人企業,共有人員98名。」
另外,記者從香港有關方面得到的不完整資料顯示,有瀋詩煌和YinPingWong兩人在世貿大廈內遇難,實際數字估計要遠遠超過這些。
至此,就記者掌握的資料統計,在「9.11」事件中,世貿大樓中遇難的華人共有21位,其中來自內地7人,香港2人,臺灣地區9人(除表中5名已確認姓名的來自臺灣地區的遇難者外,還有未知姓名的4人),另有3人記者也未證實移民前具體地區;此外在撞擊華盛頓五角大樓的飛機中,有3名華人遇難,2人為中國公民,1人為美籍華人。
遼瀋晚報報導,世貿大廈中的遇難華人多是金融或高科技精英,金融精英們能預測股市卻無法預測罪惡。駐美國大使館新聞處夏文義主任表示,「目前在美國的華人基本可以分為老移民和新移民兩大類。前者是1980年代以前來美的華人,其中很多是上世紀中期前就遠渡重洋,而後延續下來的,他們主要從事較傳統的餐廳、製衣廠等服務性行業;新移民是中國改革開放後來美的,他們一般具有較高學歷、通常為銀行、計算機、科研等行業的白領。這次遇難的華人大多是這樣的知識階層。」
以唐人街為主幹的紐約華埠就是這樣一個被世貿大廈坍塌而徹底改變的地方。
記者得到的一份紐約市規劃局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紐約市2000年有華人36.1531萬,比1990年增加51%,是全市78.7萬多亞裔人口中最大的族群。而以唐人街為中心的華埠又是他們生活的中心地區之一,這裡最重要的行業是餐廳和製衣業,截止到今年3月共有華人零售企業3855個,製衣企業246個。除此之外,這裡還有35家銀行。
美國「亞美聯盟」將在9.11一週年時出臺一份該事件對華埠影響的調查報告。該報告主筆、研究主任瀋少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了自己的調查:「我們發現,9.11兩週後,華埠的製衣、餐館、旅遊和零售業生意額下降60%到100%,四分之三的華埠工人暫時失業;在9.11災後的3個月,華埠的33000多名勞工中,共有7600多名被解雇,佔了華埠勞動人口的23%;一直到了9.11發生後的5個月,還是有70%的車衣工人和35%的餐館工人開工時間不足;6個月後,華埠人士依然驚魂未定,備受困擾,數萬名小本生意老闆、工人及居民生活在困境中。華埠工人工資平均減少一半以上。」
美國移民局的最新數字顯示,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申請H1B短期工作簽證的案件比去年同期下跌40%以上。專門辦理移民案子的華人律師周文龍說,這一定程度上說明美國經濟衰退,美國企業僱用外籍員工人數銳減。而受雇於美國企業的H1B人才中,以印度裔最多,華裔居第二位,因此,華裔社區在這波經濟衰退的浪潮下,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
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今年初曾宣布,美國勞工部提供的2500萬美元全國緊急補助資金中的一部分將協助華埠的居民。據記者瞭解,這筆錢現在已到位20萬美元,主要用於重新訓練華埠失業工人。天主教慈善會也給1000名華埠工人發了總額160萬美元的賑災款。
「我們很想祖國,真的,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思念親人。」一位已從製衣廠失業了5個月的中國婦女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