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機會就在眼前,他們還在等什麼?
「家庭其實是最大的癥結所在。」工作在美國矽谷的盧國文博士認為,「我們是搞科研的,又都是從國內苦讀十幾年然後出國奮鬥這麼久,創業的苦大家都承受得了。可是我們大都已在矽谷成家立業,回國之後,太太和孩子放在美國吧,兩地分居太痛苦。可是把太太帶回來,既耽誤了她在美國的事業,孩子也是個大問題。我兒子大的10歲,小的才1歲,回來小的有可能上不了戶口,不符合計畫生育政策,成了『黑戶』。再說,國內的環境、生活條件和質量確實和美國存在著很大差異。在矽谷,我們輕輕鬆松一年就能賺20萬美元,可是在國內一年能掙出160萬元人民幣嗎?還是有點兒困難的。」
一直居住在加拿大的肖慶涵博士也認為:「家會是回國創業中的最大問題。在美國的學子可能還會考慮把全家移回國內,但居住在加拿大的基本不會。加拿大,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生活中並沒有太多不平等的感覺。子女的教育問題也不用撓頭,一切都十分正規。孩子在加拿大也已經習慣,回了國漢語不好,還有可能跟不上。我若在國內創業,肯定更沒時間管他們。而且,國內的孩子也都爭取到加拿大或美國去留學,他們已經在加拿大了,還折騰什麼呀!可是他們要留在加拿大,我回來半年、一年還好說,時間長了,夫妻之間肯定會有矛盾,要打架的。這些具體的細節,我都權衡過了,想回來決心還下不了。」
政策雖好,能不能真正落實也是學子們擔心的一個問題。「我們都能看得出,北京歡迎我們留學生回來。這次政策上的優惠也相當大,有些條件讓我們都很吃驚。
政策是靠人來實施的,到下面做具體事務的時候,難保我們不會碰釘子。這一點連政府的領導也非常清楚。我們去參觀中關村,連管委會的陸主任也能瞭解,國內的服務存在著太多問題。」
居住在德國的羅遠蘇博士說:「國內的服務經常會讓人非常不舒服。我從德國來,身上只有馬克,可是到銀行去兌換,跑了幾家銀行根本沒人理你。最後還是親戚朋友給我的人民幣。我當然不是要求貴賓一樣的待遇,人們也常說德國人排外,可是在德國,走進任何一家銀行都會有工作人員上來主動問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
在國內連基本的服務都享受不到,我們哪兒敢把事業搬來。
「留學生們不敢回來創業,不少是怕回國之後實事還沒做,辦手續就累死了。」蒿坤岳博士對回國創業的困難瞭解頗深,「在美國,人除了工作壓力之外,生活非常簡單而且輕鬆。辦公司,個人不需要提供資本,27元美金就能辦成。就是要成立個有限責任公司,自己去辦,800美元加兩個星期,手續就全齊了。可是我們回國還要簽證,進門都這麼難,更不要說幹點兒實事兒了。沒有健全的管理系統和真正的平等競爭機制,我想大多數留學生不會選擇馬上回國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