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一下,「到站不下車」的提法是有些問題的。中國高層政治並沒有多大的制度化。除了憲法規定國家主席只能任兩屆外(即限任制),沒有規定總書記和軍委主席的屆數。就是說,沒有任何規定總書記上車後能夠坐幾站?應當什麼時候下車?因為沒有這些規定,沒有一個領導人是自願會下車的。這是由政治權力的本質所決定的。
但是人們可以知道「到站不下車」的最嚴重和消極的政治後果。總書記不下車不僅僅是總書記個人的權力問題,而且也是現任總書記接班人的「車票」過期了會不會作廢的問題。如果胡錦濤這次擠不上車,他所持的車票過了十六大還能有效嗎?如果他的車票作廢了,又會有什麼樣的政治後果呢?
就總書記一邊來說,至少會造成如下兩個嚴重後果。第一,毛澤東式的專斷政治。專斷政治指的是權力超越了任何制度的制約,領袖個人的意志成了政治的最高行為指南。專斷政治可以做壞事,也可能做些好事,但總體說是做壞事大於作好事的機率。不管怎樣,一樣地專斷,一樣會產生專制權力的惡果。例如個人崇拜,現在已經到了有過之而不及的程度。有例如做些毫無邊際的理想主義式的政治努力。與「三個代表」相關的政治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經表現出這個趨勢。儘管「三個代表」有其合理的成分,但現在對這個「理論」已經大大理想化了。高層領導只是假定「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出路,但沒有人敢想一想它對共產黨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正如當時人們對毛澤東的各種空想理論不抱任何懷疑一樣。
第二個消極的後果就是派系政治。如果權力集中到一個人手中,而此人又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消費」權力,權力必然分權到自己的人馬,讓自己的人馬來享受政治大權,這就是傳統上所說的大權旁落。大權旁落的後果,我們從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上已經看得清清楚楚。下面的人用高層的名義使用權力,容易導致濫用。過去很多皇朝的衰落就是因為大權旁落的結果,共產黨政權也很難避免這個結果。
就接班人方面來說,也會造成諸多消極後果。「車票過期作廢」是其一。如果趕不上這班車,沒有人能夠確定這張車票是否還會有效。而這必然加劇黨內的權力鬥爭。人人都想爭取這張車票,更沒有人願意自己已經拿到的車票被作廢了。所以必然引出接班人一邊的強烈反應,不上車誓不罷休。這種鬥爭不僅表現在現存領袖和接班人之間,也在不同的派系之間。當然,這種高層的權力鬥爭也必然影響到社會政治的穩定(這個問題會有專文討論)。
那麼,「不下車」和「車票作廢」是兩個不可調和的選擇嗎?我們可以設定,這是現存各派政治力量所考量的問題。可以這樣說,在「不下車」和「車票作廢」之間是可以找到一條折衷的方法的,那就是在總書記不下車的同時讓胡錦濤擠進這班車。
如果說「不下車」意味著江澤民同時保留軍委主席和總書記兩個職位的話,不讓胡錦濤的車票作廢要求江澤民要有所放棄。最優的方法當然是江澤民讓出總書記的職位,如人們早先預期的那樣把權力棒如期交給胡錦濤,如鄧小平曾經做過的。這個選擇從長遠來看會給把權力交班制度化大大推進一步,同時也會成為江澤民正面的真正歷史遺產。
次優的選擇就是傳說中的設黨的主席制,江澤民任主席,胡錦濤任副主席(或者其它人們可以想見的選擇)。但無論是哪種選擇,要保證權力的順利交接,還是要看總書記的態度。總書記創造出一個權力過渡期,如果是為了給胡錦濤把把關,把車開好,這無疑是好事。但如果總書記這樣做最終的目標還是為了自己的權力,那麼和「車票作廢」的選擇沒有什麼兩樣。從權力政治的本質來看,權力意志往往是領導人的最後選擇,也是最不理性的選擇。
這樣那樣的選擇,最終的因素是總書記本人,沒有人能夠影響他的選擇,而他的選擇又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這就是中國政治的悲哀。
--香港<信報>,
(鄭永年 8/15/2002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