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因素,當然是小胡要聽話--聽老江的話,讓老江滿意。過去十年,看來小胡大體上做到了這一點。說『看來』,是恐怕誰都不敢確定老江是不是對小胡的表現『真正』滿意--各位看官,有沒有注意到中共語言最愛用這『真正』二字?為什麼會這樣?我想只能是因為並不『真正』的假象太多。說『大體上』,則是因為沒有人會對哪怕自己的表現完全滿意,何況對於別人呢?當出現一些不大不小的不滿意時,事情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呢?這就是個很大的問號了。當年鄧老爺子曾經對胡耀邦和趙紫陽滿意得不得了,說什麼『天塌下來有胡趙頂著』;結果呢,言猶在耳,天就塌了下來,把胡趙砸了個稀巴爛,老鄧另選江主席做『核心』。現在看來,小胡讓人滿意的功力,遠遠高於老胡和老趙,但願他今後還能一直讓江主席滿意下去,不至發生『塌天』的事情。
還有一個因素,就不光是滿意與否的問題了。其實,老鄧晚年,又何嘗『真正』對江主席十分滿意來著?一九九二年老爺子鼓其餘勇南下深圳,一路上絮絮叨叨都是說的自己對江澤民(還有李鵬)如何不滿。可是,老鄧終於沒有拿掉老江,反而在十四大上『驅楊(家將)進朱(容基)』,為老江掃清接班障礙,規劃治國班底。為什麼?老江轉舵快,可以是一個原因;不過,『轉舵』其實是專制者不太欣賞的一種政治品質:今天你轉向我,明天還不定轉向誰呢?中國歷史上降將殺頭的故事多的是,敗而不降的頑固分子卻常常得到更大的禮遇。胡耀邦當年在中央生活會上也作了長篇檢討,他與老鄧的交情按理更能取得後者的信任,為什麼老鄧就不肯放他一馬?
我猜測,老鄧沒有對老江使用『廢立之權』的一大原因,乃在於: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即使再三,豈可再四?已經拿掉了兩個『皇上』(連同華國鋒,應該說是三個),還要再拿掉一個的話,這老鄧在歷史上恐怕就是個比曹操還要白鼻子的人物了。千古之下,改革開放可能早就被人忘了,這些作為在歷史上卻是抹不掉的。即使有廢立之權,天下在自己生殺予奪之間,難道就能為所欲為?
如果老鄧那樣的辣手人物果真也有這點敬畏之心的話,則到了凡事不免講求『上路』與否的老江這裡,怕是顧忌就更多了一些。事實上,拿掉胡錦濤,背惡名的是老江,得實惠的是他人。什麼人呢?許多人說,那非曾慶紅莫屬。我的看法卻沒有這麼果斷。曾慶紅當然是胡錦濤的最為有力的競爭者,可以說對胡形成了巨大的權位威脅。但是,競爭歸競爭,威脅歸威脅,取而代之又是另外一回事。五年前我們說喬石對江澤民有威脅,一些讀者就誤讀成喬會取江而代之,這就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了。事態發展證明,喬確實對江是個威脅,否則何必去之而後快?
為什麼說曾雖然可以在江的支持下制約甚至威脅胡,但卻難以取胡而代之呢?關鍵也在於江的態度。事實上,胡曾相爭的態勢,而不是胡敗曾勝的結果,當然更不是曾敗胡勝的結果,恰恰是最有利於江澤民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曾慶紅在旁,不怕胡錦濤不聽江澤民的話;否則,『彼可取而代之』,就像我們說過的,甚至在胡錦濤接了位子之後,也並不是什麼難事。另一方面,曾慶紅十年效力江澤民,都說他為江氏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既然如此,難道江澤民不曉得曾慶紅政治上的能耐甚至大於自己?對這樣一員猛將,歷來的君主駕馭之術都是:固然不能讓他餓著,但是卻也一定不能讓他吃飽(以曾慶紅的資歷與能力,居然連年在政治局不能『轉正』,你道這是偶然的嗎?)。雄鷹吃飽之後,高飛遠揚,排雲蔽日,它還會聽從獵人的呼哨嗎?
以胡錦濤十年來的小心翼翼,胡身邊還有曾在『看著』,江尚且不乏戀棧之心,要為『後十六大』自己能夠發揮影響而精心安排下交班布局;如果換上雄心勃勃而又手腕高明的曾慶紅,難道江澤民對於『後江』時代的中國政局更能發揮影響力?胡曾相制,老江得益,這既能保證胡錦濤聽話,又能防止曾慶紅獨立。為此,我看江澤民可能並不願意看到某一天曾慶紅取代胡錦濤成為中共第一把手。
--原載《信報》 (吳國光 7/18/2002 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