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質疑,經歷2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中國經濟取得了飛速的進步,甚至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在去年世界經濟普遍陷入困境的時候,中國經濟仍然一枝獨秀,整個世界都為之側目。
於是,有人大膽預言,中國經濟將在本世紀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如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在最近表示,2050年,中國經濟將趕上美國。其實,早在1999年上海財富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就有過相同的看法:下個世紀中葉前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最有實力的經濟。
自從鴉片戰爭中國的門戶被西方列強的大炮轟開之後,100多年的強國夢一直魂牽夢繞著中國,又有哪一個炎黃子孫不願早日看到中國的繁榮昌盛呢?
但,「欲速則不達」。雖然有些人和機構過分誇大了中國目前存在的問題,甚至有人出於別有用心或炒作大肆唱衰中國,但是中國自己也要保持一份清醒。
有這樣一部外國電影,叫《生死時速》。片中一輛急速行駛的大巴被歹徒安裝了炸彈,此時,大巴一旦減速炸彈就會爆炸,但不停下,油料用盡之時也就是車毀人亡之際。因此,最緊迫的就是必須在大巴急速行使中拆除這枚炸彈。
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雖沒有炸彈般危言聳聽,但也是不得不引起管理層足夠的重視。
不管是失業或下崗問題,還是不良資產問題,還是證券市場問題,沒有一個問題不攸關全局。但是,這些問題必須要在中國經濟增長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去解決,而也只有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才能解決的更好。
比如,失業問題。胡鞍鋼說,「中國正面臨一場就業戰爭。如何創造就業正成為政府面臨的最大任務。」而解決失業,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經濟增長,增加工作機會。但是,保持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由於世界經濟形勢跌宕起伏甚至貿易保護主義日益抬頭,並不是最可依賴的一招棋子,特別是從長期來看。而內需當中由於通貨緊縮的情況愈來愈嚴重,最近的消費物價指數更是下跌1.3%。因此,惟有可以倚重的就是投資。
從政府角度看,中國的積極財政政策已經持續了有幾年,特別是今年財政預算3098億元的赤字規模,其佔GDP的比重可能會超過3%的臨界點,雖然從近期看,並沒有什麼不利的影響,但負面影響隨著這種政策的拖延勢必凸顯。因此,項懷誠坦言,積極財政政策肯定會逐步淡出。但如何淡出,什麼時候淡出,恰恰是這個問題的癥結。
當然,淡出時機應選在國際經濟環境發生重大改觀或是內需重新啟動之時,或是企業的自主投資活動重新活躍之時。
其實,我們在談到中國經濟增長的問題時,總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企業投資。這種企業投資目前也是問題最多並最難解決的一個方面。在西方國家裡,投資主要就是指私人投資,但在中國由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投資主體就顯得多樣化,也更複雜化。不過,由於就當前來講,國有經濟仍然佔絕對比重,因此,國有企業的問題也顯得更為重要。
從國有企業實行改革以來,中國管理部門走過了許多條道路,也實行了多種辦法,但國有企業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善,特別是公司治理結構。從撥改貸,到股份化,到上市,直到最近中央政府提出國有企業大步撤退出非關鍵性領域,國有企業的改革已經傾注了太多的精力。
而在國有企業改革中帶來的最大的一個副產品就是大量的不良貸款。不良貸款問題的存在不僅說明瞭企業的經濟效益低下,也使國有銀行的經營更顯艱難。產生如此多的不良貸款問題可能有著諸多的原因,既有銀行及其它國有企業的人員素質因素,也是市場中普遍缺乏誠信意識的結果,更在於經營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
目前,雖然大量的不良資產還沒有嚴重影響到銀行的信譽甚至經營,那是因為中國的居民儲蓄總額一直蒸蒸日上,達8萬億元。這8萬億的儲蓄既是銀行的包袱,因為銀行要為它支付利息,又是銀行的支柱,沒有它,銀行就難為無米之炊。但是,從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來看,8萬儲蓄的存在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它抑制了消費。因此,不論是政府還是銀行,對8萬儲蓄是既「愛」又「恨」!
本來,中央政府冀希望於證券市場以解危困,既解決了國有企業的資金困難,又改善了公司治理結構,一箭雙鵰。但是,許多國有企業偏偏念歪了「經」,變股票市場為圈錢戰場,誠信危機愈發嚴重。
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今年1-4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雖有改善,但仍比上年同期下降20.4%,而一季度則下降30.1%。
因此,從種種情況來看,雖然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出強烈的勢頭,但問題也是一大堆,而且錯綜複雜,相互交織在一起,這些問題就像綁在中國經濟快車上的炸彈,必須盡快安全拆掉。
其實,講問題也並不是要否定成績,而講成績也不能忽視問題,問題可能在增長中得到解決,但在增長中也會湧出新的問題。只是有一點很重要,忽視問題一味講增長,這樣的增長將不會長久,但重視解決問題成績自然會取得。
中國經濟須亟待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