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5日 重慶發生防空大隧道慘案
6月5日晚9時許,日軍對重慶進行大規模的「地毯式」反覆轟炸。市中區居民因準備不充分,接到警報後未及時疏散開,於是如潮水般地擁向公共防空大隧道中,洞內避難人數較往常激增一倍,達到萬餘人,幾近飽和。管理隧道口的憲兵及防護人員視避難群眾如囚徒,緊鎖柵門,不准隧道內的市民在空襲期間出入隧道。在長達10小時的高溫和嚴重缺氧的情況下,除身處3個洞口較近的近百人得以出洞倖免於難外,其餘近萬名避難人員因窒息而死。大部分死者因窒息、擠壓,衣服被撕爛,皮膚變成藍黑色,面目全非,慘不忍睹。造成了駭人聽聞的防空大隧道窒息大慘案。隧道內避難的市民死亡9992人,兒童為1151人,重傷者1510人,輕傷者不計其數。
1944年6月5日 諾曼底登陸
二次大戰後期,美、英等國軍隊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地區對德國軍隊進行的登陸戰役(霸王戰役)。1944年,美英鑒於蘇聯戰勝德國已成定局,始履行其1943年11月在德黑蘭會議上作出的關於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承諾。1944年6月5日夜,盟軍3個空降師在距海岸10∼15公里縱深處實施空降。6日晨,盟軍開始在五個地段上突擊登陸。經過激戰,12日各登陸場連成一片,正面寬約80公里,縱深12∼18公里。7月5日,登陸人員達100萬人,約56.7萬噸物資和17.2萬輛車輛被運送上岸。7月24日,戰役結束,盟軍和德軍分別投入兵力288萬人和51萬人,盟軍共消滅德軍11.4萬人,擊毀坦克2117輛、飛機245架,盟軍傷亡12.2萬人。盟軍的勝利使德國法西斯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改變了歐洲戰場的態勢。
諾曼底法國西北部舊省名、歷史地理區。現包括芒什、卡爾瓦多斯、厄爾、濱海塞納、奧恩諸省,面積3萬平方公里。位於拉芒什海峽的諾曼底半島曾是1944年6月二次大戰期間同盟國軍隊登陸的地方。沿海與北部多平原,南部丘陵起伏,海岸線平直,多沙岸。氣候溫和溫潤。種植穀物和蔬菜,畜牧業發達。塞納河由此入海。有勒阿弗爾、魯昂、瑟堡等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