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現象正引起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譴責,一些學者尖銳地將其指斥為學歷場上的官員腐敗。
「幹部文憑」成為「另類風景」
近年來,幹部「攻碩」、「攻博」之風愈演愈烈,省部級、司局級、縣處級,級級都有;從普通大學到名牌院校,處處可見,其人數之眾,範圍之廣,已成為教育界乃至社會的「另類風景」。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幹部文憑」之「特」幾乎隨處可見:
---「攻碩」、「攻博」的幹部入學大都不需經過統一考試,一般都是經過學校單獨命題考試被「單招」的。
---「學員們」大多公務繁忙,既不能按時來上課,也不能潛心「研究」,結果是聽課有秘書代勞,論文有別人「操刀」,答辯論文不過是走過場。
---課程學習時間更有著極大的隨意性。一般專門針對幹部的研究生課程班是兩年學制,一年授課兩次,每次15天左右。
至於這類學員的學費則大都是「幹部拿證,單位買單」,幹部個人自費學習反倒成了一件罕見的事。
三方打造「繁榮市場」
一些幹部和專家學者在分析原因時認為:三方「合力」才得以打造出這一「繁榮市場」。
幹部「積極向上」的願望是最原始的基石。對很多幹部而言,文憑意味著升遷、提拔,在同等考察中高人一籌。
一些地方對幹部的考察辦法為「官員文憑」提供了豐厚的回報,事實上助長了這一風氣的形成。一些地區的組織部門不僅存在著「看文憑,不看能力」的情況,在文憑證書的看待上也存在著獨立於教育部門之外的「兩條線」情況。
一些原本神聖的學校為「幹部文憑」提供了穩定的供貨市場。據業內人士透露,高校對開辦官員「研究生班」、「幹部證書班」、「幹部培訓班」等爭相追逐,而一些導師為了拿到科研項目和經費,或者為了某種好處、關係,根本不進行嚴格的考核、考試。
隱患甚於近憂
一些社會學者和教育界人士尖銳地指出:大量「變質」的文憑在幹部隊伍中的氾濫敗壞了學風,衝擊了我國的教育制度,使我國的學位水準大打折扣,不僅使人們對我們的教育制度產生信任危機,而且嚴重損害了幹部隊伍的整體形象,其示範效應將使社會風氣趨於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