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誌》:刻意掩飾的專業眼光

作者:李方 發表:2001-12-04 0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曾經有好幾年時間,我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一名中國訂戶。現行郵政法規不允許中國公民私人訂閱外國出版物,我走的是外交信袋。每年36美元,每個月都可以收到一個黃色牛皮紙信封,裡邊是一本《國家地理雜誌》。

  每次把雜誌抽出來,都有一種想去洗手的心情,為的是尊敬它的品質。在出版界,《國家地理雜誌》已經成為品質的代名詞。《未來水世界》裡,凱文.科斯特納潛入海底,尋找淹沒的城市,最後他帶上來的就是一本《國家地理雜誌》。我非常同意這個情節,與絕大多數出版物相比,這種雜誌更經得起時間考驗。而且它的用紙非常好,不怕水。拿在手裡,你覺得它是個「東西」。

  老實講,我的英文水平不足以保證我順暢地閱讀它的文章。但我也有一個優勢,就是地理知識還算豐富,特別是聽說過很多地名,因此連蒙帶猜,對內容也可以理解個七八成。這不是主要的,最吸引我的還是它的圖片。由於在報社做過一年圖片編輯,應該說對圖片我還具有半專業眼光,而《國家地理雜誌》對圖片的選取非常適合我的口味。它的編輯偏愛大廣角照片,有時候畫面上人物的臉已經完全變形,這與他們堅持地理報導的新聞性傳統有關。這本創辦於1888年的雜誌,開始是作為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會刊出現的,也就是一本純學術刊物。但不久之後就與純學術分道揚鑣,改而追求新聞性特徵。這種轉型後來使它獲得了超過九百萬份的發行量。還說它的圖片,在我做圖片編輯的時候,就聽說《國家地理雜誌》重金雇佣最優秀攝影師的故事,一般讀者則可能是通過《廊橋遺夢》瞭解到這個機制。作為報紙圖片編輯,我的圖片選取標準是一卷36張中挑選兩三張,這是對稱職的攝影記者而言;而我聽說,《國家地理雜誌》的淘汰率至少十倍於此,攝影師交回來幾十上百個膠卷,能選出十多張就不錯了。以下說法未經證實:據說《國家地理雜誌》一般是買斷版權,因此儘管淘汰率極高,但作者再不可能「廢物利用」。這也保證了雜誌圖片的稀缺性。《國家地理雜誌》一向以圖片精美聞名,就是因為,它雇佣的攝影師比一般攝影記者優秀十倍,相反淘汰率卻又高出十倍,不難想像,它終於在圖片上勝過一般出版物百倍以上。競爭中,強一點都是了不起的事情,何況強過百倍。我曾經問過很多攝影界的朋友:你們最想的事是什麼?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說:希望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雇佣。但是以我有限的見聞,似乎他們誰也不曾獲得這種殊榮,儘管他們中間不乏非常優秀的人物。大概,優秀也是分等級的吧,《國家地理雜誌》要的是頂極。

  我常想,為什麼《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要把大廣角鏡頭一直頂到被拍攝者的鼻子跟前。這使其效果更接近純新聞圖片,而不是一般比較唯美的作品。也許在《國家地理雜誌》看來,美感並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動感,或者說感動,按新聞攝影的行話講叫做衝擊力。只有當你感受到內心的激情,你才會採取這種攝影方法。也就是說,《國家地理雜誌》非常在意有沒有激情,這不但使它擺脫了一般學術刊物的死板和學究氣,更使它成為時事的另類報導者,哪裡發生重大事件,它就把鏡頭指向哪裡--當然是從地理的角度。一百多年前,《國家地理雜誌》就作出了使用照片的抉擇,而在當時這種做法還被視為離經叛道。

  除了圖片,《國家地理雜誌》附送的地圖也令我愛不釋手。實際上,雜誌製作的地圖在整個地圖界都享有權威的名聲。與一般地圖不同,《國家地理雜誌》的地圖更注重人文色彩,努力從歷史、氣象、植被、交通等多方麵包圍一個選題,也使閱讀者能夠有更廣闊的想像空間。作為地圖愛好者,我幾乎珍藏了訂閱期間的每一幅地圖,不時重新拿出來賞玩。印象最深的是一幅蒙古西征圖,不但詳細標注了幾次大軍西征的路線,更有年代、裝備、帶隊首領、戰鬥簡述等多方面內容,一目瞭然。當然我最珍愛的還是一幅全天星空圖,其詳細和精確,我在其他任何一張不論是面向專業人士還是業餘愛好者的星圖上都再沒有見過。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尊重,它並不因為你是業餘愛好者就敷衍你。相反,如果你拿出真正的專業態度來對待業餘愛好者,你自然也會贏得他們的尊敬。我對《國家地理雜誌》的尊敬,正是來源於此。恰好那幾年我是一個天文愛好者,經常一整夜一整夜地看星星,於是這張地圖就成為我的良伴,我不但把上面每一個英文單詞翻譯成中文,最後已經翻看得不成樣子。自己吹個牛吧,把《國家地理雜誌》那麼好的紙翻破了可不容易。那張星圖,怎麼說呢,反正它非常照顧一個肉眼觀天者的感受:你能看見的星星,它幾乎一個不漏地標注出來;而你看不見的,為了不給你添亂,它也一個不標。那種細緻入微的體貼,經常讓我內心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在這種感動裡邊,你絲毫感覺不到商業化的氣息,也堪稱一本商業化雜誌的返璞歸真了。

  目前國內出了幾本模仿《國家地理雜誌》的刊物,應該說還不錯,但在品質上就差遠了。可以說它們都學到了皮毛,都注重報導地理中人的活動,注重用熱愛而不是專業的視角去觀察,但所不同的,恰恰是那種細緻入微的體貼。當然,體貼是要花大錢才能做到的,國內刊物在這方面自然不能相比。但最主要的,還在於你有沒有一種精神,把你想做的做到盡善盡美。而我看見,國內刊物目前還不能跳出一般媒體操作的方式。這是它們的先天不足,因為缺乏《國家地理雜誌》那樣的專業底韻,儘管後者甚至在刻意掩飾這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