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3月26日,香港景致。(图片来源:Billy H.C.Kwok/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5年11月18日讯】(看中国记者卢乙欣综合报导)香港出现了经济好转,但失业率却居高不下的现象。港府高层则看好经济前景,声称市场景气好转后,失业率自然会下降。但此说法跟经济学者观点不同。学者关焯照认为,若香港输入外劳政策不改变,失业问题不容乐观。
综合港媒与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报导,港府于10月20日公布7月至9月的失业率为3.9%,创下三年新高,但港府并没有停止输入外劳,也没有针对性政策以缓解失业问题。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6日出席电台节目时则表示,香港第三季经济表现良好,股市与楼市交投活跃,旅客人数增加超过一成。他预期,在市面气氛良好之下,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的消费信心提升,失业率有望从现时升至3.9%的位置获得缓解,甚至回落。
陈茂波还说,香港部分行业受惠于经济转型,劳工与福利局已经为受影响者提供培训班,协助他们进行行业转型。
虽然政府高层出面信心喊话,但经济学者却抱持不同看法。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指出,经济复苏主要集中于金融业,大部分行业仍面临着裁员问题,不能够乐观认为经济增长必然能解决失业。
关焯照建议,港府推动银发经济,并增加政策引导,让市民能留港消费,进而带动其他行业经济复苏。
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则表示,香港经济受惠于金融业复苏是无可争议,但建筑丶餐饮与零售等行业的失业率高企,原因是关于输入外劳政策丶港人北上消费及新兴科技导致部分职位永久消失。不可以简单以“经济好转带动消费和就业”的传统思维来分析。
庄太量指出,如果香港输入外劳政策没有改变,港府不应该指望单靠培训帮助从事建筑丶零售与餐饮的人士转型至科技等新行业,此顶多“把建筑业从员工转为外卖平台送餐员”,仍有一些本地工人因为政策与市场环境不同,难以跨行就业,无法重新进入劳动市场。
针对如何应对结构性失业问题,庄太量表示,港府要提出新思维与政策,例如向输入外劳的雇主征收外劳税,成立基金发放给受到外劳政策影响的建筑工人,或者向想转型的工人提供补贴,并协助其学习科技技能,甚至是转型成为YouTuber等。
在此之前,庄太量也曾在受访时表示,港府需要制订对策,协助重灾区行业来缓解失业率继续上升的问题,如果特定行业的失业率高于7%,港府就必须介入,以及暂停在重灾区行业输入外劳,重新将劳工政策向港人倾斜等。
针对失业率创下三年新高,经济学者叶秀亮教授曾在财经访谈节目“财策相对论”上表示,他认为失业率不会只有4%,最起码会超过5%,可能是5.5%、6.5%,甚至更高。
叶秀亮还认为,未来将有更多问题会陆续爆出来,以楼价来说,并不会一下子下跌太多,而是会先跌一层,接着再平稳一段时间,后续再接着出现坏消息,会再跌一层,接着又再平稳一层。如此的情况会“磨死你”,且会持续很多年,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叶秀亮又认为,倘若不调整,香港就会面临更长时间的经济衰退。他指出,如果楼价与租金能够一次性调整到位,就有可能会快速恢复到完全就业的状态,可是现实并非如此。
叶秀亮指出,因为目前没有人愿意主动减租或减人工,因此不排除未来会出现大量失业的状况,届时工资才会往下调,随之而来的则是大量空置,并导致商铺租金下降,届时物价也才会调整。所以,他对未来感到较为悲观,并预测此种状况可能会持续至少5至8年,甚至不知道何时才能改善,因此他认为目前要加速调整,“早死早超生,早重生”。